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五十秋水亭至清遥亭8

(2009-07-03 17:08:23)
标签:

彩绘故事

文化

旅游

分类: 彩绘故事

葛巾(第39间廊内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五十秋水亭至清遥亭8
原文   
    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作《怀牡丹》诗百绝。未几花渐含苞,而资斧将匮;寻典春衣,流连忘返。一日凌晨趋花所,则一女郎及老妪在焉。疑是贵家宅眷,遂遄返。暮往又见之,从容避去;微窥之,宫妆艳绝。眩迷之中,忽转一想:此必仙人,世上岂有此女子乎!急返身而搜之,骤过假山,适与媪遇。女郎方坐石上,相顾失惊。妪以身幛女,叱曰:“狂生何为!”生长跪曰:“娘子必是仙人!”妪咄之曰:“如此妄言,自当絷送令尹!”生大惧,女郎微笑曰:“去之!”过山而去。
    生返,复不能徒步。意女郎归告父兄,必有诟辱相加。偃卧空斋,甚海孟浪。窃幸女郎无怒容,或当不复置念。悔惧交集,终夜而病。日已向辰,喜无问罪之师,心渐宁帖。回忆声容,转惧为想。如是三日,憔悴欲死。秉烛夜分,仆已熟眠。妪入,持瓯而进曰:“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鸩汤,其速饮!”生骇然曰:“仆与娘子,夙无怨嫌,何至赐死?既为娘子手调,与其相思而病,不如仰药而死!”遂引而尽之。妪笑接瓯而去。生觉药气香冷,似非毒者。俄觉肺膈宽舒,头颅清爽,酣然睡去。既醒红日满窗。试起,病若失,心益信其为仙。无可夤缘,但于无人时,虔拜而默祷之。
    一日行去,忽于深树内觌面遇女郎,幸无他人,大喜投地。女郎近曳之,忽闻异香竟体,即以手握玉腕而起,指肤软腻,使人骨节欲酥。正欲有言,老妪忽至。女令隐身石后,南指曰:“夜以花梯度墙,四面红窗者即妾居也。”匆匆而去。生怅然,魂魄飞散,莫知所往。至夜移梯登南垣,则垣下已有梯在,喜而下,果有红窗。室中闻敲棋声、伫立不敢复前,姑逾垣归。少间再过之,子声犹繁;渐近窥之,则女郎与一素衣美人相对弈,老妪亦在坐,一婢侍焉。又返。凡三往复,漏已三催。生伏梯上,闻妪出云:“梯也,谁置此?”呼婢共移去之。生登垣,欲下无阶,恨悒而返。
    次夕复往,梯先设矣。幸寂无人,入,则女郎兀坐若有思者,见生惊起,斜立含羞。生揖曰:“自分福薄,恐于天人无分,亦有今夕也!”遂狎抱之。纤腰盈掬,吹气如兰,撑拒曰:“何遽尔!”生曰:“好事多磨,迟为鬼妒。”言未已,遥闻人语。女急曰:“玉版妹子来矣!君可姑伏床下。”生从之。无何,一女子入,笑曰:“败军之将,尚可复言战否?业已烹茗,敢邀为长夜之欢。”女郎辞以困惰,玉版固请之,女郎坚坐不行。玉版曰:“如此恋恋,岂藏有男子在室耶?”强拉出门而去。生出恨极,遂搜枕簟。室内并无香奁,惟床头有一水精如意,上结紫巾,芳洁可爱。怀之,越垣归。自理衿袖,体香犹凝,倾慕益切。然因伏床之恐,遂有怀刑之惧,筹思不敢复往,但珍藏如意,以冀其寻。
    隔夕女郎果至,笑曰:“妾向以君为君子,不知其为寇盗也,”生曰:“有之。所以偶不君子者,第望其如意耳。”乃揽体入怀,代解裙结。玉肌乍露,热香四流,偎抱之间,觉鼻息汗熏,无气不馥。因曰:“仆固意卿为仙人,今益知不妄。幸蒙垂盼,缘在三生。但恐杜兰香之下嫁,终成离恨耳。”女笑曰:“君虑亦过。妾不过离魂之倩女,偶为情动耳。此事宜要慎秘,恐是非之口捏造黑白,君不能生翼,妾不能乘风,则祸离更惨于好别矣。”生然之,而终疑为仙,固诘姓氏,女曰:“既以妾为仙,仙人何必以姓名传。”问:“妪何人?”曰:“此桑姥。妾少时受其露覆,故不与婢辈等。”遂起欲去,曰:“妾处耳目多,不可久羁,蹈隙当复来。”临别,索如意,曰:“此非妾物,乃玉版所遗。”问:“玉版为谁?”曰:“妾叔妹也。”付钩乃去。
    去后,衾枕皆染异香。从此三两夜辄一至。生惑之不复思归,而囊橐既空欲货马,女知之,曰:“君以妾故,泻囊质衣,情所不忍。又去代步,千余里将何以归?妾有私蓄,卿可助装。”生辞曰:“感卿情好,抚臆誓肌,不足论报;而又贪鄙以耗卿财,何以为人乎!”女固强之,曰:“姑假君。”遂捉生臂至一桑树下,指一石曰:“转之!”生从之。又拔头上簪,刺土数十下,又曰:“爬之。”生又从之。则瓮口已见。女探入,出白镪近五十余两,生把臂止之,不听,又出数十铤,生强分其半而后掩之。
    一夕谓生曰:“近日微有浮言,势不可长,此不可不预谋也。”生惊曰:“且为奈何!小生素迂谨,今为卿故,如寡妇之失守,不复能自主矣。一惟卿命,刀锯斧钺,亦所不遑顾耳!”女谋偕亡,命生先归,约会于洛。生治任旋里,拟先归而后迎之;比至,则女郎车适已至门。登堂朝家人,四邻惊贺,而并不知其窃而逃也。生窃自危,女殊坦然,谓生曰:“无论千里外非逻察所及,即或知之,妾世家女,卓王孙当无如长卿何也。”
    生弟大器,年十七,女顾之曰:“是有慧根,前程尤胜于君。”完婚有期,妻忽夭殒。女曰:“妾妹玉版,君固尝窥见之,貌颇不恶,年亦相若,作夫妇可称佳偶。”生请作伐,女曰:“是亦何难。”生曰:“何术?”曰:“妹与妾最相善。两马驾轻车,费一妪之往返耳。”生恐前情发,不敢从其谋,女曰:“不妨。”即命桑妪遣车去。数日至曹。将近里门,婢下车,使御者止而候于途,乘夜入里。良久偕女子来,登车遂发。昏暮即宿车中,五更复行。女郎计其时日,使大器盛服而迎之。五十里许乃相遇,御轮而归;鼓吹花烛,起拜成礼。由此兄弟皆得美妇,而家又日富。
    一日有大寇数十骑突入第。生知有变,举家登楼。寇入围楼。生俯问:“有仇否?”答云:“无仇。但有两事相求:一则闻两夫人世间所无,请赐一见;一则五十八人,各乞金五百。”聚薪楼下,为纵火计以胁之。生允其索金之请,寇不满志,欲焚楼,家人大恐。女欲与玉版下楼,止之不听。炫妆下阶,未尽者三级,谓寇曰:“我姊妹皆仙媛,暂时一履尘世,何畏寇盗!欲赐汝万金,恐汝不敢受也。”寇众一齐仰拜,喏声“不敢”。姊妹欲退,一寇曰:“此诈也!”女闻之,反身伫立,曰:“意欲何作,便早图之!尚未晚也。”诸寇相顾,默无一言。姊妹从容上楼而去。寇仰望无迹,哄然始散。
    后二年,姊妹各举一子,始渐自言:“魏姓,母封曹国夫人。”生疑曹无魏姓世家,且大姓失女,何得置之不问?未敢穷诘,心窃怪之。遂托故复诣曹,入境谘访,世族并无魏
姓。于是仍假馆旧主人,忽见壁上有赠曹国夫人诗,颇涉骇异,因诘主人。主人笑,即请往观曹夫人,至则牡丹一本,高与檐等。问所由名,则以其花为曹第一,故同人戏封之。问其“何种”?曰:“葛巾紫也。”愈骇,遂疑女为花妖。既归不敢质言,但述赠夫人诗以觇之。女蹙然变色,遽出呼玉版抱儿至,谓生曰:“三年前感君见思,遂呈身相报;今见猜疑,何可复聚!”因与玉版皆举儿遥掷之,儿堕地并没。生方惊顾,则二女俱渺矣。悔恨不已。后数日,堕儿处生壮丹二株,一夜径尺,当年而花,一紫一白,朵大如盘,较寻常之葛巾、玉版,瓣尤繁碎。数年茂荫成丛,移分他所,更变异种,莫能识其名。自此牡丹之盛,洛下无双焉。
    异史氏曰:“怀之专一,鬼神可通,偏反者亦不可谓无情也。少府寂寞,以花当夫人;况真能解语,何必力穷其原哉?惜常生之未达也!”
                                       摘自《聊斋志异》<葛巾>篇

译文
    常大用,河南洛阳人,平生最爱牡丹。他听说曹州牡丹甲天下,心中非常向往,渴望能有机会去一饱眼福。有一次,正好因为有一件事情要到曹州去,常大用非常高兴,多年夙愿可以了却了。
    到了曹州,常大用专门找了一官宦人家住下,因为他家有一处在当地很有名气的花园。求得主人的允许,常大用就在花园中住下了。当时正是初春二月,牡丹尚未发芽,常大用只好耐心地住下来。每天在花园中徘徊,仔细地观察牡丹的生长情况,盼望着牡丹能早早日开放。其间,常大用写一《怀牡丹》诗百绝,时常吟诵,自得其乐。不多久,牡丹花渐渐地含苞待放了。常大用却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牡丹已是含苞待放了;忧的是,一个多月,他身上的钱也花完了。考虑再三,他还是无法放弃能够看到即将盛列的曹州牡丹的机会,于是,他就把穿不着的衣服典当出去,等待着花期的到来,时常在花园中徘徊流连。
    一天早晨,常用又去园中看花,遥见一妙龄女郎和一老妇人正在花园中。他怀疑是此地哪家大户的家里人,没有惊动他们,就回屋去了。到了傍晚,常大用又去园中看花,那女郎还在那里。到了近处,常大用偷偷地端详那位女郎,穿着富丽,天资国色,撩人心动。见了常大用,并不十分躲避,却从容地对他一笑向假山后面躲去了。
    常大用被这天仙般的美女弄得目眩神迷,心想:她一定是仙女下凡,人世间怎么会有如此美貌的女子呀!于是,不由自主地向女郎去的方向搜寻过去。绕过假山,没想到,却正好碰到那位老妇人。那女郎正坐在近处一块石头上,看见他显得很吃惊。那位老妇人连忙用自己的身体遮挡在女郎面前,厉声呵斥着:“你这狂妄的小子,究竟想干什么?”常大用却跪下说道:“这位女郎一定是仙女下凡!小生冒味了。”老妇人愤怒地训斥他:“简直是胡说八道。破真该叫人把你送到官府时里去,治你的罪!”常大用非常害怕,手足无措。但那女郎却笑了笑,对老妇人说:“我们走吧!”说完,就走了。
    常大用无精打采的回到屋里,心里想到,如果女郎回去后把今日之事告诉了她的父兄,一场责骂、污辱恐怕是不可避免了。晚上,一个人躲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他后悔自己今日的举动实在是太孟浪了。可又想,刚才那女郎并没有怒容,也许并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就这样,常大用既后悔,又害怕,一夜辗转反侧,竟然病了。第二天,幸运的是女郎家并没有人来兴师问罪,心里才稍稍安宁了些。然而,他又不由得想起那女郎的声容笑貌来,由害怕而变为十分的想念。就这样,不过三天,常大用满面憔悴之色,竟成了重病,卧床不起了。
    这天晚上,常大用昏昏沉沉地刚一入睡,忽听屋门一响,那老妇人手捧一只药碗进来了。老妇人说:“我家葛巾姑娘,亲自配成这剂毒药给你,快喝下去吧!”常大用十分惊:“我与葛巾姑娘,素无怨仇,为什么竟然要毒死我呢?唉,也罢。既然这药是姑娘亲手调的,与其因她相思而病,不如喝药而死。”说罢,接过药来一饮而尽。那老妇人笑笑,就走了。奇怪的是,常大用喝下药去,却觉得一股香气沁入肺腑,头脑清爽,好象并不是什么毒药。想着想着,他便酣然睡去。第二天早晨醒来,只见红日满窗。试着起来,大病若无,心中更加坚信那女郎是仙女下凡。他心中默默地祈祷能够再次见到女郎。
     这一天,常大用在园中一丛树木之后,迎面遇上那位女郎。见四下里无人,他惊喜地急忙跪在地上。那女郎伸手轻轻地拉他起来。常大用惊喜交集,握住了她那洁白的玉腕,顺势站了起来,只觉得这只手温软面细腻,并闻到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味,常大用觉得全身骨节都酥软了。正想说点什么,那位老妇人忽然来了。那女郎让他藏于假山之后,指着南边说:“晚上你来吧。南面小墙以内有一座四面红窗的屋子,就是我住的地方。我放好了梯子等你。”说完匆匆而去。常大用呆站在那里,满腹怅然,真有些魂飞魄散了。
      好容易等到天黑,他搬梯子登上南墙,果然见墙那边有梯子竖在那里。他高兴地下去,果然见有红窗在。到了窗前,听到里面有下棋的声音,悄悄地站在窗下,不敢向前,等了一会,他越墙回去了。常大用心神不定,从坐立难安,他又第二次来到红窗之下,听到下棋的“嗒嗒”声更密了。他顺窗缝看去,只见那女郎正与一白衣女郎下棋,那老妇人也在坐,有一个丫环待他们。他只得再次返回来。到他第三次登上墙头,已是三更天了。忽然听到老妇人说:“谁把梯子放这儿了?”招呼丫环把梯子抬走了。他只好怏怏不乐地回来了。
     第二天晚上再去,梯子已先预备好了。来到红窗之下,幸好四下无人,急忙推门进去,只见女郎独自坐在那儿若有所思。一见常大用,慌忙站起来,满面羞涩。常大用作揖说:“我自感福薄,从不敢妄想什么,今日你我有如此良机,真是三生有幸啊。”说着,就靠近了女郎。那女郎身材苗条,美丽迷人,连她呼出气儿也象兰草的芬芳。
    二人正在亲密地交谈,忽听近有人说话。女郎急忙说:“我妹妹玉版来了。你先藏到我床下去吧。”他只好从命。他刚藏好,一个女子走进来,笑着说:“你这败军之将,今天还敢和我较量吗?我已经沏了好茶,准备与你战一通宵。”女郎以身体困乏为由推辞。玉版再三请求,见不答应,便开玩笑地说:“你这样舍不得离开屋子,难道姐姐在屋里藏了个男人不成?”女郎见她强意相邀,只得随她去了。
     常大用听到脚步声远去,使爬出来。他又气又恨,于是便想在屋里找件东西,也好带回去做个纪念。找来找去,只在床头发现有一个水晶如意,上边系着一条紫巾,芳洁可爱。于是,揣在怀里,越墙回到自己的屋子。
    常大用在自己屋里玩赏那水晶如意,衣袖一动,似乎还闻到那女郎的体香,因而更加倾慕女郎。然而想到自己夜闯人家闺房,怕受到刑律制裁,再也不敢前去,但珍藏着如意,希望女郎能够来找.
    隔了一天的晚上,女郎果然来了,她笑着说:“我一向认为你是个正人君子,却原来是个贼啊!”常大用高兴地说:“是的,我确实拿了你的东西。但我之所以偷拿了你的如意,是因为想借此取个吉祥之兆,希望咱们的事能够遂心如意啊。”二人越谈越亲密,于是私定了终身。常大用问女郎道:“我认为你是仙女下凡,幸蒙你的垂爱,真是我三生有幸。但唯恐你离我而去,幸福难以长久。”女郎笑着说:“你太多虑了。我不是什么神仙,只是对你太痴情了。此事要严加保密,如让别人知晓,后果不堪设想。”常大用答应了,但始终怀疑她是仙女,一定要她说出她的真实姓名。女郎说道:“既然你认为我是仙女,又何必知道我的姓名呢?”常大用又问:“那么,那位老妇人又是谁呢?”女郎答道:“她是桑姥姥。小时候我常常得到她的照顾,一向把她当长辈相待。”说罢,女郎起身要走,对常大用说:“我那儿人多,你去了多有不便,我有机会来找你吧。那水晶如意是我妹妹玉版的,你还是让我带回去吧。”
     从此,每隔三两天两人就会面一次。常大用沉浸在幸福之中,不再想回家的事,但典当衣服的钱又花光了。他准备卖掉骑来的那匹马。此事被女郎知道了,对他说:“你为了我,把钱花光了,再卖掉马,千里迢迢,你怎么回去呢?我于心何忍?我有些积蓄,你拿去用吧。”常大用推辞道:“你对我情深似海,我无以为报。怎么能再用你的积蓄呢?”女郎坚持说:“就算暂时借给你吧。”于拉着他的胳膊,来到一棵桑树下,指着一块石头让他搬开,又从头拔下金钗,往地下刺了几十下,说:“挖吧。”他顺从地用手扒了扒,不一会,地下露出一只瓮口来。女郎探手从瓮里取出银子近五十两,常大用阻挡不住,女郎又从里面拿出十来个元宝。最后,常大用还是只要了一半银子。
     不知不觉又过了好几天。这天夜里,女郎对常大用说:“近来咱们的事有些风言风语,长此下去不是好办法,我看咱们还是商量个对策为好。”常大用很害怕:“究竟该怎么办呢?我平生老实谨慎,为了你,我把一切置之度外了。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刀山火海,我无所畏惧!你怎么办吧?”女郎见他态度坚决,就决定和他逃到洛阳去,并且让他先骑马回去,自己随后乘车前往。常大用回到家,正准备去迎接女郎,没料想女郎乘车也到了家门。众乡邻听说他娶来一位美貌贤惠的妻子,纷纷前来祝贺,并不知道他们是逃回来的。但常大用心里总感到不大坦然,女郎说:“我们情投意合,心甘情愿,谁也不会干涉我们,你不必怕。”时间一天天过去,常大用也慢慢地放下心来。常大用有个弟弟,叫常大器,此时十七岁了。女郎见他聪明伶俐,相貌英俊,于是提出让妹妹玉版嫁给他为妻。常大用恐怕他们出逃的事被别人发觉,但女郎说:“不妨事。我已经想好了办法。玉版妹妹与我最好,最相信我,只要派一人前去,她定可前来。”于是,女郎就派桑姥姥乘车前往曹州。几天以后,桑姥姥到了曹州,将要到达花园时,她下了车,让车上停在路上等候,她一个人乘夜深人静进到园中,不一会就把玉版领出来,登上车就往回赶。
    女郎计算着马车的时日,估计要来的那天,让常大器穿上结婚盛装,到几十里外去迎接,果然碰到了桑姥姥和玉版乘坐的车子。于是,常家欢欢喜喜地为大器完成了婚礼。从此,兄弟二人都得了美貌贤惠的妻子,常家的日子越过越火,家境日益富裕起来。
    有一天,有几十个贼寇骑马突然闯进常家院中。常大用知道事情不妙,全家登楼躲避。贼寇把楼围起来,气势汹汹。常大用在楼上俯视着众贼寇,问:“咱们有什么仇吗?”贼寇回答说:“没有。但我们今天来,有两件事相求:第一件,听说你们兄弟的两位夫人世间所有,请让咱弟兄们看看;第二件,我们一行五十八人,请给我们每人金子五百两。”此时,楼下堆满了木柴。贼寇威胁,若不答应,就要放火焚楼。常大用答应给他们金子,但他们并不满足,家人非常害怕。女郎与玉版几次想下楼,都被常大用拦住。但她们终于按捺不住,冲下楼来,站在楼梯中间,说:“我姐妹都是天上仙女,暂时来人间生活,难道还怕你们这伙贼寇吗?我想即使送你们万两黄金,你们也不敢要吧!”贼寇们吓得跪拜在地,纷纷说道:“不敢不敢。”女郎和玉版见此情景,正要回楼上,突然一贼寇说:“她们是骗人的,不要上当!”女郎反身站在楼梯上,大声呵斥:“你们想干什么,就早早地说出来,现在还不算太晚。”众贼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说话。姐妹俩从容走上楼上。众贼寇一哄而散。两年以后,女郎和玉版各生了一个男孩。女郎也渐渐地说出是魏姓,母亲被封为曹国夫人。但常大用很是怀疑,在曹州从未听说过有姓魏的大户,况且大户人家的小姐失踪了,怎么会没人寻找呢?但他又不敢假追问女郎。但常不用一心要解开心中的谜团。他找了个借口再一次来到曹州,到处打听,也没有听说魏姓的大户。于是,他仍旧来到上次借住的花园里,来到主人的一间正房,忽见墙上有一首题诗,题为《赠曹国夫人》,心中大惊,于是就问花园主人。主人笑着请他去看曹国夫人。原来主人请他看的是一株牡丹,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长得和房檐一样高。常大用问何如此称呼它,主人解释,因为这个品种是曹州第一,所以有人戏称之为“曹国夫人”。常大用又问,这是哪个品种,主人回答说,叫做“葛巾紫”。于是,常大用更加认定,女郎是花妖所变。
     常大用回到家中,但不敢当面质问女郎,就把看到的《赠曹国夫人》诗念给她听。女郎听后骤然变色,冲出屋去把玉版叫来,并且把两个孩子也抱了来,对常大用说:“三年前,我为你的真诚所感动,于是把身心全部交给了你。不想你却百般猜疑,我们怎能白头偕老?”女郎和玉版悲愤之下,双双举起儿子,朝地下扔去,两个孩子随即不见了踪影。常大用惊呆了,葛巾和玉版也象彩云一般飞去了。常大用悔恨不已,一个幸福的家庭化为泡影。
     几天以后,两个孩子堕地的地方长出了两株牡丹,一夜之间就长了一尺多高,当年春天就开了花,一株开紫花,一株开白花,花朵大得大盘子,比普通的葛巾和玉版要好看得多。几年以后,就繁衍成一片。后来被人移到其它地方,又不断地产生一些新品种,千姿百态,各呈风采。从此,河南洛阳就成了牡丹最繁盛的地方。

 

赵颜(颜超)求寿(第39间廊外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五十秋水亭至清遥亭8
原文

  管辂,字公明,平原人也。善易卜。
  管辂至平原,见颜超貌主夭亡。颜父乃求辂延命。辂曰:“子归,觅清酒鹿脯一斤,卯日,刈麦地南大桑树下,有二人围位,次但酌酒置脯,饮尽更斟,以尽为度。若问汝,汝但拜之,勿言。必合有人救汝。”颜依言而往,果见二人围碁,频置脯,斟酒于前。其人贪戏,但饮酒食脯。不顾数巡,北边坐者忽见颜在,叱曰:“何故在此?”颜惟拜之。南面坐者语曰:“适来饮他酒脯,宁无情乎?”北坐者曰:“文书已定。”南坐者曰:“借文书看之。”见超寿止可十九岁,乃取笔挑上语曰:“救汝至九十年活。”颜拜而回。管语颜曰:“大助子,且喜得增寿。北边坐人是北斗,南边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主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摘自《搜神记》卷三
译文
    管辂,字公明,平原人。卦算的很准。
    管辂来到平原,看见颜超面有早亡之兆。颜超的父亲求管辂延长儿子的寿命,管辂说:“你回家,准备酒一瓶鹿脯一块,在逢卯的那一天,到南山大桑树下,有二人在下围棋,你只管给他们斟酒,并把肉于端上去,酒喝完就添满,让他们尽情地吃喝。如果他们问你,你就跪下,别说话。肯定会有人救你。”
    颜超依言而往,果然见有二人在下棋,就在他们面前摆好鹿脯、斟满酒。他们贪图下棋,只管喝酒吃肉脯。酒过数巡,北边坐着的人忽然看见颜超跪在那里,问:“你在这里干什么?”
    颜超跪拜。南面坐着的人说:“刚才我们喝了他的酒吃了他的肉脯,不能太无情了?”
    北边坐着的人说:“可文书中已经定下了。”
    南面坐着的人说:“把文书借我看看。”
    只见书上写着颜超寿命只到十九岁,于是取笔改写说:“让你再活九十年。”
    颜超跪拜谢过他们回家,管辂对颜超说:“孩子,恭喜你增寿了。北边坐着的人是北极仙翁,南面坐着的人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管人生,北极仙翁管人死。我们人的一生,都是在南极仙翁的手中定好生日,在北极仙翁手里确定死日,有什么祈求,都应向北极仙翁诉说。”

   

原文
    一日,(管辂)春暮出郊闲行,见一少年于田中,管辂立道傍,观之良久,问之曰:“少年高姓?青春多少?”
    少年答曰:“姓赵,名颜,年十九岁矣。”
    辂曰:“汝眉间有死气,限三日内必死。吾乃管辂也,见汝貌美,可惜无寿。”
    赵颜回家,急告其父。父闻之,赶上管辂,哭拜于地曰:“请归救之!”
    辂曰:“此乃天命也,安可禳之?”
    父告曰:“止有此子,望乞垂救!”
    辂见父子哀痛至切,乃曰:“汝可备净酒一樽,鹿脯一块,来日往南山之中、大树之下,盘石上弈棋:一人向南坐者,穿白袍,其貌甚恶;一人向北坐者,穿红衣,其貌甚美。汝可即将酒盘及鹿脯而往劝之。待酒食毕,汝可哭告其事,必添汝寿矣。切勿言我名字。”
    老人留辂在家。
    次日,赵颜携酒脯,带杯盘入南山之中。约行五六里,果有二人于大松树下上着棋,全然不顾。赵颜跪进酒脯。二人贪着棋,不觉饮酒已尽。赵颜哭拜于地而求寿,二人大惊。衣红袍者曰:“此必管子之言也。吾二人已受其私,必须怜之。”
    穿白袍者,身边取出簿籍视之,曰:“汝今年十九岁。吾今于‘十’字上添一‘九’字,汝可寿活九十九。回见管辂,教再休泄漏天机,必有大罪。”
    衣红者出笔添讫,香风过处,化作二白鹤,冲天而去。
    赵颜回问管辂。辂曰:“穿红者,南斗也;穿白者,北斗也。”
    颜曰:“吾闻北斗九皇,何其一也?”
    辂曰:“散而为九,合而为一也。北斗注死,南斗注生。今已添之,子复何忧?”
    父子拜谢。管辂自此恐泄天机,再不与人卜矣。
                                        摘自《三国志通俗演义》曹操试神卜管辂

 

荛王访舜(第41间廊内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五十秋水亭至清遥亭8
    舜以姚为姓。舜母早丧,瞽瞍更娶后妻壬妇而生象。象为人极傲,瞽瞍爱后妻之子,常欲杀舜,舜巧避之,而又不失为子之道。年二十,以孝闻。耕于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于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于河滨,河滨之人器不苦窳缺壤。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所居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得舜于服泽之阳,问曰:“我欲致天下,奈之何?”
    对曰:“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
    曰:“奚事?”
    对曰:“事天。”
    日:“奚任?”
    对曰:“任地。”
    曰:“奚务?”
    对曰:“务人。”
    曰:“人之情奈何?”
    对曰:“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夫人道则吉,反道则凶,犹影响也。”
    帝求贤自代,群臣举舜,帝亦素知舜贤,乃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舜以德化,二女皆执妇道,帝贤之。历试以诸艰难之事,舜皆能胜任,遂与舜以相位。时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世济其美。尧未及举,舜于是举之。
                          摘自《历代兴衰演义》第四回 尧让舜舜让禹总为斯民

 

水淹七军(第42间廊外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五十秋水亭至清遥亭8
  前后无一月,曹操使命来取陈登。关公不发。曹操使一元帅庞德、佐贰官于禁,引十七万军,名曰七军,每一队二万五千。
  关公斩庞德于马下,魏军大败。数日,关公看于禁寨在于小江下,雨忽作,关公开小关水,其水无边岸。淹于禁军皆落水死。两次杀魏军无一万回。于禁回长安说与曹操。
                                     摘自《三国志平话》卷下

刮骨疗毒(第42间廊外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五十秋水亭至清遥亭8
  关公天阴,觉臂痛,对众官说:“前者吴贼韩甫射吾一箭,其箭有毒。”
    交请华陀。华陀者,曹贼手中人,见曹不仁,来荆州见关公,请至,说其臂金疮有毒。华陀曰:“立一柱,上钉一环,穿其臂,可愈此痛。”
    关公大笑曰:“吾为大丈夫,岂怕此事!”
    令左右捧一金盘,关公袒其一臂,使华陀刮骨疗病,去尽毒物。关公面不改容,敷贴疮毕。有诗为证:
             三分天下定干戈,关将英雄壮志多;刮骨疗疮除疾病,钢刀脔肉免沉疴;
             辞容不改邀蜀客,颜貌依然饮■波。也是神仙藏妙法,千古名医说华陀。
  说寿亭侯刮骨疗病,四个月,疮方可。
                                             摘自《三国志平话》卷下 

 

辕门射戟(第43间廊内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五十秋水亭至清遥亭8

  有人报曰:“纪灵领军三万来要徐州。”
    纪灵乃袁术之名将也。先主即领军在西下寨。纪灵在南下寨,待困徐州。吕布亦领军出城,在东下寨。吕布写书与纪灵、刘玄德,刻日排宴,请你两家。
  吕布向附高处几帐而坐,筵会罢,吕布言:“汉帝懦弱,天下未宁。寿春袁术可守东镇。徐州陶谦在时,本让与玄德公。袁术以近,待要徐州。吾今解您两家之危。”
    令人向南一百五十步搠立方天戟。吕布曰:“我发一箭,可射戟上钱眼。若射中,两家各罢战;若不中,纪灵亦班师,如不班师,吾助玄德杀纪灵。若玄德军不回,吾助纪灵杀刘备。”二将皆从。吕布发箭。
  诗曰:
           一箭功成定太平,雄兵三万罢戈庭。当时骁勇无人及,至使清名后世称。
  吕布一箭,射中金钱眼。纪灵回军。先主排宴管待吕布,三日却归小沛。吕布归徐州。
                                     摘自《三国志平话》卷上

 

八卦炉(第45间廊内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五十秋水亭至清遥亭8

    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煽起煅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
    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搓揉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忽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好猴精!有诗为证。诗曰: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又诗:
                 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
    又诗:
                 猿猴道体假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圣齐天非假论,官封弼马岂知音?
                 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拴牢莫外寻。万相归真从一理,如来同契住双林。
    这一番,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见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在此切莫猖狂!”
    这大圣不由分说,举棒就打。那灵官鞭起相迎。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
    好杀:
    赤胆忠良名誉大,欺天诳上声名坏。一低一好幸相持,豪杰英雄同赌赛。铁棒凶,金鞭快,正直无私怎忍耐?这个是太乙雷声应化尊,那个是齐天大圣猿猴怪。金鞭铁棒两家能,都是神宫仙器械。今日在灵霄宝殿弄威风,各展雄才真可爱。一个欺心要夺斗牛宫,一个竭力匡扶玄圣界。苦争不让显神通,鞭棒往来无胜败。
    他两个斗在一处,胜败未分,早有佑圣真君,又差将佐发文到雷府,调三十六员雷将齐来,把大圣围在垓心,各骋凶恶鏖战。那大圣全无一毫惧色,使一条如意棒,左遮右挡,后架前迎。一时,见那众雷将的刀枪剑戟、鞭简挝锤、钺斧金瓜、旄镰月铲,来的甚紧,他即摇身一变,变做三头六臂;把如意棒幌一幌,变作三条;六只手使开三条棒,好便似纺车儿一般,滴流流,在那垓心里飞舞。众雷神莫能相近。
    真个是:
    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当时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老降伏。
    那二圣得了旨,径到灵山胜境,雷音宝刹之前,对四金刚、八菩萨礼毕,即烦转达。众神随至宝莲台下启知,如来召请。二圣礼佛三匝,侍立台下。如来问:“玉帝何事,烦二圣下凡?”
    二圣即启道:“向时花果山产一猴,在那里弄神通,聚众猴搅乱世界。玉帝降招安旨,封‘弼马温’,他嫌官写去。当遣李天王、哪吒太子擒拿未获,复招安他,封做‘齐天大圣’,先有官无禄。着他代管蟠桃园;他即偷桃;又走至瑶池,偷肴,偷酒,搅乱大会;仗酒又暗入兜率宫,偷老君仙丹,反出天宫。玉帝复遣十万天兵,亦不能收伏。后观世音举二郎真君同他义兄弟追杀,他变化多端,亏老君抛金钢琢打重,二郎方得拿住。解赴御前,即命斩之。刀砍斧剁,火烧雷打,俱不能伤,老君准奏领去,以火煅炼。四十九日开鼎,他却又跳出八卦炉,打退天丁,径入通明殿里,灵霄殿外;被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挡奏战,又调三十六员雷将,把他困在垓心,终不能相近。事在紧急,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
    如来闻说,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庭,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摘自《西游记》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第46间廊外北侧)

颐和园长廊彩绘故事之五十秋水亭至清遥亭8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
    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
    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
    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
    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
    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
    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
    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
    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
    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摘自《红楼梦》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