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歌词作品——菩提

(2009-12-28 13:58:18)
标签:

菩提

庄奴歌词作品

文化

分类: 歌词作品

歌词作品——菩提

 

                    菩提(人本简单)

                               庄奴

                         菩提  菩提  菩提

                           不知道在哪里

                           教我寻寻觅觅

                           教我寻寻觅觅

                     走过多少的天南地北路崎岖

                    经过多少的长年累月风风雨雨

                          我依然寻寻觅觅

                          有一天突然发现

                          菩提就在我心里

                     静思静思我才悟出人生真谛

                          大自然像家庭

                           万物如兄弟

                         我们要手携着手

                          营造天人合一

                          大自然怜惜我

                          万物热爱你

                         我们要手携着手

                          共享天人合一

                        让本性绽 放光芒

                            妣美日月

                           永远照大地

 

歌词作品——菩提

 

    西方人眼中的"菩提树"意指宽宏大量,大慈悲,即辨善恶,悟真理.只有在小乘佛教里, "菩提"才有佛的含义.在中国人眼中, "菩提"还意味着"善恶轮回",勤反思,多检讨,人生多出很多意义. "菩提"其实就是萦绕在你心中的一种东西;而菩提花也只开在最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地方.很多人喜欢到公园给菩提树挂上绿丝带,祈愿人间平安.那么"菩提"是否也在你心?

 

歌词作品——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诗,流传甚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菩提树,其实是人们误解了他的本意,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思维树,是一种桑科榕属常绿大乔木。慧能所写的“菩提本无树”这一诗句,大概是从佛家理论“四大皆空”里作了引伸而来的吧!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均有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而在植物分类学中,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有神圣宗教之意。

    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7天7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菩提树不仅身世丰富,且实际用途十分广泛。它树干粗壮雄伟,树冠亭亭如盖,既可做行道树,又可供观赏;叶片心型,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如将其长期浸于寒泉,洗去叶肉,则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制成书签,可防虫蛀;枝杆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枝干上会长出气生根,形成“独树成林”景观;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的某些地方,人们将其气生根砍下来,作为大象的饲料。

    其实,山川草木,皆有佛性,真理就隐含在普通的自然事物中。“菩提”不“菩提”,不在于树,更不在于什么树,而在于你自己有没有一颗菩提之心。若菩提心在,岂不树树皆菩提之树!反之,若只迷信于外在的物相,纵然是坐于菩提树下,也是无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