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郑板桥(1693-1765)真迹石板画《难得糊涂》

(2014-12-25 07:40:18)
标签:

艺术品投资

清代郑板桥真迹书法

中华处世哲学

书画拍卖行情

库尔勒藏宝斋

http://s11/mw690/001Lje0Mzy6OILNcT3k7a&690

清代郑板桥1693-1765真迹石板画《难得糊涂》(实物拍照,石板画长85cm,宽45cm,边框为红木材质,石板画采用的石料为素有“印度玉”之称的东陵石材质。)


               关于清代郑板桥真迹石板画《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这句箴言总是与郑板桥联系在一起。郑板桥(1693-1765)写这幅字的时间大约在1752年,距今255年。那年,郑板桥59岁。“难得糊涂”下面还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本文图片所示古董艺术品为清代郑板桥真迹石板画《难得糊涂》。实物长85cm,宽45cm,边框为红木材质,石板画采用的石料为素有“印度玉”之称的东陵石材质。石板画上镌刻的内容为郑板桥手迹“难得糊涂”,另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石板画左边有郑板桥个人印章和官印共两枚,右边有“扬州x“字样的印章一枚。                                                  

http://s6/mw690/001Lje0Mzy6OILU5dTT35&690


        郑板桥书画的拍卖成交金额仅排在八大山人和文徵明二人之后,位居第三。据雅昌艺术网不完全统计,近年海内外上拍郑板桥书画共计1147件,已成交680件,成交率60%,总成交额高达2.32亿元,其中超出百万元以上的近50件之多。仅2008年一年,国内拍场超百万元的郑板桥拍品就有7件,分别是北京翰海秋拍《双松图》(694.4万元),九歌秋拍《七贤图》(537.6万元),华辰秋拍《竹石图》(448万元),北京保利春拍《兰竹图册》(175.8万元),华辰春拍《竹石图》(168万元),安徽艺海《竹石图》(264万元),云南典藏《竹石幽兰》(201万元)。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世籍苏州,明洪武年间迁居兴化。少孤贫,天资奇纵,超越流辈。4岁丧母,由乳母、姑母抚育。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乾隆七年任山东范县,十一年调潍县,乾隆十七年底去官。为官期间,“爱民如子,绝苞苴,无留牍”是一位加泽于民的清官。乾隆十八年初回到兴化,直到乾隆三十年去世,历十三年,其间多在扬州卖画,与友游山玩水、诗酒唱和。晚年足迹以扬州为中心,同画家汪士慎、金农、高翔等人交游,形成著名的“扬州画派”,一生经历了“早初贫——中做官——晚年卖画为生”的曲折人生。          

http://s10/mw690/001Lje0Mzy6OILYF1lTe9&690


  郑板桥被后人誉为“诗、书、画”三绝的全才画家。他的诗有杜甫的遗风,关心民间疾苦,重在表现社会现实。其书法融黄庭坚、苏东坡之体,掺篆隶楷行诸体并杂以兰竹笔画入书,大小参差,乱石铺街,标新立异,既有峻峭纵横之雄,又有潇洒秀丽之韵,人称“六分半书”。清何绍基评板桥书“板桥字仿山谷,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以绘画笔法入书,古亦有之,但像板桥出神入化者无二也。他的绘画成就最高,尤擅画竹石,细枝粗叶,瘦劲孤高,格调超人。所画之兰突出山间野气,用笔秀逸,幽香扑人。


       郑板桥的书画因格高绝俗,颇受文人、商贾的青睐,求者众多。他在给友人信中写道:“近时求画书者,较往年更激数倍,都属同年同寅及巨绅,大抵携赠物而来,势不得不为之一挥。”“索书索画,积纸盈案,催促之函,来如雪片,如欠万千债负,未识可有清偿之日否?” 

       

       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http://s16/mw690/001Lje0Mzy6OIMgL0uPff&690
        从字幅上标明的日子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当知县。一向正直、率真、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上很吃不开,常常受到恶势力的嘲讽、刁难。他一面以嬉笑怒骂来抗争,一面又彷徨悲观,产生了脱世思想。这时他的情绪,是压抑、苦闷、孤独、自嘲、彷徨、悲观、痛苦交织在一起。就是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了“难得糊涂”的字幅,不久便辞官归隐。

     

        这样,就可以明白款跋的意思了:“聪明难”———要进取,要“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然难。“糊涂难”———得过且过本来并不难,但一个一心想勤政执法,为百姓做事的人心中并不愿意这样做,因此也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抗争不过官场的黑暗势力,又不愿昧着良心去“糊涂”,这种“聪明”之后的“糊涂”更难。款跋最后一句“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前面种种的“难”面前,只有小心从事,知进知退,不冒失,不惹祸,只求心里安宁,不求后世福报。                               

http://s2/mw690/001Lje0Mzy6OIMnJCzD41&690

      郑板桥的这种心理和处世哲学,既有积极的一面,即表现了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骨气;也有消极的一面,即看破红尘的悲观脱世思想。“难得糊涂”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消极的脱世思想。

      

       许多人爱买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字幅,主要是他们很欣赏郑板桥的处世哲学。不过,据我看,不少人是取消极态度的。“难得糊涂”中尽管有积极的一面,但毕竟趋于消极,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格格不入,终不足取。不过”难得糊涂“这种超凡脱俗的出世态度恰好是当代人所需的。

 

      

                             整理于巴州库尔勒市   2014年12月25日  凌晨                                                                          

http://s1/mw690/001Lje0Mzy6OIMvaWmQ10&690
广而告之:

     照片所示古董艺术品为本人现有收藏品,经过断代和鉴定后已经确认为清代郑板桥(1693-1765)真迹石板画《难得糊涂》,实物长85cm,宽45cm,边框为红木材质,石板画采用的石料为素有“印度玉”之称的东陵石材质。石板画上镌刻的内容为郑板桥手迹“难得糊涂”,另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石板画左边有郑板桥个人印章和官印共两枚,右边有刻“扬州x“字样的印章一枚。从字幅上标明的日子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即公元1752年,距今255年。
    该古董艺术品现收藏于新疆库尔勒市朝阳路新汇嘉时代广场B1楼玉器城D区(原石区)藏宝斋艺术品投资公司展馆内。如有对艺术品投资和古董品鉴雅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参观走访、电话(15886868391)、QQ(472241513)或博客的方式与本人共同交流收藏心得,品味传统文化。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