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率10.20% 能否慰安中小企业?

(2009-07-01 11:00:59)
标签:

经济

财经

cpi

担保贷款

利率

沈阳市水暖管件有限公司陈老板在谈到放宽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时,一脸无奈。他说:他所在的“小五金”利润已从去年的11%左右下降到今年的6%左右,下滑了将近50%。如果利率上调到10.20%,他的企业把所有的盈利拿出来,都不够支付贷款利息。
    这是在8月18日,三部委联合发出“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借款人范围,提高贷款额度”的通知后记者得到的反馈。面对这场被称为“及时雨”的利好政策,中小企业却一脸寒酸。
    新政策究竟能释放出多少能量?“10.20%”能否慰安中小企业?

央行慰安中小企业?
    为了解决目前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而出现经营困境的问题,8月18日,央行、财政部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通知》允许小额担保贷款的利率可在央行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最高额度由不超过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舆论一致认为,这对中小企业是个利好,同时对经办银行也是个利好。
    可是当中小企业扯上这根稻草时,才猛然发现,贷款利率同时上浮3%。
    去年以来,央行加息6次,尽管9月16日下调了1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仍维持在7.20%,再加上“3%”,中小企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仍达“10.20%”。
    《通知》解释,小额担保贷款利率上浮3%之后,并不会增加借款人的负担。原因是,自2002年开始实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以来,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全部都是用于微利项目的,微利项目的标准目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主确定。由于对微利项目增加的利息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这次允许银行上浮3%的利率,同样不会让借款人来承担。
    但是,这一利好方案有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借款人所投资的项目,首先是国家金融机构认可的微利项目。中小企业过不了微利项目认定这道门槛,即使面对唾手可得的小额担保贷款,也只能是“望通知兴叹”。对于微利项目的认定,便成为能否得到贷款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判断微利项目,又为处于垄断地位的金融机构增加一项制衡的权力筹码。

中小企业领不领情?
    长期以来,贷款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紧箍咒。然而面临三部委的利好政策,中小企业并没有太多笑容。
    如果一年期银行融资成本接近11%,意味着其资金使用效率至少要达到15%以上或更多,才能基本保证正常偿还贷款。按一年期100万贷款为例,要求企业一年必须盈利在15万元以上。中小企业一年要支付给银行10.20万元利息,所剩无几,如果再加上市场风险、政策变动等不稳定因素,利润就有可能再被摊薄。这对于本就处于微利的小企业来说,显然是风险很大的。
    央行之前的紧缩政策虽然不针对中小企业,却抑制了贷款总量。如今虽然放松了小额贷款信贷规模,但是银行业人士指出,从盈利角度来看,大客户自然更受银行青睐,收益高,风险小,此外也已经形成一套优化的流程。央行虽然使小额贷款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但对银行来说利润还是小,程序也繁琐。
    小企业犹如小舢板,在宏观经济下滑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的未知性较大,风险骤然提高,银行作为赢利行业自然要收缩高风险贷款。所以即使政策放松,银行也不会冒险突进。
    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如饥似渴,但面对10.20%的利率,却压力陡增。

调整利率有点糊涂?
    金融机构放贷困难,民间高息借贷空前活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将民间高利息借贷作为主渠道。如果新政策是为了打击民间借贷,那恐怕很难改变小企业资金主要靠民间借贷市场等非主流金融机构的局面。在从紧货币政策下,民间借贷利率一直紧跟银行贷款利率,银行这次将小额担保贷款利率上调3%,民间借贷自然会直追银行,导致水涨船高的恶性局面。
    对于银行来说,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收益低,耗时多,风险大,成本高,再加上以出口型为主的中小企业,面临欧美市场增长放缓的预期。银行即使执行较高的贷款利率也无法完全化解中小企业的风险。新政策很难调动金融机构的内在积极性,即使把贷款利率提高到10.20%。
    据了解,各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上一直执行双重标准:中小企业的利率上浮幅度要比大企业高出许多,甚至还要被强制购买保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部分发达省份,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已上浮到30%,个别股份制银行利率最高上浮达60%。《通知》中上浮3个百分点,很难入得了银行的法眼。

利好能否变利空?
    面对通货膨胀、中小企业大量倒闭的压力,我国政府陷入既要防通胀又要保增长的二难决策境地,大幅下调利率,扶持企业发展,则必然导致大量资金涌入,造成流动性过剩,通胀加剧,对于好不容易摁下去的CPI,无异于一枚重弹。因此三大部委“毅然”附加上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提高3个百分点的条款,以使资金有回笼的空间,防止流动性过剩,国家对待通货膨胀依然不敢放松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8月份CPI增速回落,PPI上涨依旧,连续3个月CPI与PPI倒挂,说明制造业企业已经很难将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价格转移给下游消费者,企业毛利率下滑趋势越发明显。通过观察近6年来CPI和PPI的走势,我们发现,每当PPI超越CPI上涨形成倒挂后,2到3个月后都出现PPI拉动CPI上涨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PPI向CPI的传导效应。
    专家认为,虽然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一定程度减缓了国内PPI上涨的压力,但是国内成品油、电和煤炭等基础能源价格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未来CPI还存在反弹的压力,抑制通胀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种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现在和将来的日子还将如履薄冰。一个“10.20%”实在难解他们涂层之困。

作者:王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