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2答案解析

(2009-06-14 16:12:01)
标签:

杂谈

从学生做题角度解析,略显粗糙,有不对之处请多指教

第一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A)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作坊(zuō)   心广体胖(pán)     处方(chǔ)     给予帮助(jǐ)

B.燕山(yān)   戎马倥偬(zǒng)    落枕(lào)     分外高兴(fēn)

C.干系(gān)   呼天抢地(qiǎng)   饮马(yìn)      供不应求(yìng)

D.泡桐(pāo)   济济一堂(jǐ)      空余(kòng)     作者附识(sh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了

1、古音变异现象:心宽体胖、燕山,这是备考字音问题必讲内容

2、文言词:干系、呼天抢地,是可以通过联想得到结论,干系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呼天抢地可以从“以头抢地”中得出结论。

3、口语:lào落枕。

4、常见多音字:作(zuò、zuō)读zuō时组词只专用在作坊上很容易判断,“处”字是两个读音,作为动词时读chǔ,作为名词时读chù,处方中的“处”从组词搭配上明显可以判断出是动词。

饮,读yǐn喝水,给牲畜水喝读yìn.人才济济可以从人才济济中得到答案。泡桐学生可以从课题《一个好树种泡桐》得到答案,给予、供不应求是备考必讲的词语;分外可通过分外妖娆找到答案,空余并不陌生,但学生可能因空余恨等文言词产生误解,其实空余很恨,空余已不是一个词了,空/余恨,附识难一些,该词使用频率不高,但可以从词义上加以判定,识不可能是认识的意思所以读音必错。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排除法,有疑不选A项毫无疑问选出正确答案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当的一项是(D)

A.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朗、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孤独紧张、忧心忡忡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50﹪。

B.对于在战略上的调整使该公司必须做出选择:要么联手业内巨头,强势逼宫,使对手就范;要么急流勇退,套现获利,回归软件市场。

C.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五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D.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该局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答案:D

解析:A项忧心忡忡和前边心态平和,性格开朗相对可以判定正确;B项选择一种强势逼宫就是进,那么另一种选择就是退所以正确。C项排山倒海是用来形容声势和力量的可以,学生可能不会一下子确定。D项南腔北调是形容南方、北方的腔调都有明显的错误,所以可判断答案。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营救告一段时间后,他们把重点转向照顾幸存者,现在又在为避免地震滑坡形成的35个堰塞湖可能的灾害而奔忙,一刻也停不下来

C.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的这一代更迫切地希望融入城市。

D.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答案:B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等大量基层岗位和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高层岗位。

C项残缺,城市作为的宾语残缺,在目标后面加“的地方”

D语序失调,“命题、决赛、海选”改为“命题、海选、决赛”;句式杂糅,将“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改成“被指定参与活动的全过程的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应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③②⑥①⑤

答案:D

解析:先找出关系最近的句子完成由小到大的组合。(3)后有时期,所以(2)应放在(3)的后面,(1)(6)(5)是对中国结的功用的具体解释,同时(5)由此外一词只能放到最后,根据上边2点就可以确定答案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现在一提到“经”,就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实际上“经”字的本义只是纺织上的一条条竖线,而横线则叫“纬”,没有“经”,“纬”就无所依托,因此在汉代被命名为“经”的应该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不过,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而古文经学派则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官书用二尺四寸之简书之”,所以称作“经”。

汉代凡是重要的文献、官书、大都用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春秋》属于“经”,简长二尺四寸:《孝经》据说是汉人所著,低了一等,简长短了一半;解经的文字,如《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则用六寸的简来写。即便是书写在绢帛上,也分二尺四寸和一尺二寸两种,用整幅或半幅的绢帛横放直写。可见,当时书籍虽非印刷出版,但其妙写也必须遵从社会规定的格式。

与社会流行的二尺四寸的大书比较起来,《论语》只是个“袖珍本”,才八寸。《论语》虽然记孔子的言行,但并非孔子所作。当初孔子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行,受教的时间长,要记的文字多,采用八寸的竹简,也是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作为官方发表的文书和“经”,简长二尺四寸,与现代人所用的书桌的宽度差不多了。南北朝以前没有桌子,宽达二尽四寸的书只能放在案子上,需要把臀部放在小腿上,正襟危坐地看,很累。而“袖珍本”则不同,拿在手中或坐或卧,甚至箕踞也可以看,虽然其庄重性大大降低了,但用现代的话说,也更“人性化”了,与读者更接近了。

从作用上看,《论语》即是小学教科书,又可以以终生涵咏。汉代最初级的读物《仓颉篇》《急就篇》等都是识字课本。以《急就篇》为例,三十四章二千余字,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涉及社会生活诸方面。这些书编写目的比较单纯,就是识字。《论语》就不同了,《论语》的文字基本上是当时的口语,平易好懂;其中的道理多为常理常情,儿童易于理解,那些较深奥的也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慢慢体会;《论语》多有故事,又富有感情,老幼咸宜,所以它是可以读一辈字的书。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学商旅。”这是嘲笑夔州人好经商,没有读书习惯。现今则把读《论语》看作有学问,这也算是学术变迁,世风推移的反映了。

(摘编自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

5.下列关于“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谓“经”是指古代经典,其实“经最初只是指纺织上的经线,经线是无所谓庄重不庄重的”。

B.在纺织时,“经”是“纬得以依傍的根基,受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也是同样的道理。

C.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古代经典被命名为“经”,这跟孔子亲定有关,而跟“经纬”之“经”没有关系。

D.古文经学派认为《诗》《书》《礼》《乐》等都是周代官书,都是二尺四寸的竹简书写,所以称作“经”。

答案:C

解析:本题是社科类阅读的第一题,一般都较浅,考查的都是对信息点的筛选和理解,学生只要找到原文加以比对,就可以解决。C项在原文中阐述为“清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只有孔子亲手所定之书才能称作“经””从前文看,清代今文经学派否定了朝廷重视的文献被命名为“经”的说法,并没有否定“和经纬的经有关系这一点”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

A.在汉代,《孝经》虽然称作“经”,但是一般认为等级较低,所以简长才一尺二寸。

B.《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是解经的书,所以尽管很重要,也只能使用六寸的简。

C.宽达二尺四寸的经书必须放在案子上,正襟危坐地读,虽然很庄重,但是也很累。

D.《急救篇》生字密度很大,内容也较复杂,《论语》则文字质朴易懂,修养意味较浓。

答案:B

解析:B项缺少大前提“在汉代”,这种考题出题人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虽然选项在原文可以找到,但因为缺少前提条件,就扩大了范围,变成错项。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在汉代,虽然命名为“经”的都是朝廷最重视的文献,但是并非所以最受重视的文献都叫做“经”。

B.《论语》采用“袖珍本”形式,除为了记录简捷.携带方便外,它当初未被当做经书也是一个原因。

C.《论语》的内容本来很庄重严肃的,但是因为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所以变得比较“人性化”了。

D.从杜甫的诗句“小儿学问止《论语》”来看,一直到唐代,《论语》仍然被作为初等教育的教科书。

答案:C

解析:强加因果。采用了八寸的竹简,是为了记录简洁,携带方便,形式上更加人性化了,并不影响内容的庄重严肃。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爪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 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 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                   爨:做饭

答案:A

解析:在四个选项中,C、D选项没有迷惑力,直因为前边的“作毕”和支配它的“受”字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直”通“值”,可以解释为报酬;D项爨字就是一个会意字,从字形上可以判定出烧火做饭的意思。C项闲字通娴有熟习意,如“闲于甲兵”《战国策·燕策》,另外“木功”是名词,熟习可以搭配,可能学生判定会有一些困难,但这不影响答案的确定,因为D项“禀”字学生很容易想到禀赋一词,同时通过原文“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可以知道这句话正是纪传体文章开头特有的介绍人物的开头形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禀至行”是在阐述郭原平的某个方面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禀”字应该是个名词,可以判定A项是错项。

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 唯餐盐饭而已               B.  父抱笃疾弥年

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  于母前,示有所啖          D.   原平乃拜而受之

岂可减溉田之水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答案:A

解析:本题首先可排除B项,因为“父抱笃疾弥年”是在说父亲的情况,并不是郭原平的行为,其次可以排除D项,因为“己自引船,不假旁力”是说自己为自己劳动而非为他人。剩下的两项“唯餐盐饭而已 ,于母前,示有所啖”都表示孝敬父母之意,C项中“岂可减溉田之水”却只是想法并不是行为,A项的“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是指自己的船已渡之后等待别人的船只,为了帮助别人,正合题干的要求,所以选A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接受。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接受。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本题答案C

解析:C项中“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下渎水”中的毒“渎”可以从“瓜渎”判定出不是农田而是小沟渠。

总结:文言文学生做题时重要的是根据上下文加以合理推导,巧妙运用词语搭配关系,抓住题干的要求,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答案: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的沟处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解析:文言文翻译的第一题一般都比较简单,考生必须保证不失分,否则必然会造成差距。此题中“广施”采用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就可以解决,“颠沛”考察的是古今异义词,根据下文建小桥可以判定不能解释为颠沛流离,又由于后文“令足通行”可以得出原来不好走的结论,不好走产生的结果当然是跌倒了。“立小桥”中“立”和小桥搭配自然解释出“建起”的意思

(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答案: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解析:“若以其贫老邪”中主要考察虚词“其”字的用法,原文中上文有“原平曰”说明这是原平自己说的话,上文还有“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说明贫老者就是郭原平,这样可以得出结论“其”翻译成“我”,“ 耋齿”字面可以翻译成老人的牙齿太多,这显然不合情理,从后文“非吾一人而已”可判定是借代的手法指“老人”,“比室”,一个房子挨着一个房子,这好翻译。“屡空”可以从上文判断出来,“敏君贫老”,“若以其贫老”都有“贫和老” ,“耋齿甚多”说的是老人,还少贫困的内容,由此可以判定“空”为贫困,“屡”修饰“空”根据屡字常用意可以翻译成“屡次”但因为后文是“室”所以顺解为“常常,经常”,如果学生有读过《论语》的,在《论语·先进》中会读到“回也其庶乎!屡空。”的句子,自然知道“屡空”什么意思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解析:此题是诗歌中常见的题型,考生在备考时都经过了训练,所以做起来不会太难,只是考场紧张可能会出现露点。答题方式一般是在原诗中将景色摘出来,加上一句概括性的语言,在答出景色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就可以了。

秋风、汉关、朔云、边月、西山这都好找,学生可能将夜晚漏掉;总结的句子学生不注意题目“军城早秋 ”所以时间可能只答秋天,景色的特点,学生能把握住景色低沉的调子,可能答出“阴冷,低沉,或者肃杀等词”这样就可以得分了;寓意根据“景语就是情语”从下文判断可以得出和战事有关,再从入,满,就可以得到边境战事将起的结论。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解析:飞将必然是镇守边疆的将领,一个飞字一个入字体现了昂扬的斗志 ,“莫遣沙场匹马还” 显然表现了必胜的信心。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2)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业精于成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解析:此题考察难度不大,《劝学》《归园田居》《登高》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文,韩愈《进学解》的填空多数学生应该可以,少数不行的可以答前边的,对得分不会产生影响。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岳    桦      任林举

1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是从那时起,才知道岳桦是一种树的名字。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

2那时的长白山,还没有进行旅游开发,没有什么所谓的“景点”,许多人去长白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天池。我们大概也是那个样子,所以一爬上汽车,人们的心和飞旋的车轮就达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盘旋而上,直奔峰顶。尽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树、好景层出不穷,但似乎都与我们无关。过后,当我重新翻阅那天的记忆时,除太阳未出时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还算清晰,中间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红绿交错、模模糊糊的虚影,如一张张焦距没有对准的照片。

3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4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5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6本来,树与树并立于一处时应该叫做林或森林,但许许多多的岳桦树并存一处时,我们却无法以“林”这个字来定义这个集体。因为它们并不是站立,而是匍匐,象一些藏在掩体下准备冲锋或被火力压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样,集体卧伏于长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给它们一个词不可的话,或许叫做“阵”或“阵营”更合适一些。那么,构成这个巨大阵营的,到底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它们到底肩负怎样的使命?

7我不知道白桦和岳桦在血缘上有什么联系,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植物,但我坚信,它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当初它们生命的基因都来自于同一棵白桦树上的同一颗种籽。

8白桦生在山下,与溪水、红枫相伴,过着养尊处优、风流浪漫的日子,风来起舞,雨来婆娑,春天一顶翠绿的冠,秋日满头金色的发,享尽人间的艳羡,占尽色彩的风流,如幸运的富家子弟,如万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是道不尽的苍茫、苍凉与沧桑。

9有人断言:“性格决定命运。”暂不说这句话用于人是否准确,但用到树上,肯定是不准确的,实在讲,应该是命运决定了性格。岳桦,之所以看起来倔强而壮烈,正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

10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暴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

11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而今,不管我们把怎样的情感与心愿给予岳桦,岳桦也不可能变成那些明快而轻松的白桦了,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因为从白桦到岳桦,作为一种树已经完成了对树本身或者对森林的超越,它们的生命已经发生了某种质变。而今,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神。                                             (有删节)

现代文阅读共计11段,1387个字文字量不大。

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⑴补充解释旅行中印象⑵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插叙用法的作用,插叙起到的首先是补叙说明的作用,长白山之行当然是旅行,记忆当然是印象,这必然可以得到答案,补叙长白山之行(旅行中)的印象;第3段,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说明下文写的是岳桦树,自然得到为下文描写岳桦做铺垫的结论或者说引出下文对岳桦树的描写。

15.解释下列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和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答案:绝地中的岳桦为了生存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生存的挣扎代价是沉重的,生命的痛苦和希望同在。

解析: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这是前边的文字;从后面看,文章不断的强调岳桦的处境,8段,岳桦却命里注定难逃绝境,9段,它们所处环境的残酷。都在说明岳桦处在绝境之中,“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展现了神秘的力量和意志;在绝境下,匍匐身躯点出岳桦遭受的苦难;吃力翘起表明在绝境中奋力的挣扎以及付出的辛苦或者说代价,对于生命的痛苦和希望同在,就有些勉强了,学生很难答出,所以高考的答案不能以学者的角度去加以解答,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认知会更好一些。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答案: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他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解析:一部分桦再不幸的命运降临时,掉入了时间的陷阱,不似从前,就是说生命轨迹发生了改变(好的生存空间消失了,),面临着选择,只能返身向上,绝地求生。答案中“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学生很可能答不上。

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6分)

答案:他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他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他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岳桦倔强强烈。

这题不难学生完全可以在原文中找,从第七段“他们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往后找

17.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表现岳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拟人比喻;通过拟人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有平凡到卓越的的过程更加生动,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解析:(1)先找到句子,拟人:一旦选择了返身向上,桦就变成了岳桦。比喻:与山中的那些树相比,岳桦更像一场风;与那些各种形态的物质存在比,它们看起来却更像一种抽象的神。(2)抓住关键语句,学会瞻前顾后。拟人,修辞作用生动,句子本身说明了变化和原文对照,如同山下的白桦永远也不能够站到它们这个高度一样,(谷底和峰顶)它们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与平淡(过去是平凡的现在已经完成了超越,就是有平凡到超越)。比喻修辞作用是形象,一场风,抽象的神,是对岳桦高度的概括,当然就是对岳桦岳桦最本质的一种揭示和升华了

六,(15分)

18.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4分)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 苏泽广觉得儿子还不立事,把家托付于 是徒劳的,便

                   (1)删除或改为他               (2)

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突然跳下椅子, 合图吹灭了桌前的蜡烛,“扑

                          (3)改为合图   (4)删除或改为他

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要是不回

                    (5)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               (6)

来,管这个家!”

   (7)

该题难度较小如(1)前边有 苏泽广用代词指代就可以了;(3)人名在后,代词应该放在所指代的名词或代词的后边,保证指代清楚。

19.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4分)

来源广     一个月    入选口号   千余条    “我运动,我快乐”

答案: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

解析:只要不超字,内容全面,句子通顺就能得满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7分)

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解析:选择三个事物,最好构成递进关系,最后一个句子涉及到人生,使内容升华;形式构成不必……就好。

示例:鲜花不必争奇斗艳,芬芳就好;天空不必万里无云,晴朗就好;朋友不必有所帮助,知心就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善待生命
后一篇:安贫乐教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