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金牌 缘何同功不同酬
(2009-07-01 11:06:49)
标签:
奥运残奥会运动员平亚丽中国财经 |
9月17日,残奥会落下帷幕,中国残疾运动员共获得89枚金牌,211枚奖牌,再次成为各参赛代表团之翘楚。
在举国上下为残疾运动员自豪和骄傲时,人们担心:同一块金牌是否还会重复雅典、悉尼奥运会后的奖励政策?
有人说,“金牌拿到手,房子、票子、车子全都有”。但这话专对健康运动员说。
歧视,在奖励政策面前已经赤裸裸了。
“第一金”含金量相差30倍
洛杉矶之后的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及雅典5届残奥会,中国共派出215名残疾运动员,夺得金牌80枚,59人次破75项世界记录,可是,他们有几位被我们记忆?
当年,许海峰因“中国奥运第一金”,获得奖金9000元并连涨4级工资,接着各种荣誉待遇接踵而至。
平亚丽,在举国沸腾中承受的是孤独与冷漠,一笔300元奖金连同没有兑现的涨两级工资的承诺成为她全部的安慰。
同一个赛场 不同的梦想
夺金牌是所有运动员的梦想。
雅典奥运会后,国家给每位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奖励20万元,霍英东基金会奖励8万美元及重达1公斤的纯金奖牌,如果把各省市政府及民团组织、企业、爱国人士的捐赠加在一起,数额更是可观。有人统计过,刘翔雅典夺冠后各方面的收入加起来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朱启南、张国政、邢慧娜也不少于300万,这还不包括产品代言及冠军光环给他们带来的无形资产。
而残疾运动员得到的奖励却与他们相差悬殊。
本届,辽宁省对金牌运动员的奖励标准是50万元,就是第八名也有2万元的份儿。而残奥运动员的奖励却相差一半:金牌25万元,第八名更是什么都没有了。
据了解,首金得主陈燮霞的奖金包括属地体育局、赞助商、港澳体育基金会、企业和私人赞助,日前已达400万元。而残奥会的奖励政策至记者发稿之时还没有出台。北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王新宪透露,其奖金额度要根据整个比赛的成绩和奖牌的数量来确定。
收看残奥会转播,人们无不为残疾人超常的意志和拼搏精神所感动,他们场上场下,都比健全人付出的更多。可他们的收入却少得可怜。
每月285元的生活费根本无法支付平亚丽和她患先天性白内障几近失明的儿子的基本开销,这位残奥冠军不得不接受政府每月300元的救济金。
男子铁饼F58级金牌得主陈永刚是位骨癌患者,失去右腿的他坐在轮椅上投掷,只能靠左腿支撑。因此,左腿常常被磨得血肉模糊。提起他得冠军后奖金的用途时,他说:他要用这笔钱治病。
国外奖金标准 同功同酬
同样金牌,在国外待遇也是相同的。韩国残疾运动员金林媛说,“我获得金牌,就能得到4000万韩元(约合近30万元人民币),跟奥运会冠军的奖金一样。”美国也是如此。
不要更多只要公平
与残奥运动员相比,健全的运动员庆幸的不仅是收入更多,更庆幸是健全人。
中国有9300万残疾人。
一位辽宁的残奥会金牌运动员告诉记者,“我们不需要更多的关爱,只需要一点公平”。
公平,是奥运精神。
作者: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