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策“加温”:中国服装仍难御寒

(2009-07-06 13:55:21)
标签:

经济

财经

服装出口

中国服装

议价能力

杂谈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
  政策的调整给在经济寒冬中瑟瑟发抖的纺织服装企业带来了些许暖意,但中国服装能否抵御这场世界金融危机的寒潮仍然是个未知数。

成本上涨:服装出口低价优势走弱
    纺织服装是中国出口的传统强项,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市场份额的30%以上。纺织服装业之所以坐拥世界第一的宝座,其优势来自于中国服装生产成本的低廉。
  纺织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服装制造业的首要优势。然而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的增加使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达6.88%,加上节能减排和《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环境保护门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工权益有了强制约束,另外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让服装制造业成本不断上升。
  据测算,自汇改以来,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以美元计算的成本累计增加了约60.89%。
  由于成本增加、利润锐减,一些企业惨遭淘汰,一些企业选择转行。而其他尚存活的服装加工企业,也开始面对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服装企业的低价格挑战。
  有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美国自中国进口服装的平均单价较自其他国家的进口仅低廉11%左右”,但“在某些设限服装项目上,中国的单价甚至高出其他国家一倍”。
  中国服装出口的低价优势正在因成本的不断上涨而走弱。

议价能力微弱:退税政策难显成效
    我国服装出口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以广东为例,出口额不足10万美元的企业共有4753家(占总数44%),其中有1357家(占12.6%)的企业出口额不足1万美元。众多的中小企业不仅抵御风险能力弱,而且在与外商谈判议价时处于明显劣势。
  一位小企业主介绍,外商得知出口退税率提高了1个点,相应地也会把购买价格往下压。也就是说,这部分利润相当于让给国外客户了。
  事实上,出口退税从2008年下半年陆续上调2次,从11%调到14%,但从效果来看,对纺织行业出口的影响力度比较有限。
  服装纺织行业专家汪前进指出,当前外部市场在不断萎缩,正是纺织出口企业议价能力最弱的时候,所以政府对企业出口退税方面的补贴,40%甚至更多都可能最终都会被国外客户夺走。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最终政府补贴给企业的这部分利润,还是不可幸免地被国外客户拿走,而政府还将为此付出高额的税收成本。
  议价能力弱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中国的服装产业一直都走着为别人加工、贴牌的低端生存之路,没有自主创新,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也没有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为争夺订单甚至争相压价,将本已微薄的利润进一步压缩殆尽。

需求降低:服装出口雪上加霜
    纺织服装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国外市场的需求。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境外需求也越发惨淡。
  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出口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1851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8.2%,增幅较2007年回落10.7个百分点。其中,2月份和6月份分别出现负增长。
  由于受金融危机带来的需求疲软影响,美国成衣销售额下滑,不少中小买家已经不再下单,而沃尔玛等采购巨头也纷纷加大压价力度。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出口交货值增速由10月份增长2.7%转为下降3.8%,12月份降幅进一步扩大到7.0%。其中,对美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增速同比下降13.38个百分点。服装出口中仅对欧盟一枝独秀,2008年全年增幅达到37.9%。
  然而,欧元汇率的变动不断发出下行信号,不少服装出口企业已明显感受到订单减少的压力。
  “从客户的反馈来看,他们的民众购买量也在减缩,并且单件产品的价格也在降低,利润空间被压缩,预计欧洲市场2009年跌幅至少在20%左右。”烟台绮丽集团欧美贸易部负责人说。
  这一趋势若短期内不能改变,对欧盟市场的纺织服装出口增幅快速下降似乎不可避免。如果对欧盟市场出口下行,那么服装出口企业的日子将更为艰难。

贸易保护:服装御寒难上加难
    金融危机的不断扩大不仅使市场需求降低,也使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抬头。2009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附有“购美国货”条款的《2009美国复苏与再投资议案》里就包括采购美国纺织品的内容。
  而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华纺织品使用绿色壁垒,实施反倾销、反补贴、过渡时期保障措施的呼声随着危机的扩大也日益激烈。
  2009年1月9日,欧盟对中国产绒布手套发出消费者警告;
  2009年1月13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与Cost Plus公司联合宣布对中国和印度产罗马帘和卷帘实施自愿性召回;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让中国服装难上加难。
  2009,中国服装能否御寒?

作者:王大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