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表扬卡”随感

(2011-11-16 15:45:40)
标签:

杂谈

分类: 咬文嚼字

没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建设银行的网页上、邮箱里多了一种格式新奇的文件——“精神表扬卡”。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光荣榜”或“嘉奖令”,形式固定,色彩鲜明。其目标指向很明确,既有致团队的,也有致个人的;其内容多的是就某一件具体的有成效的工作,由上级发出的即时性的书面的勉励和表彰。

不过总觉得这名称有些怪怪的,有些美中不足。——或者说毛中有疵。——与此类似的还有如“神秘人”、“龙鼎金”、“精神墙”,“尊重、鼓励、团队、卓越”,“建行财富”,“天天大丰收、周周大丰收”一类的“建行词汇”,就其词语搭配而言,既未十分严谨,又不特别精妙,常会让人感到一种不好形容的难受。

关于“表扬卡”及其功用,我想也许是源于学校经验。在倡导赏识教育的今天,老师们习惯用某种“表扬卡”(广义地讲,所有用来表扬、记录个人成长资历或成果的纸质或类似纸质的卡片、奖状、证书等,都可以统称之为表扬卡)来鼓舞和勉励学生在学业上不断成长进步。建设银行如今巧妙地“借用”了这种形式,通过草根式的返璞归真的教导模式,诱导和鼓励员工不断努力,奋发进取。从原理上说这当然是可行的,人类社会哪里不是一个“名利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应该都有一种得到表扬或取得回报的期望心理……

但什么是“精神表扬”呢?事实上,“奖励”的方式不外乎两种,精神的表扬或物质的奖励。按我们行里现行的考核方式,每一件“计件”工作的业绩,都有预先配置好的“绩效工资”相挂钩,算是“物质奖励”的具体落实。而与之平行的“表扬卡”,其“非物质”的性质不言自明,“表扬”焉有不“精神”的。

简而言之,“精神表扬卡”之累赘,就像“用餐饭桌”、“听话耳朵”一样,前面两字确系废话,单称“表扬卡”也就够了。

其实,对于此种层面的“表扬”,也可选用其他更恰当生动的名目和形式,比如“小(大)红花”啦,“表扬信”啦,“即时喜报”啦,“荣誉奖杯(章、牌)”啦,……等等等等,也包括前面所说的“光荣榜”或“嘉奖令”,只要是通俗通用的,效果都比那个生硬的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