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604d9f17x9b4a83f2978c&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个个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件件新衣奔离衣柜;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飞舞;一阵阵欢呼请出红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整个神州大地在欢腾,全球各地的华人欢度春节。期待春的信息。一缕缕春风送来泥土的芳香,消融的冰雪在阳光下分外灿烂。放眼望去,处处都是一片耀眼的大红,充满了欢乐和喜庆!
年味浓,最浓是子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吃一年一顿的特殊大餐――年夜饭。一家人开怀畅饮,共叙亲情。既有了口福,又填抱了肚子,还温暖了心坎。红灯笼发出火红柔和的光,是那样美丽!在这个美好的团圆之夜里,那万家美丽的灯火,会是多么灿烂的景象啊!,只要八点一到,千家万户的视听会变为同一个节目,那内容会便变成同一种模样。
心思舞动,心潮澎湃,新年的钟声向我们走来,每个人的心被春的美好而吸引着,守岁将迎来春的脚步。夜色如纱,星光灿烂,清风拂面,枯枝萌动,新泥飘香,欢歌飞扬。春在冬的孕育之中,羽翼丰满,即将来临。大地四方无不荡漾着春的气息!歌星的歌喉里多了一分盼春的急切,笑星的笑容里多了一分春的灿烂。春要来了!要来了!秒针轻盈的步子即将送走疲倦的神犬,一声声清脆的钟声将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春终于来了,随着时、分、秒针一家的团聚,那爆竹声便如洪水一般挤破浮冰冲击过来了。一朵朵礼花如春笋般涌上夜空,刹那间,天空一片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瑰丽景象。一声声巨响也飘来了,震得屋顶抖落下阵阵雪宵;一颗颗彩球升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连星月也暗淡失色了。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千姿万态美如画。身影如洪水般阵阵如浪,烟火如丛树中万鸟齐翩翩。此消彼绽、此逝彼放,仿佛一卷时时变幻的画,给人以梦一般的感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http://s11/middle/604d9f17x9b4a8991e55a&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http://s16/middle/604d9f17x9b581668cfef&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http://s11/middle/604d9f17x9b5816e3bb3a&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http://s10/middle/604d9f17x9b4a8982a019&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http://s2/middle/604d9f17x9b4a89b067b1&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贴春联、挂灯笼
http://s14/middle/604d9f17x9b4a89bfa79d&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包饺子
http://s14/middle/604d9f17x9b4a89cede1d&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放鞭炮
http://s9/middle/604d9f17x9b4a89ced8e8&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吃年夜饭、守岁
http://s5/middle/604d9f17x9b4a89de2584&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给长辈磕头拜年
http://s3/middle/604d9f17x9b4a89ed7232&690过年啦!" TITLE="迎来可爱的小白兔 过年啦!" />
串亲戚、相互拜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