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也?”

标签:
管理者的境界管理智慧教育孝福之道周韵雯 |
分类: 每日一学 |
【原文】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也?”子曰:“忠矣l”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I”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子。(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您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子张又问:)“崔杼杀了他的君主齐庄公,陈文子家有四十匹马,都舍弃不要了,离开了齐国,到了另一个国家,他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就离开了。到了另一个国家,又说,这里的执政者也和我们的大夫崔子差不多,又离开了。这个人你看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上清高了。”子张说:“可说是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圣贤智慧】
子文和陈文子都是孔子以前的贤人,孔子还是不轻易许其为“仁”。令尹子文多次出任令尹、多次被黜罢官都没有露出喜悦和不满的情绪,而是认认真真把自己的工作交代给继任者,孔子称许他忠于职守。陈文子在崔杼杀齐庄公以后.舍弃了自己的四十匹马不要,逃往他国。每到一国,先看其执政者。他经常感慨地叹息:“这里的执政者真像崔杼啊。”便马上离开该国。孔子认为陈文子的品质清白正直,不屑与乱臣贼子为伍。在孔子心目中,“仁”不是某种具体的道德品质,而是所有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为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清白正直和忠于职守是今天为政者应该具备的重要的品质。“清”从先秦开始就是士大夫十分推崇的品德。伯夷不吃周粟,被孟子称为“圣之清者也”,是说他是清白正直的圣人。东汉以后,士大夫中有了“清流”和“浊流”的严格区分。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歌颂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白品质。“清洁如水,坚稳如石”是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座右铭。人生短短不过百年,犹如雷电之划空,白驹之过隙,何不活出个好人格给后人着呢?
人天路上,修福为先,欢迎转发,广种福田。
中国企业传统文化落地系统幸福品牌
微信公众平台:fuhuiguoxue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