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南怀瑾老师说教育中所想

(2014-05-15 07:49:02)
标签:

周年

所想

是什么

问题

中学

分类: 妈妈生活学习感悟

南怀瑾老师说教育

 

文:培洪妈

 

        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南怀瑾南老对咱们现行教育的观点.为了大家更直观了解,我用南老的原话,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南老说:"现在的文化没有根了.国家亡掉了不怕,还可以复国,要是国家的文化亡掉了,就永远不会翻身了.""小孩子不背书没有用,当然不是背现在的书,现在的书背了没有用.现在的教育演变很有趣,小学读的书,到了中学没有多少用了;中学读的书,到了大学没多少用了;大学的书,留学又没有多少用处了,不晓得读的什么东西."是否说出了咱们现行教育的本质问题?

 

      南老说:"几十年教育的演变,不但读的书没有用,还浪费了孩子们的脑筋,把孩子们的身体都搞坏了.这样的教育下去,很多小孩子会变成精神病,我看这很严重."纵观现在,确实如此.
     
      南老提倡读书后,教育部也受点影响,都在编书了.可南老告诉教育部:"你们编的书没有用,编的大多是唐诗宋词给孩子们读,这又搞错了.我提倡孩子们读经,是为了未来中国多出一些大思想家、大科学家、伟大的政治家.如果多出一些李白、杜甫有什么用呢?多些诗人、唱歌的没有用,所以说你们又编错了.要编书,七十岁以下的不行,因为不晓得古文化的重点."是啊,瞧瞧现在追星的架势.我家培洪说,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有几个像他一样没有追星的?
 
     正如张清一校长所说:"只要您愿意从思维,心理,行为和语言上,都去尽力模仿最优秀的人物.假如您的孩子,把日常用来追星的心思,用来追"李嘉诚","追奥巴马",将来长大后,想不卓越都难吧?"当然按照咱们自己孩子的人生目标来树立要学习的榜样。只是要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知道读书的目标,而不只是为了一张文凭。
       
         南老说:“古代读书人为自己读书,为什么为自己读书?为自己的兴趣。”想想现在的孩子有多少是为自己而读书的,大多是为了别人读书,为了父母读书,为了老师读书,为将来有个好工作而读书。
 
       南老说:“现在的读书不是读书,而是来玩的,来求一个知识。那还不如读那个手机里的信息好,什么黄的、蓝的、红的都有。”想想是啊,反正读了没用,还不如读些娱乐的。
    
     大家都说南老有学问,而南老却说:“实际上一辈子在外面卖弄的,就是十三岁以前的东西。比如《资治通鉴》,十三岁以前,我已经圈点过三次了。古书没有标点,我一边读一边圈点,每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圈点,不懂的地方拿给老师看,这样就会背来。以前我们读书叫读书,现在读书叫看书。以前我们读书,像现在朗诵白话诗一样,朗声念出来,唱的。这样读下来,也圈点过了,就会记得住。到了现在,比如《资治通鉴》,提到哪一段,心里就会出现那个影像,甚至在哪一页,哪一段,都还记得。”南老还说到他对《三国演义》及《红楼梦》里的所有内容,只要你说哪一页,哪一段,他都能背给你听。当然,所有的古文经典南老都是这样,而这也都是他十三岁前所读的书。
 
    想想咱们及孩子们这一代又是怎样读书的呢?13岁之前到底又学了什么呢?别看南老只背,朗读。其实在这读的过程,他们有了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本身读就是要用思想,要提出问题,要怀疑的。而现在我们的教育,只教孩子们标准答案,还不允许你有自己的思想。孩子的精神能不‘生病’吗?
 
       以我现在的认知,真的觉得幼儿时期就应该朗读能让孩子思维更发散的经典。比如:<道德经>,<金刚经>之类能带给孩子智慧并思考的经典.
 
    南老还建议女大学生们:"别学什么哲学.希望你们做一个贤妻良母,上大学时就趁年轻赶快谈恋爱,早一点结婚,不然大学毕业找不到老公的".还说:"知识越普及,家庭观念越淡薄.现在的女同学们女同志们,都不会做饭做衣服,但是,如果男的不会做饭的话,连老婆都讨不到.所以馆子越来越发达,没有家庭生活,社会问题就来了."
 
    谁说不是呢,现在大多独生子女,每天只是背着书包上学,而书包背得这么重,却只为了一个目的_____考试.真得好搞笑.每天在学校坐几个小时,回到家吃完饭还埋头作业一二个小时.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朝气吗?不就是做题的机器吗?还想让我们的下一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如何实现理想中的人生目标?
 
    所以说,咱们家长真的应该反思,咱们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否创造更好的教育给孩子,造富孩子,丰富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的潜能,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环境,让孩子身心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会做人,做事,而不只是做题的机器.古人都是'行有余力,而后学文",而把做事排第一,人品行为排第二,会写文章排在第三.再看我们现在的教育目的,是不是正好相反了呢?
 
    今天婆婆过世一周年,起身回乡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