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做了妈妈以来,难免要面对孩子生病的问题。以前自己有个头疼脑热的,很少去医院,基本就是抗抗或者随便吃点药了事。可是孩子还小,身体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也弱,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对待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育儿群里的爸爸妈妈们也会经常讨论。有的人非常排斥医院,简直如同洪水猛兽,孩子有病了基本都要先扛着,或者宁可问问周围人们的意见也不去医院。可是我觉得,具体情况还有具体分析,虽然现在医院的公信力有些下降,但不可否认,那里毕竟是针对疾病更专业的地方,不可盲目否定,该去就要去。
首先,妈妈要接受:孩子生病是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没有不生病就长大的孩子。尤其是在6个月之后到三岁之前的幼儿期,从母体来的免疫力已经慢慢消失,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完善起来,又开始不断地和外界接触,必然要接触到各种细菌和病毒,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生病很难完全避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身的免疫机制逐渐建立、身体逐渐强壮。一般说了,2岁之后就会好一些,3岁之后就比较好带了。
其次,我建议可以在病初期的时候不着急去医院,在家里观察。毕竟平时带孩子的人对孩子的了解最多。但是如果发现孩子的病情久拖不愈,甚至有所加剧,最主要的是,精神状态明显不如平时,就要毫不犹豫地赶快带孩子去医院。因为孩子的病程和大人不一样,一般来说都发展很快。尤其是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幼儿的呼吸道很短,从轻微咳嗽很容易发展到气管炎/支气管炎,进而发展到肺炎。这个是不能拖的。
去了医院之后如何对待医生的诊断也是一个问题,有的即使看了病也不相信医生,开的药不吃、让做的治疗不做,这样其实也没有多大的意义。我相信,就算是我们面对的那个医生再差,也是经过多年在医学院的专业学习和一定的医院从业经验,也比我这样的完全外行强,所以我一般还是相信医生的诊断的。(事实上,萌萌第一次哮喘支的时候,我们就是没有听医生的话,坚持吃药和雾化,结果前前后后拖了将近一个月,大人几乎崩溃)。但是家长还是要了解一定的医学知识的,这样可以在和医生接触交流的有限时间里面,更准确地描述孩子的病情和病史,配合医生的治疗,也可以给医生一定的建议。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的医学知识突飞猛进,自己以前都没有想到。
我知道有的家长不愿意去医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医生的态度不满,总觉得他们不能和蔼可亲地对待病孩和家长,反而会给家长添堵。这个问题我也很无奈。但是如果在高峰时期看到过北京儿童医院和儿研所熙熙攘攘、不亚于春运火车站的人流时,又会觉得医生护士真的很辛苦,这样也是可以理解。我周围的朋友也有医生,真的是非常忙碌,工作强度很大,压力也很大。所以,只能是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了。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我当妈妈一年多来,在“孩子生病、去医院”问题上的一些经验吧,有的是广泛学习、博采众长来的,更多的亲身经历、用是自己的眼泪得来的:
1、一般来说着凉之后流鼻涕鼻塞是常见现象,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可以先在家观察,穿的暖和点、多喝热水;
2、如果流涕同时伴有轻微咳嗽,也可以先观察、炖梨水,不用着急去医院。但是如果咳嗽时间较长(我的底线是3天),还没有好转迹象,或者出现了连续不间断地猛烈咳嗽,还是要去医院。
3、如果只是发烧,不超过38.5度,先物理降温;超过38.5,可以吃一些退烧药,先在家观察。如果持续高烧(这个我的底线比较低,不能超过两天),就要去医院。至少要查查血象,该吃药就要吃药。另外,在医院的等候的时候也要事先采取降温措施,我亲眼看见在候诊期间高温惊厥的例子,一定要避免。
4、孩子腹泻,时间短点无所谓,有可能就是吃的不合适。如果超过3天,或者是大便有水泡,还是应该拿孩子的大便去化验一下(孩子先不用去)。一定要注意,不能用纸尿裤、尿布上的,因为这种材质都有吸附性,可能会影响准确度,所以医院不接受。要装在塑料袋、塑料盒这类的容器里面。至于孩子用不用去,要看化验结果。
5、皮肤过敏、起疹子,这个我的容忍度比较高,可以先观察,有的自己就下去了。不过萌萌的湿疹我还是有点耽误了,后来都有黄色渗出了,还是用了肤乐霜才控制住。
说了这么多,都是我自己的经验。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还是身边最亲近的人最清楚。无论如何,防患于未然才是最重要的,悉心照顾、合理营养、加强锻炼才是提高免疫力的根本途径。但是一旦生病,还是要镇定面对,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让孩子顺利地通过这个关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