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是在一档心理访谈节目看的一个故事,发人深思
大意是一个女儿向母亲发出求援信息,说发现自己的男友有暴力和心里障碍倾向
做母亲的是个记者,正在采访,于是表示明天再说
可是到了第二天,女儿已经被男友灌了镇定剂,开了煤气杀害身亡了
留给这位母亲的是无尽的悔恨
后来心理访谈剖析女儿的成长经历,才更加令人深思
这位母亲生下女儿不久就和丈夫离婚了,要强的她独自带着女儿,对女儿要求十分严厉
这位女儿1岁就会写字,2岁就会写信,3岁,就会独自看365夜的故事!
作为2岁母亲的我看到此处也觉得很惊叹,宝宝在1岁,2岁,3岁的发育重点是什么?她能做这些活动,说明了什么?写字写信看书对这么大的孩子本身有什么益处?
我认为什么也没有,而且把孩子在他那个阶段该学习的该享受的都剥夺了。
我并不是专家,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我坚定的认为:3岁前,孩子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学习各种知识,与大自然广泛接触,最大程度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同伴玩耍,培养一定的社交能力。而不是读书写字更别说写信了。
上中学了,严厉的单亲母亲为了女儿的前程,把孩子送到了父亲所在的上海住读。
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孩子从此被迫到了陌生环境,孤独无助。青春期的缺失一旦造成,就是一个很大的心理缺陷,但是那时关注的重点在学业上了。但是没人理会她的情感她的需求。
后来长大了,工作了,女儿在选择伴侣的事件上显示了不可弥补的缺憾
而母亲的疏忽,也造成了永久的遗憾和伤痛
我们都爱孩子,问题是如何爱,如何更好的爱
女孩子在这方面更加重要,要教会她爱,选择爱,首先要让她从小在爱的环境中长大,让她有足够的安全感、、、从她的发展实际出发去养育她,而不是满足我们的虚荣心让她在人前背书写字。
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打地基的时候打好地基,浇水泥时浇注水泥,封顶是封顶,顺应发展规律,而不是顺应我们大人自己的喜好,那才是真的爱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