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面对孩子的问题

(2010-04-15 07:57:45)
标签:

育儿

教育

家长

大脑

培洪

分类: 育儿

如何面对孩子的问题

 

文:培洪妈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健康快乐,一帆风顺地成长。这是不可能的,孩子刚来到人间什么都不懂,一切从零开始,都是在生活中不断摸索、不断模仿中成长起来的,犯错也不可避免,谁没有犯错的时候呀!想想我们自己就心知肚明了。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家长不知道孩子为何会这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当接到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时,我们大脑第一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就想到上课不认真听,那这节课没听懂怎么办?到时考试成绩不理想怎么办?这个看来只不过是我们当家长自己面子的需要。并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被老师打电话告状的一般都是男孩子的家长,是啊,因为男孩的生理特征本身就和女孩不一样,男孩天性好动,而且发育会比女孩晚两年的时间。可学校的教育却一视同仁,并没有把男孩的教育根据他们的天性特别对待,在学校一天大多时间都是静静呆在教室里,这是完全不符合男孩的生长规律的。这些有谁替男孩们考虑过了,所以说要让男孩们在一节课40分钟内不开小差,真是不太可能。我们只能引导孩子自己管理好自己,像我一般对培洪这样说:

   “如果你的嘴巴上课忍不住想和同桌说话时,你就叫你的大脑提醒你以最快的速度在本子上用简洁的话记录下来,等下课后再和同桌说。然后就让你的大脑赶紧调整情绪,跟上老师的节奏。”

   或“如果你的大脑想开一会小差,你就让小脑提醒它只允许一分钟的时间自由活动,一分钟后思路立马回到课堂上来。”

 

   每当这时培洪就会说:“放心,老妈,我的各个器官都会监督我的。”

“噢,对了,它们都是你的忠实管理员,我怎么给忘记了呢。”

  其实我们越叫孩子上课不要开小差,不要做小动作,这些话,孩子都听烦了,我们如果再每天都念叨着,那孩子就更容易逆反,跟我们对着干。还不如从理解他们的角度出发,这样他们不自觉就会做得更好。想想我们上学时,哪可能一节课一会都不溜号呀。只要大体方向把握好就行,真正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

 

    当孩子原本做作业的时间却在玩,我们是不是一看到就指责孩子,“只懂得玩玩,学习一点都不用心,把这心思用在学习上,那我就省心了。”或“作业不做,又在玩,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能不能不让我操心呀!”大家有没看到,这些全是我们家长自己认为的意思,并没有真正去了解一下孩子为何没有做作业。每个孩子都明白,作业是必须要完成的。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方式孩子就能接受了,像我一般这样说:“哟,今天数学(语文、英语)怎么贪玩起来了,有什么特别新鲜的东西吸引它吗?”这个时候只要我们语气是温和的,孩子就一定会告诉我们真相,我培洪一般会说:“我们正研究问题呢,”“它正想喘口气”……但如果我们是以指责的语气问孩子时,孩子就可能怕挨骂而不说实话了,你们觉得呢?我们要的是了解孩子为何没有做作业在玩的真相,是本身就到了休息时间,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只有真正明白孩子的意图,才能对症下药。

 

     还有就是昨天在群里听翔妈她们说用拟人方式的效果不错,可就是刚开始效果显著,慢慢就感觉不太起作用而又会发火。对于这一点,不知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如果你们每天都用同一样的话说上几篇,孩子能不过敏吗?生活嘛,都是千变万化的,每时每刻的感觉也不一样,所以说出来的话自然也会不一样。同一个问题,也许在不一样的场景话就不一样了,比如,培洪老喜欢把笔盖抓在手上,却老会掉到地上,如果我在电脑旁听到一般会这样说;“培洪,你的笔盖是不是想让妈妈带它去玩呀”“笔盖是不是肚子饿啦”……如果我在厨房也许就这样说了“培洪,你的笔盖杂技表演开始了吗?”“笔盖你是想来和妈妈一起炒菜吗?”等等,这些都是跟当时的心情而蹦出来的话,不是固定的。当然也因人而异,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跟平时的交流话题也不一样,说出来的话自然也不一样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跟我们的育儿观念有关,所以观念决定一切的方向。

 

    我们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不配合背后的本质现象,有没有问过孩子“你怎么啦?”这一点我们经常被忽略了,往往一遇到事情就用自己的思维判断而指责孩子,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当我们问孩子“你怎么啦?”时,孩子就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每个人也都有要发泄的时候,往往当你倾诉完后,感觉心情舒畅,事情其实也就是小事。这时我们可以再好奇的问“你感觉如何?”“你觉得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切忌用指责的语气,而是用眼睛看着孩子的眼睛,温和地用关心的话语问。孩子一定会愿意说出原因,当孩子说出原因后,记住不要生气,用反问的方式问孩子:“你觉得这样好吗?”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其实孩子们也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我们再引导他“那你觉得你应该怎样做比较好?”当孩子说出自己该如何做时,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作批评或判断。我们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要如何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样。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事后一定会给孩子深刻印象的,他也从中学会了自主思考解决的办法,将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习惯。我们找准时机给予适当的鼓励及表扬就好。

 

    所以说,我们当家长的碰到孩子出现问题时,(其实也是我们自认为不当的行为,也许在孩子眼里并不是什么错。)不应该把责任都推给孩子,而是应该多问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让孩子按我们的思维做事?为什么要让他做,目的是什么?我们叫的方式是否正确?是否超越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孩子在做事时,我们是否有跟他一起互动?还是在电视电脑前?所有的这些我们是否想过?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些时,你会发现我们已经不再生气了,而是觉得自己小题大作。

 

    只有自己用心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语言方式及心理需要。慢慢会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育儿方式的。加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