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恩,毋庸求证动机

(2009-06-30 11:26:29)
标签:

育儿

动机

感恩

女儿

好事

情感

“餐厅说故事,书房论人生”,是我与女儿的无契之约。女儿更喜欢餐厅。
    然而,一天女儿却径直把我拉进书房。
    “妈妈,当别人帮助你时,他本意并不是真帮,而是想得到表扬。就是说,他最终是为了自己,你说,我还应该感谢他吗?”
    我坚定地回道:“当然要感谢!”
    “为什么?”她十分不解。接着用非常不屑的眼光瞭了我一眼。看得出她是在谴责我:没有正义感,甚至虚伪。
    “能告诉我,今天发生了什么吗?”
    女儿讲了经过。大概意思是有个从来不帮助别人的同学,今天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做了件好事。
    “你觉得老师表扬得不对吗?”我问。
    “如果老师没有表扬他,你还会这么在意吗?”我接着问。
    “你怎么能知道,他一定是为了表扬?”我再问。
    “假设他是为了图表扬,对你有损害吗?他的动机与你受益的程度有关吗?” 我严肃地问。
    ……
    女儿无言。
    “比如这次,他动机如果是纯正的,你得到了一次帮助;如果不纯,你是不是也得到了一次帮助?作为受益者,你并没有因为他的动机正误,而使受益的质量下降。既然如此,干嘛要在感谢人家的时候去求证动机?” 
    女儿似乎明白了,接着又问:“以后我做好事也可以动机不纯了?”
    “不可以!”我坚决地否定。
    “为什么他可以,我不可以?”
    “因为行为的身份不同。助人是行善,受助是得益。行善,不可心存恶念;受益,不可遗忘感恩。”
    洪应明说:为恶而畏人知,恶中尤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虚既是恶根。一个人做了坏事,生怕别人知道,说明他尚存羞耻之心;一个人做了点好事,生怕别人不知,证明他行善就是为了贪图虚名,此时就已种下恶根。
    每个人做事都会有自己内心的初衷和标准,或是趋利,或是趋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做圣人。只是自己要记住:阴恶恶大,显善善小。
    其实,行善不全是在帮助别人,实际上也是助己。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是行善者独有的乐趣;感恩,看起来是度己,实际上也在度人。受人恩惠,没齿不忘,是受益者始终的甘甜。学会感恩,世界都会给你让步。
    也许别人的善意值得怀疑,但是他已经在怀疑中做了件好事,我们会因为别人行善而不开心吗?而我们也在宽恕别人中成全了一次也许并非本性的善举,我们真的不该为这美好的成全而沮丧!

作者:朱小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