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旱区节水:一份来自于淳化县的基线调查报告

(2017-05-22 20:52:49)
标签:

旱地节水

试验示范

基线调查

陕西淳化县

搞好淳化县现代农业发展自然、经济、社会基础条件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是搞好FAO旱区提高水资源利用项目的基本功。摸清发展基础和背景,面对现实,设计出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应对方案是科学实施好本项目的基础。

1基线调查的目标

为项目实施提供现状社会、经济、农业发展、水资源管理、农业管理、气候变化特征等基础数据;调查农业水肥管理现状,为制定改进的水肥管理技术方案提供依据;为项目实施前后,测算效益提供基础数据。

2基线调查方法

2.1抽样方法和原因。(1)每一个项目实施村选择10-15位村民,因为村民是本项目实施的主体;(2)每个村选择3位负责人,因为他们熟悉全村的整体情况;(3)每个乡(镇))选择3名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因为其是技术支持和管理协调的主体;(4)每个项目县选择农技和管理人员3名,因为他们熟悉本区域内的技术需求和发展农业的各项政策。

尽可能多的和项目实施村的实施农户面对面交谈和填写详细的调查问卷,尽最大努力与多学科专家、管理人员和农户对实施项目的具体地块,搞好现场的详细调查、并对所有实施内容进行细节性深入讨论和评估。这是调研的核心和关键。

2.2调查工具

指导方法是将现场/家庭调查和二手材料的案头审查相结合。应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应使用问卷调查,关键信息人访谈,小组讨论和其他形式的参与式基线调查工具。根据大纲对村民进行访谈、记录相关信息,并发放调查问卷;对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和发放问卷;查阅项目县气象、自然、经济和社会相关资料。

 组成一个五人多学科小组,领导基线调查。

基于先前的精心准备和多轮的交流与指导意见,我们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本项目的基线调查工作,现将调查结果与结论汇报如下:

1、自然资源现状与特点

1.1地理环境

 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地处东经108°18'-50',北纬34°43'-35°03'。北接旬邑县、南连泾阳、礼泉县,东与三原、铜川、耀州区相邻。

1.2地形地貌

淳化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塬的南缘、地形呈北高南低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单向倾斜,自然形成南北二山、东西二台的四大块"地貌大势。最高点在北部黄花山,海拔1808.9米,最底点在石桥乡的冶河谷,海拔630米,海拔相对高差达1178.9米。东西长46. 57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983. 81平方公里。 

1.3气候资源

1、温度状况:全县年平均气温10.2℃,一月平均-4.3℃,7月为23.1℃,极端最高温度39.4℃,极端最低-21.3℃。平均无霜期184天左右,≧0℃的活动积温3899.2℃,≧10℃的活动积温3281.0℃。适合我国北方大多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2、光照状况:全县太阳年总辐射量120.4624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2372.7小时。其中4-6月每月日照190小时以上,6-8月每月240小时,各月平均日照200小时以上。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北方类果树的栽培。

 3、降水状况:全县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最多822.6毫米,最少409.5毫米。全年降水不均衡,789三个月为多雨季节,12月至来年4月为少雨季节,常导致春旱和伏旱发生。蓄水保墒,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有限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淳化县天气灾害主要有干旱、涝灾、冰雹和大风等。

淳化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多雨。光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果品光合产物的积累和着色,是北方果树的优生区。

4水资源现状:全县水资源总量7528万立方米,可利用量1869万立方米,地下水利用率42%,地表水利用率22.9%,年平均降雨量585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536.2毫米,干旱指数2.62,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旱塬地带。地表水化学类型属HC03-Na型水,PH7.8。冶峪河是本县主要河流,流经县城。地下水各项指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淳化县自产径流5732万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58.3毫米,年径流系数0.069,年径流模数5.8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地表径流量5445万立方米;保证率为75%的干旱年,地表径流量4299万立方米;保证率为95%的特干旱年,地表径流量3038万立方米。

该县山大沟深,取水困难,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5土地资源现状:淳化县土地总面积147.5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3.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6.3%,人均占有耕地面积3.05亩。全县耕地主要分布在梁塬地和残塬地,少量分布在沟坡和土石山地。土壤具有明显的由褐土带向黑土带过度性质,95%的土壤有效土层厚度在100厘米以上。全县有川台地2万亩,土质优良。

6矿产资源

本县地处渭北“黑腰带”,境内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陶土、矿泉水、伊利石、油页岩、白云石、铁矿粉、红砂岩、石英砂岩、砖瓦粘土等12种。

2、全县社会、经济现状与特点

2.1淳化县地处三秦腹地、泾水之阳,咸旬高速贯通南北,距省会西安市7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50公里。全县辖71128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0.5万人。淳化有“淳德以教化天下”之意,民风民俗淳朴,县名就是一张“名片”。

2.2生态环境优越。全县林地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32.5%,林草覆盖率68%,拥有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仲山、爷台山两大风景名胜区,是驰名的“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素有“渭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关中夏都”、“天然氧吧”等美誉。

2.3特色产业驰名。淳化果畜菜产业一体互动、良性发展,全县苹果面积50万亩,杂果12万亩,总产超过90万吨,以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和食品加工、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文冠茶、荞面饸饹及特色杂粮杂果在西咸市场形成了品牌,“淳如诗,美如化”、“深呼吸、来淳化”的生态旅游品牌享誉西咸,是大西安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文化生态旅游首选地。

2.4 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201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7.3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037.4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87元。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省移民扶贫工作先进县、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全省旅游产业先进县、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十佳县”、陕西省生态园林县城等多项殊荣。

3、农业生产特点与现状

近年来,淳化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把发展旱作节水农业作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和缓解水资源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大力实施以小水重点县建设为重点的农业节水项目,全面推广旱作节水技术,不断开发利用土地,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效益,旱作节水农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3.1粮食生产  全县粮油种植面积40万亩,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1.55万吨左右。其中小麦面积18.5万亩,产量4.05万吨;玉米面积14.1万亩、产量7.04万吨。闻名陕西的淳化荞麦,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始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并于2008年列入咸阳市第一批非文化遗产名录,201112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常年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量约1400吨。

3.2果业生产  全县水果总面积发展到62万亩,总产量达到97万吨。其中苹果50万亩,产量87万吨以上;杂果12万亩,产量12万吨。已实现25万亩绿色果品基地认证,2万亩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果品优果率达到80%以上,果业收入比重占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3.3蔬菜生产  全县发展设施蔬菜6900亩,大露蔬菜年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年产量9万吨以上。

3.4畜牧业基本现状  截至2015年,全县大家畜存栏达到4.3万头,羊存栏18.6万只,各类家禽存栏151万羽,2015年底生猪出栏达到50万头。

1、生猪产业强势发展

PIC曾祖代种猪繁育基地全面建成运营。由汉宝集团与英国杰纳斯育种集团合资建设的全亚洲最大的曾祖代原种猪繁育基地--卜家PIC曾祖代种猪繁育基地于2012年底全面建成投产,完成项目总投资3.2亿元,引进世界顶级纯度的PIC曾祖代源种1250头,年产祖代仔猪1.2万头,商品猪苗1.6万头,可满足咸阳市500万头PIC商品肉猪基地建设的种猪需求。

温氏集团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

 ƒ“温氏模式”家庭农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015年底,全县累计发展“温氏模式”标准化猪舍563栋,其中投产385栋,单栋猪舍(300头规模)年效益在12万元以上。通过PIC、温氏项目的建成运营,强势带动了该县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猪产业目前已成为广大群众又一支柱产业。

2、奶(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依托温氏羊业公司年出栏20万只肉羊养殖项目和秦庄莎能奶山羊繁育基地,带动全县发展奶(肉)羊产业,截至2015年底,全县羊存栏达到18.6万只。

3、家禽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截止目前,以固贤、方里、秦庄、城关等镇(中心)为重点养殖区域,带动全县发展养殖专业户300户,存栏5000羽以上的达到62户,全县家禽存栏达到151万羽。

从总体来看,果畜业是淳化县的优势种养模式,并取得了较好进展。继苹果业之后,发展葡萄的新趋势正在形成。

4、项目实施村深入的基线调查

4.1淳化县石桥镇咀头村基本情况

咀头村位于石桥镇北塬,辖4个自然村,225915口人,现有耕地4241亩,种植葡萄4003.3亩,海拔高度800米左右,该村昼夜温差较大,土壤疏松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是渠井双保险灌区,也是生产优质苹果、葡萄的最佳区。现有农家乐接待户10户,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13654元。全村现已培育了市级新型职业农民16人,县级科技示范户3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26名。村级班子健全,领导能力与水平较高。2012年咀头现代农业示范园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第三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12013年该村先后被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淳化县委、淳化县人民政府授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陕西省农业厅命名为“一村一品”示范村,2014年被命名为省级旅游示范村,授予咀头休闲旅游体验地AAA景区。目前,咀头村招引观光、旅游、休闲、采摘、养生企业6家,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为群众致富增收开拓新渠道。我们和县农技中心工作人员共同走访和考察了该村的村容村貌、驻村葡萄企业,问卷和访谈了葡萄种植户;走访季节,葡萄地里的秋翻整地和冬季追肥正在火热的进行,特别是葡萄企业的现代装备、现代技术、现代管理,印象深刻,一些优秀的果农其技术的熟练程度,值得称赞。农民对发展葡萄产业充满信心。在我们调研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系的教授正在进行现场授课,农民们盼望FAO项目快速启动。

4.2石咀村的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咀头村的葡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果率不断提升,2012年被评为咀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808亩葡萄园通过陕西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目前正在申请有机葡萄园认证。是陕西省一村一品示范村。

其发展经验和具体做法是:一是实行土地集中流转,大胆淘汰残败果园,集中连片发展红提葡萄。截止目前,红提葡萄面积已达到4003.3亩,带动周围群众发展红提葡萄1.3万亩,葡萄已成为咀头村发展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二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按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配套建设看护房55个,发酵池55个,集雨窖166个。争取到全省百库建设项目,投资170万元,已建成占地3亩储藏量1000吨的小型气调库。全村建有深水井3眼、50方高位水塔3座。在咀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滴灌9000亩。全村从事葡萄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的90%。三是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全村有县级科技示范户3户,16名村民获得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毕业证及技术证,95%的果农掌握了葡萄树各生产环节的作务技术。据村委会负责人告诉我们,2015年全村葡萄总产量达793.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602.1万元,亩均收入1.031万元以上。全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现有社员120户,入社农户数占从事主导产业农户数的59%,同时组建葡萄病虫害统防统治队伍3支,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作务方式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变。立足350亩示范样板区,完成气象服务站建设,安装电子显示屏2套;建成储藏量1000吨的小型气调库1个;引进的华晨嘉信公司投资48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大棚11栋和拱形大棚13栋;引进京香玉、北玫、红巴拉多等11个新品种鲜食葡萄和酿酒葡萄,建成设施大棚25座、果品保鲜库5座,建成生猪养殖小区5个、标准化生猪育肥舍25栋,生猪存栏达到6000头以上,发展果畜一体化高效循环生态农业5000亩。五是在产品注册方面。由明珠专业合作社出资注册了“明珠葡萄”果品商标,同时多方位地进行了宣传推介活动,如今‚明珠葡萄已走出陕西,吸引外省客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六是近年来,县农业局、县果业中心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合作,在该村启动了创建国家级优质葡萄示范园和有机葡萄示范基地建设活动。主要创建内容有:以陕西省生态果园操作规程为指导,主要推广应用果、畜、沼、草四配套技术,实行全园果实套袋、铺设反光膜、灯板带综合防治等先进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办法,以有机肥为主,实施配方施肥。支持每户建沼气池一座;葡萄园全部实行行间除草栽培;安装生物杀虫灯10盏;园内每亩悬挂粘虫板15块;树干全部缠诱虫带;实行全套袋栽培,成熟期全部葡萄园铺设反光膜。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由县果业中心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果园用药,分户做好喷药施肥等相关记录,进一步加强了葡萄园的科技应用,增强了农民发展葡萄产业的信心。

该村发展葡萄的经验是比较完整的,项目的田间培训教室和葡萄企业的体系将合二为一,农民们喜欢接受新技术,对果农反复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也是陕西果区发展的一条成功的经验。培训的师资以本县技术力量为主,现场培训为主。 

4.3本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淳化县粮农组织项目领导与技术小组名单

1)领导小组

2)技术小组

领导小组与技术小组密切合作,配合有力,印象深刻。其中3位核心技术小组人员与我们一起参与了全程调研工作,深表谢意。

4.2实施地块的现场调研与评估

淳化县石桥镇咀头村的项目实施地点是在本村中央公路边上的平坦地块,是先前已经建成的十多年的葡萄园,面积为25亩,直接参与户9户。先前的水源为天然降水,水利工程是集雨窖,数量为2个,每个水窖容量为30立方米,但集雨面积仅为果园外公路路面的径流利用,供水量有限,有时候不得不拉水浇灌。在我们调查期间听到来自于水利部门的好消息,该村周边的一个较大型水库的水源工程,在我们的项目实施期间可以实现水源供给,现在正在努力解决区域地块供水的控制系统完善。

地貌类型:原地 水平条田

土壤类型:黄绵土,其是由黄土母质直接耕种发育而成的一种旱作土壤。质地均一,耕作层养分含量较高,土壤耕性好,疏松易耕,适耕期长,增产潜力大。

土壤肥力现状:

有机质含量为12.90g/kg

碱解氮含量56.19mg/kg

有效磷含量为21.78mg/kg

速效钾含量为137.37mg/kg

葡萄栽培基期的单位成本效益测算

葡萄园建园成本及管理费用明细

一、建园成本

1、普通葡萄园(基期)

本园葡萄种植户采用篱壁架栽植,株行距1.5m*2.5m。每亩园平均建园成本如下:

每亩整地、开沟费用240元;

葡萄园种苗投资:每亩园定植175株,每株2元,计350元;

葡萄架材投资:水泥柱需42根,10/根,计420元;边柱需10根,15/根,计150元;每亩需8号铁丝120公斤,4/公斤,计480元。合计1050元;

肥料投资:每亩需农家肥 2000-3000公斤,400-500元;化肥(氮、磷、钾等)需120公斤左右,平均费用 300元。合计750元;

灌溉费用:80元;

果园四周篱笆墙投资150元;

以上各项合计2620元。按20年分摊,平均每亩131元。

二、生产管理费用:

葡萄园建成后,不算人工费,每年各项管理费用最低得1600/亩(肥料500-600元 ,农药200元,果袋400元,防鸟网60元,机耕费40,工具等费用100,水电费用第一年120/亩;第二年起每年约需200/亩,包括了人工拉水补灌费用)一般年补灌3次,亩用水量30-40立方米。每年各项管理费用最低得2800/亩。

基期葡萄园的每年生产费用为2800+131=2931

三、效益分析 :

葡萄属多年生植物 ,在正常管理状况下,可存活70-80年以上,大田种植时,一般第一年定植建园,第三年开始挂果,第五年起进入盛果期(1-2年生为幼苗期,3-4年生为初果期,盛果期一般可持续25-40年,以后进入衰果期)。

(一)果品收入:

以红提葡萄为例,当地葡萄园第三年每亩可产300-400公斤;第4年可产800-1000公斤;第5年起每年可产1500公斤左右;近三年来,红提葡萄收购价一般每公斤5元,建园第5年,每亩产值可达7500元,扣除固定资产投资和年管理费,年可获利4569元。(未计入人工费用)

对新的技术干预后的预期评估

由原来的雨水窖补灌的普通旱原葡萄园改变为以滴灌系统为主的葡萄高产示范园,葡萄园的每亩用水量变化不大,但水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效率会明显提高;

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和新的栽培措施的配套,每亩单产实现2000公斤是有把握的,单产提高30%以上是可能的、可行的。(预期增产15%

省工节水,降低能耗  滴灌将水分供应到作物根系分布范围的土壤,加上配备管网输水,减少了输水损失,水资源利用率可达95%以上。

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利用滴灌施肥的肥料几乎全部随水渗入耕作层内,土层表面化肥积留较少,有效防止了养分流失,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因而节省了肥料用量,同时还减少了化肥对农区水系的污染。
  
促进葡萄优质高产  微灌能适时适量、均匀准确地为葡萄补充水分,使作物在最佳的水分状态下生长,并使土壤不易板结,灌溉质量大为提高,促进了葡萄的优质高产。

综上所述,在该村进行新的葡萄节水试验示范,基本条件已经具备,特别是随着新水源地工程的正式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与葡萄的定向栽培技术实验与示范将发挥出较好的综合效益,并取得很好的展示与引导效果。

5、 优化葡萄栽培综合技术措施的专题调研与讨论

   葡萄是技术作物,各种现代技术措施在不断涌现,为此,我们和县农业技术中心、农民技术员以及西北农业大学的专家,进行了较好的深入座谈和技术讨论,形成了以下初步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1) 淳化县是葡萄的优生区,为葡萄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丰富的光热资源及土肥水条件完全适合葡萄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淳化葡萄产区的农民对自己生产的葡萄质量信心满满,农民们说,我们产的葡萄由于质量好每公斤至少比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多卖一元钱,并不愁销不出去。

2 架型及密度的优化

---淳化农业技术部门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经验积累,成功研发出葡萄“Y”型架。“Y”型架栽培密度为株距11.5米,行距2.83米,亩栽植158220株,行内每隔67米栽高2.83.0米的支柱(水泥桩),支柱高出地面2.22.4米。在支柱距地面1.7米处架11.41.6米的长横担,在支柱上距地面高0.91.1米处拉第一道钢丝,在长横担与第一道钢丝中间再架1根长0.91.1米长的短横担,两个横担两端各拉一道钢丝,整个架面共有三层五道钢丝,这样就构成了“Y”型架。

--- 整形修剪及枝蔓分布

单杆单臂“Y”型整形修剪方法:栽植当年选留一个健壮新梢做主杆(主蔓),直立生长至1.5米左右时摘心促使其加粗及老化,冬剪时剪去先端未充分老化和直径小于0.5cm的细弱枝段及所有副梢,第二年前将主杆统一向一个方向倾斜45°绑在第一道钢丝上,其余部分是水平状绑在第一道铁丝上.春季抹芽定梢时在水平单臂上每隔1215厘米左右留一个新梢,随着新梢的生长左右相间绑在横担两端的钢丝上,高度超过顶端时进行摘心,冬剪时在水平单臂上每1215cm留一结果母枝并采用短梢(24芽)进行修剪。若预留单臂长度不够时利用延长枝补充,至此单干单臂“Y”型架已完全形成。单杆双臂“Y”型树整形修剪方法为:第一年选留一个健状新梢作主杆(主蔓)长至1.21.5米时于第一层铁丝高度(0.91.1米)处短截促发新梢向两方向生长,第二年春季萌芽前将主干垂直绑在第一道钢丝上。并将双臂呈水平状绑在第一道铁丝上,在两个水平臂上每隔1215厘米左右留一个新梢,并随新梢生长左右相间绑在横担两端钢丝上之后,同单干单臂“Y”型架进行作务。修剪时根据空间及挂果目标产量采用单枝或双枝更新方法调整树体发育和结果。

3)肥料管理的量化和细化

科学施肥是葡萄丰产丰收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施肥不只是提高产量,节省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还要环保,葡萄施肥原则为平衡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千方百计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施用化肥,巧施叶面肥,满足葡萄对各种元素的需要。

◎重视有机肥的投入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生产优质果品的前提条件。果园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只有从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开始,葡萄提倡每年每亩于秋季一次性施入腐熟的牲畜粪便5000公斤以上或者家禽粪便3000公斤以上,并结合施入腐植酸肥、黄腐酸肥等有机肥料50100公斤。在生产现场,我们亲眼看到了农民的努力与勤劳。

◎优化化学肥料使用

化学肥料具有含量高、成份明确来效快,使用方便等特点,深受农民喜爱,合理使用化肥能达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根据葡萄对氮、磷、钾的理论需肥量(每生产1000公斤葡萄需纯氮3-7.5公斤,纯磷2.5-6公斤,纯钾3.5-11公斤)及土施只有40%-50%利用率的特点,精确计算氮磷钾需肥量,同时结合葡萄各物候期需肥特点按照控氮、稳磷、增钾及前期重视氮,中期重视磷,后期重视钾的原则平衡施入。

施肥时期的把控:

催芽肥:萌芽前1015天施肥,选用尿素100+高氮低磷低钾复合肥80斤或选用尿素100+磷酸二铵50+硫酸钾50斤或等量其它肥料。

第一次膨果肥:谢花后1020天根据树势及当年座果量每亩施磷酸二铵100+硫酸钾50斤或氮磷钾复合肥200斤。

第二次膨果肥:采收前4050天选用磷酸二铵50+硫酸钾100斤或低氮低磷高钾(复合肥200斤或等量其它肥料。

采收肥:采收后1020天施肥,利用此期地温较高,根系活动小高峰的特点,化肥连同有机肥一次混合施入,化肥可选用尿素100+磷酸二铵50+硫酸钾50斤或高氮低磷中钾复合肥200斤或等量其它肥料施入,以达到补充树体营养水平,提高树体抗寒性,为来年萌芽快而整齐打下基础。

不可忽视的微量元素投入

微量元素虽然树体用量较小,但其活性较高,作用较多,影响到果树一系列生理活动和果实生长发育,葡萄叶面粘着性好,叶片肥大,对叶面肥料的吸收利用率和利用速度是根系的十多倍,所以常用叶面肥来补充中微量元素。叶面肥的使用方法是将含有FeZnMnCuMg等元素的微量元素叶面肥料兑水600800倍液和杀虫杀菌剂同时叶面喷雾或单喷均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4)水资源管理

葡萄属浆果类,果实的含水量约为80%,叶片含水量约为70%,枝蔓和根的含水量约为50%,葡萄树体最适宜的土壤湿度是田间持水量60%80%,当土壤含水量低于48%时,葡萄叶片光合作用下降,根系吸收能力及运输能力降低;当土壤水量含量超过95%时,根系附近的氧气含量降低,导致根系活力降低,不利于树体生长发育。应根据葡萄对水分的需要特点,结合土壤的持水量及当年降水量等情况及时给予灌水,以确保优质丰产。根据淳化实际情况及生产经验一般每年浇水34次。

一是萌芽水:此期葡萄需要大量水分,以满足果树发芽及新梢生长的消耗,若冬春季降水量不能满足果树需要需浇水一次。

二是果实生长发育水:葡萄座果后至着色前是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期一般结合土壤商情及降雨情况于5月中旬—8月中旬浇水一次或者两次,以满足果树生长发育所需水分。

 三是越冬水:果实采收后土壤封冻前一般浇水一次,若遇个别年份9-10月份出现大量降雨,此次浇水可以推迟或不浇水。

5)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

科学合理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果重和色泽,提高产量和商品性以及作物抗病抗逆能力。我们在葡萄产生上主要在两方面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果穗处理:在葡萄开花前710天用25毫克/千克浓度的“奇宝牌”赤霉素蘸花序或1%S-诱抗素3000倍喷施花序,可以拉长果穗,减少座果。在盛花期和盛花后1015天内用1020毫克/千克的赤霉素分两次处理果穗或1%S-诱抗素3000倍液叶面喷雾,有增大果粒的作用,再配以人工疏果和整理果穗,达到果粒着生适中,果穗匀称的效果。

控制新梢和副梢,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发展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葡萄生长发育过程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生长关系、合理的营养生长必定为生殖生长提供条件,过旺的营养生长必将和葡萄的生殖生长争夺水分、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我们利用“葡萄双白金”或“果树PBO”于座果后和果实膨大期及采收前兑水500800倍液同杀虫杀菌剂同时叶面喷雾,很好的调整了葡萄树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达到葡萄树健壮而不旺长的作用,促进了光合产物向果实大量运送的目的,促进了枝条成熟及花芽分化,为葡萄的连年丰产奠定了基础。

6)精细修剪,合理负载,定向栽培,保证品质。

葡萄冬季修剪留1-4芽短截,每亩保留新梢6000个,营养枝与结果枝比例保持在(2-31),每亩留2000-2500个果穗,通过疏果定粒(每穗果粒70-120个)和果穗整形,使果穗大小均匀,每穗2-3斤,美观大方,含糖量高、品质佳,深受客商和消费者所喜爱。
  
7)避雨栽培

避雨棚的搭建方法  

在水泥桩顶部横担位置与行向垂直固定一道粗竹竿或较粗钢丝,对于高出地面2.2-2.4米的新建果园(老果园可在原有水泥桩上续接0.5米的立桩)在水泥桩顶部顺行固定一道钢丝,在钢丝上每隔一米左右绑一道2.5-3米长的竹片,竹片的两头绷两道钢丝(固定在粗竹杆或较粗钢丝上,两行竹片间距1米),竹片弓高0.6米,竹片上覆盖4-6丝农膜并固定,每年于开花前盖膜,果实采收后卷起或者去掉。
  
避雨棚的好处
  
避雨棚能有效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对葡萄枝叶果的危害和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量和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果实品质。
  
8)果实套袋,改善果实品质
   
套袋时间和方法:于6月底--7月初用葡萄专用袋进行果实套袋,采收前10-20天先将袋底的下半部剪开,3--5后天再将果袋全部摘掉。
  
套袋的好处:套袋可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性,减少药残留,是生产优质高档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9)适当晚采,充分利用10月份昼夜温差增大的特点,提高果实糖度和色泽。

 

6参考与建议

参考一:葡萄节水灌溉 葡萄生产中传统灌溉方式(集雨窖灌和拉水补灌肩)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花工多、强度大,灌溉质量差,不利于葡萄优质高产。推广先进科学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引进、筛选出适合葡萄生产的新型滴灌设备,在试验示范成功的基础上,根据葡萄既有家庭式小规模生产、又有较大规模生产园区的实际,运用滴灌及有关设备自行设计和开发小单元滴灌系统、自流式微蓄滴灌系统、以适用于不同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地形地貌的葡萄灌溉需求。

1)滴灌器的选择和田间设置  选用内镶式滴灌管,其滴头镶嵌于滴灌管内壁,水通过狭长的流道,与道壁磨擦消压,使各部位滴头出水压力均衡。该滴灌管滴头间距为30厘米,适用于按植株行株距栽种的葡萄,并可输送水溶性肥料溶液。滴灌管田间设置一般采用单畦单管铺设法:将内镶式滴灌管置于每畦两行植株中间,管长与畦长相同,用专用配件将内镶式滴灌管与放置在灌溉地端面的输水管连接即可。在1公斤水压时,内镶式滴灌管的每个出水孔每小时出水约2.7公斤,一亩面积的滴灌每小时约可供水2.7吨。
   
2)小单元滴灌系统应用模式及其特点 该系统由微型首部、输水管道和灌溉器三个部分组成。微型首部采用单相或三相小功率自吸式水泵为结构主体,在其上组装了滤网式过滤器和吸肥器,形成体积小巧、功能齐全、移动轻便的枢纽整体。吸肥器置于水泵入水口,通过水泵的吸力,在灌溉的同时,把肥料吸入微灌系统,可实现肥水同灌,肥料的用量和浓度可人为调控;输水管采用外径25mm管壁厚2.5mm的黑色聚乙烯塑料管;灌溉器可根据不同葡萄作物的需求采用内镶式滴灌管或微型喷灌器。该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紧凑、轻巧实用的特点,适用于家庭式小规模生产使用。
   
参考二:陕西渭南市
临渭区和西安市灞桥区具有了葡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实践经验,可资借鉴。

参考三:在国内葡萄栽培方面晁无疾教授实践经验丰富,深受果农喜欢。晁无疾,, 194211月出生,北京农学院教授。曾荣获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标兵。他长期坚持葡萄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由他负责的全国各地的葡萄科普示范基地总面积约三十多万亩,果农亲切地称呼他"葡萄晁"称他是"农民的朋友,致富的靠山"

参考四:在节水灌溉研究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胡笑涛团队,理论扎实,经验丰富。

参考五: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实体模式建设中,NUDP/FAO资助的“米脂模式”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鲁向平研究员有幸参与了整个研究和推广过程。

综上所述,淳化县葡萄栽培的节水灌溉试验示范,方向准确,技术路线可行,条件具备,环境良好,多方具有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建议加快实施进程。

报告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鲁向平 研究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