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是这样看书的
文:培洪妈
中午培洪回到家,进门就对我说:“妈妈,今天廖老师表扬我会看书,会理解。”
一听儿子今天刚去上学,就又被老师表扬,挺让人开心,便轻松地说:“真的呀,我很想感受下,廖老师当时是怎么表扬你的。这会我就是你,你就是廖老师。那么我就接受表扬了啊!”
儿子像模像样地扶了一下眼镜说:“罗培洪会理解,看得懂书!”
“
哇,听到老师这样表扬,我都有点要飘起来了,请问下,你当时听完后怎样?”
儿子很淡然地说:‘没什么啦,只要稍微用些心,看看课文就都能想得到的。’
听他这样说,我赶紧追问:‘对了,我还不知道,你回答了什么问题,让老师这样表扬你呢!”
儿子乐呵着回答:“老师问课文为什么既写凡卡在莫斯科的生活,还写凡卡在乡下的生活?我便说乡下的生活很苦,但凡卡还是那么想回乡下,反衬凡卡现在生活多么痛苦,老师就表扬我看懂了。”
培洪在吃饭时还和我说起,他回答时,其实还说了,凡卡甘愿回乡下搓烟叶,擦皮鞋,做苦力,被爷爷打屁股,他还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美,这足以说明莫斯科的生活有多艰苦。
确实儿子看书并不是看着好玩,就像之前买的《幻想数学大战》漫画系列,他很多同学借去看,有时没一会就还他了,说是看完了。但培洪问他里面的知识点,他却答不出。这说明就只是看漫画去了,并没有去把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内容。我是觉得培洪因为小时候,经常自己看绘本,自己理解图中的意思,所以他现在对那些有图的书,也会更加喜欢。理解起来好像更容易。
说起看书,他最段时间最着迷的还是《哈利·彼特》的一套七本。这几天身上长疹子,没有去上学,很是享受地看完了整套书,这让他特别满足,以至于身上痒都抛在脑后了。他不仅只是看书上的内容,他在看的同时,还会想很多细节问题,有时就上网查,也特别享受看看网上别人的看法。你们看看他上网都查些什么内容啊!你们看了,一定会觉得培洪的幼稚,如果是你们的孩子,也许你们不会让他去查这些问题。看看啊——
哈利彼特中有哪些课程?
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学校里的教授有哪几位?分别教哪门课程?
关于哈利波特---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哈利波特与死圣中一共死了几个人?怎么死的?
关于哈利波特中所有测试
哈利波特经典语句
哈利波特的趣味知识
这只是他查的一部分。在查的过程,他还经常在纸上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很是享受!他对我说:‘妈妈,书全部看完了,我还想再看看电影。’嗯,我对他说:‘你自己安排好时间,想看就看。’我一般不太制止,只是提醒他自己的事先安排好,其它我就不管了。他一般不会因为想看这些,而胡乱完成作业。这一点我100个放心。
他看这套《哈利·彼特》的书,不仅仅是自己增加一些细节,上网查一些资料,最让我吃惊的是——他看书,却还看标点符号!相信大家也有些吃惊吧!
这还是前段时间的事了,有一天,培洪放学回来对我说:“妈妈,今天我们考语文了,我最高分97分,老师还把我的考卷当作标准卷,半天都不还给我。”
“是吧,这说明培洪学得透,答的内容精确呗。”
“张印的作文扣了2分,他说老师对我比较严格,他的才扣2分,我的作文也扣了2分。”
“
哈哈,张印这次作文写得不错啊!他这段时间很努力,不错。”
“妈妈,阅读题中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全班就我一个人做对了。其他同学全是在双引号前用冒号,就我一个人用了逗号。”
“是吧,你咋这么厉害呢?”
“我也是前两天正好看到《哈利·彼特》书 中有这样的句型,我才做对的。”
“哇,不会吧,你看书还看标点的呀!”
“是啊。正好那天看了。对了,这个阅读题《一分钟》您上次让我看那个什么哈佛大学的文章中正好有这篇小文。”
听他这一说,赶紧接过他递过来的考卷,一看,哈,还真是啊!正是上次我让他看的《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中里面的哈佛图书馆的二十条训言中的第二条: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天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中著名教育家本杰明用行动来证明一分钟的意义。没想到的是,我无意识让他看的文章,考试时却出现了,他在考试前看过这样的小短文,我想他在考试时,自信心也会更足,理解的程度会更深一些。而那些没有看过这篇小短文的同学,第一次看到,或许思考的问题就不一样,你们说呢?
当时给培洪看那篇博文,只是想让他看看哈佛的大学生是如何利用那四年的时间来充实自己的。告诉他,咱们不能像中国这边大多数大学生一样,虚度大学的美好四年时光。大学四年,正是学知识,长本事的时候。出于这个,才让他看这篇博文的(转载)哈佛,看一眼就会明白中国…
培洪从六年级后,写的文章极少,特别是六年级上学期就连看课外书的时间也少得可怜。从今年开始,课外书的时间逐渐恢复,每天最少最少也有半个小时,一般情况都是1小时的时间。有时我也惊叹我的心态,看着别的孩子经常发博文,而我家培洪却极少,我却没有半点的不平衡。他不写,我也从没叫他去写过。反正我是这样想,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成长规律,每一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其想做的事,他这段时间就只想看看书,那又为何不可呢?只要自己觉得过得快乐就好!况且写文章,也要有心境的。
培洪看着《哈利彼特》的书,再联想到电影里的情节,他觉得书有书的精彩,电影有电影吸引人的地方。很多时候,书上用一大段来描写的情节,在电影里却一闪而过。有些电影里大加表现的,在书上却一笔带过。所以他每每看电影时,他就说:“以后,他也要写这样精彩惊险的书。”哈,听着心里美啊!咱不管他长大后写得出写不出那样的文字,但至少他现在梦想着,想象着。我觉得就挺好了!
培洪经常会把书中的人物,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经常看他在纸上乱涂乱画着,一问就说,谁和谁怎么怎么的。反正让我们看,就觉得乱乱的。我也不干涉,他喜欢这样的方式表达,就随他吧。每个人有每个人娱乐的方式。
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下本杰明教育家是如何启发年轻人利用一分钟的——
一分钟
获得哈佛大学荣誉学位的发明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有一次接到一个年轻人的求教电话,并与他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当年轻人如约而至时,本杰明的房门大敞着,而眼前的房子里却乱七八糟、一片狼藉,年轻人很是意外。
没等他开口,本杰明就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然后本杰明就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本杰明就又打开了房门,热情地把年轻人让进客厅。这时,年轻人的眼前展现出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已变得井然有序,而且有两杯倒好的红酒,在淡淡的香气里漾着微波。
年轻人在诧异中,还没有把满腹的有关人生和事业的疑难问题向本杰明讲出来,本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道:“干杯!你可以走了。”
手持酒杯的年轻人一下子愣住了,带着一丝尴尬和遗憾说:“我还没向您请教呢……”
“这些……难道还不够吗?”本杰明一边微笑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说,“我懂了,您让我明白用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可以改变许多事情的深刻道理。”
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也就珍惜了所拥有的今天。哈佛的这句话实际上揭示了一种人生哲学,那就是人生要以珍惜的态度把握时间,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做起。

就是这上面的标点符号,全班就培洪做对了。确实,双引号前面大多数人想都不会去想就写上冒号。如果培洪不是在书上看到,也许这试卷上就不是全勾了。
另外,考卷上写的是班杰明,我查了一下,应该是学校考卷上打印错误,实际应该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