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纺织品:从出口“不逊”到出口不顺

(2009-07-01 10:32:47)
标签:

经济

服装

纺织企业

纺织业

纺织品

中国

杂谈

众所周知,中国纺织业一直是中国出口的先锋。作为纺织品全球第一的生产、出口、消费大国,目前中国纺织品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出口“不逊色”于任何纺织品出口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说法,世界上每4人就有一个穿着印有“MADE IN CHINA”标识的衣服。
    然而,中国纺织品老大的地位并非想象中那样牢靠。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中国纺织业的日子异常艰难,从出口“不逊”一下子迭入了出口不顺的境地,在经历长达8年的黄金时代后,中国纺织业踉踉跄跄地走到了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

成衣商“衣不遮体”
    在今年广交会上,中国纺织品的“没落”已初露端倪。本届交易会上,服装及衣着附件成交下降4.8%,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成交下降16.8%。
    相关统计表明,内地纺织企业总共有8万多家,其中小企业为6.6万家。今年上半年,已陆续传出纺织企业倒闭或亏损的消息。另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由于外销不畅,仅广东一地就有3000多家纺织外贸企业停止了出口。而由于内需不振,有近4000家企业从内销转为出口。一时间,作为中国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中小型企业为主的产业,纺织业成为今年中国压力最大的行业。
    今年初,人民币快速升值,因此很多企业不敢再接国外订单,尤其不敢接大订单,因为拖得时间长,汇率变化很难把握。有些企业干脆关门歇业,以规避人民币升值的风险。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宇认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原材料价格普遍飙升,而纺织业的整体利润却没有相应增加。
    除了人民币不断升值外,央行不断加息更是让纺织企业的贷款融资成本大为提高,一些纺织品企业已经不敢轻易向银行贷款。同时,由于股市的不景气及对新股发行的限制和再融资的放缓,纺织企业要从证券市场融资也是难于上青天。
    另外,《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后,令许多纺织服装企业平均劳动力成本上升2成多。在柬埔寨、越南月薪只需700-800元人民币的熟练工,中国南方服装企业则需要1200元甚至1500元。
    以上诸多因素,使得“中国制造”失去了其在成本上的优势。订单开始从中国向其他国家转移。据了解,山东淄博的3000多家纺织品企业,有30%左右的出口订单已转至周边国家。如今在欧美的各大百货商场里,冒出了大量来自越南、印度、孟加拉等国生产的服装。然而在两年前,这里出售的衣服大多来自中国。
    面对这种境况,中国大多数纺织企业表现出的是一种无奈。不少服装出口企业表示,目前一件衣服的利润往往只有几十美分,有些甚至还要赔本赚吆喝,许多制衣企业已经“衣不遮体”。据统计,今年以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河北6省的纺织行业2/3的企业利润率仅有0.62%。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2/3的企业陷入绝境,那么将有1500万的工人失去工作,这无疑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威胁。

退税上调不是万应灵丹
    正在生死线附近苦苦挣扎的中国纺织企业终于盼来了一个好消息。在经过多次调研之后,有关部委正在酝酿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以扶持正处在困境中的中国纺织业。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将从11%上调至13%;服装出口退税率则从11%上调至15%。
    这是出口退税率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回调。2006年9月15日,与服装有关的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2007年7月1日,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3%降为11%。这次宏观管理层为什么一反常态,回过头来再上调出口退税率呢?理由只有一个,当前我国经济状况尤其是纺织企业的状况的确非常严峻。
    然而对于这样的消息,许多企业持观望态度,并一致表示,在影响出口企业的多重不利因素中,出口退税只是其中的一个,汇率、高成本、市场需求下降等负面影响同样是制约企业的“紧箍咒”,单纯上调出口退税并不足以解除出口企业的生存困境。
    花旗银行环球金融分析师托马斯认为,对绝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调高出口退税,而是能够获得优惠利息的贷款。出口退税政策的推出能起到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至少对以内销为主的纺织企业来说作用不大。
    一些人还对出口退税回调提出了反对意见。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认为,许多中小企业长期依靠出口退税赚取小额利润,若提高出口退税率,无疑会培养中小纺织企业的惰性。另外,中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才刚刚开始,若因企业经营艰难就改变政策,那么政策的随意性太强了。
    事实上,这场整个行业的大“滑坡”,显然不是退税政策一个原因所致。上调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只是严峻局势下的不得已举措,纺织业的生死存亡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

纺织品何日不再“软绵绵”
    中国纺织品曾经凭借其价格和数量上的优势席卷了整个欧美市场。然而随着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等不发达国家纺织业的迅速崛起,中国纺织品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在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纺织品出口增幅回落和减量提价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但这些压力或许能促使纺织企业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转变。
    其实,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那些拥有“过硬”盈利能力企业的打击并不大。现在最困难的就是那些简单订单生产、没有产品品牌或者服务品牌的企业。这些企业利润微薄,抵御风险能力差,市场上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让这些企业关门甚至倒闭。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服装品牌大约有10万多个,在众多的服装品牌中,只有一部分已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并被消费者认可,而世界知名品牌服装的数量目前还是零。不仅如此,我国服装品牌的更换速度也非常快,有业内人士估算,我国服装市场上每年大约有2000多个品牌被淘汰。
    然而让中国所有的纺织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品牌显然是不现实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黎友焕博士认为,服装市场呈现出个性化竞争、服务竞争,甚至科技竞争等高层次竞争趋势。现在过分强调品牌问题为时尚早,况且全球范围内普通消费者居多,他们的主流消费不是品牌。纺织企业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想办法提高利润。
    将出口方向从低迷的欧美市场转向亚非市场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一直是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市场,占我国纺织品出口额的40%以上,市场已经趋近饱和。而中国纺织品在中东、南亚次大陆、北非、南美等地区所占的市场份额还很小。借助电子商务的新平台,中国纺织业完全可以开辟出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另外,我们的纺织品厂商不能总是盯着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低端市场上,惟有提升技术、质量,瞄准高端市场才会有较高的利润。

“一件毛衫一元钱”何时结束
    古人将“他乡遇故知”视为一大幸事。而现在中国纺织品出口商在国外最怕的就是见到中国纺织品。
    随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打起了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盲目压价,恶性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而作为中国的优势产业,纺织业的这种情况更为严重。以羊毛衫为例,上个世纪90年代初,出口一件羊毛衫能获利50元,而如今却不到1元。业内人士指出,厂家对外没有像欧美等国家企业的“价格联盟”,你飞针,我走线,不按规矩行事,使得中国的纺织品形不成价格优势。
    在这方面,政府是无可作为也无须作为的,但行业协会完全可以凭一种“潜规则”的方式,去规范中国出口企业的“价格尺寸”。作为传统的世界纺织品大国,中国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区域优势。中国纺织品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4。如果这8万多家纺织品企业放弃“内部争斗”,联合起来将市场占有率转化成话语权,中国纺织业的出口不逊色任何国家和地区。
    单靠纺织行业、企业的自身努力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政策的相对稳定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政策不能说变就变,我们不能看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脸色。在一些事关民族经济的贸易磨擦中,政府交涉的立场、态度该强硬的绝对要强硬起来。
  目前,纺织企业最困难的是资金流转问题。扶持纺织出口企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出口退税速度,把这部分利润实实在在交给企业。此外,政府可以在融资方面给行业一些指导性的支持,起码要创造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
  从出口“不逊”到出口不顺,内外多重因素决定了中国纺织业结构调整的阵痛迟早会来临,纺织业内的重组也是大势所趋。走在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纺织业将以怎样的形式蝉蜕飞天?

作者:王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