智慧自己,智在当下
(2022-04-09 09:34:53)
标签:
共享智慧夯实根基学习与践行知识知行知止自觉自悟 |
智慧自己,智在当下
在古智慧学中,总觉得不论宇宙有多大,中国哲人无疑是以“人”为宇宙的中心。《阴符经》说:天性,人也。反过来说:人才是天性。天爱即仁爱,人爱天,天爱人,爱天爱人,天人一体。因为,只有人心才可以发现、认识和掌握天性。人有主观能动性,这也易于理解。在不可以控制宇宙的情况下,只有控制人的作为,也是一种哲学的悟性思考。
那么,古哲们认为人心又指的是什么呢?
《阴符经》说:人心,机也。智者云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机发’思想,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果。“人心”能发现,认识并掌握宇宙,却在于一个“机”字。《太公六韬》:“一合一离,一聚一散,阴其谋,密其机,高其垒,伏其锐。”机,巧也,巧能之人也。巧能之人,智慧真人,自不待言。《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一家仁,一国仁;一家让,一国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综上所述,“机”的定义,机者,事物变化的关键与其隐秘的征兆,可为智能之人所迅速发现掌握者也。万事万物皆有其必然的联系和运作的机制与表现的形式与结果。利用悟学和科学人们可以认识到它,利用它。好一个“机”子,高度的概括和抽象,一般人难以理解,外国人永远也不会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智慧或真人为妥,也便于沟通和传播。“机发”思想是不是人们灵感的描述与应用,不得而知,据推断也是完全可能的。半神半人的悟学,确实需要用超人的智慧去理解去感悟。敬畏古贤,修炼自己才是正道。
人心者,是人的知识,感觉等一系列的经验程序。人因为各个观众的知识、感觉、经验背景都不相同。于是人才有了智愚,贤不肖,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与不知不觉的分别。这个所谓的阴阳五行隐秘之机,是中国哲人经过一番知识,感觉和经验,反复验证而得出的结果。其后又写在书中,有的人一触即通,有的人要经过反复思索,有的人能立即运用,有的人把它全当耳边风,也有的人会嗤之以鼻,这都成为意中之事。也许在许多场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意味深长的信号。照这样的演绎与归纳也就得出了人心叵测的结论。既然人心叵测,那就需要严格规范的自律和他律机制约束和制约,不然大社会就会无序和紊乱。
人有感知外物的能力与水平,但其各受其能力与水平所限,表现出了各自的差异和不同,求同存异,容忍与宽容是永恒的。
管好自己,宽恕别人。这是必然和常态,也是智慧和理性。
习近平在1月2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是啊,思维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是个永恒的命题。
王岐山说“历史文化哲学的考量是一把钥匙”。智慧,智在当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