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有专注力的孩子

(2014-03-25 23:47:48)
标签:

育儿

培养有专注力的孩子

 

我和老公半夜出差回来,在熟睡的豆豆身边睡了一晚,第二天他就这么径直走出去了,压根没发现我们。饭桌上,我们笑谈豆豆 “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各种奇葩事,再由此转到他做事认真专注的性格,觉得这其实是他的一个优点。

爷爷马上讲了一个送伞的故事,我们小时候,父母不接送,一到下雨天,他们会提前送伞到学校来。爷爷说,每次到豆豆爸爸的教室,总是要喊上好几分钟,加上好几个同学帮忙,他才会反应过来。而一到豆豆姑姑的教室,她总会非常奇妙的在第一时间看到,似乎一直就在东张西望着。

一个孩子从小拥有的习惯与品质,会影响他一辈子。老公在学业上一直很顺利,工作后,在他的领域也做的非常出色。在和他认识之前,我不知道一个人可以专注到他那种程度:一旦他进入工作状态,他的脸上就写着四个字:闲人勿扰。很多时候我得鼓足很大的勇气才敢叫他赏脸吃个饭,因为有时实在是自讨没趣呀。他如果开始了一样东西,可以不吃不喝一整天,再狂热的熬上几个通宵,直到全部完成。

豆豆在这一点上,显然跟他爸爸很像。他也是一旦喜欢上一样东西,就非常投入,可以几个小时不出来。他不轻易停止已经开始的东西,一定要全部做好才善罢甘休。他不喜欢一心二用,觉得这样更辛苦。碰到不喜欢的东西,他比其他人更加坚决不去做。

相对于拥有一个太专注的老公,时刻有唱独角戏的感觉,一个专注力强的孩子,却让我的生活如沐春风般舒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专注会让他的内心安静。不仅在日常生活上,父母会少操很多心,而且,一个安静的孩子,其实有一股强大的能量,让父母处于稳定平和的心理状态中。专注,让孩子静下心来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他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很好的开发。美国曾做过一项关于智商与专注力对成功影响的调查,发现孩子在智商上的差别其实并不大,但是专注力强的孩子容易达到成功,而且,孩子常常专注做一件事情,会促使他的智商越来越高,相反,注意力老是不集中的孩子,就像大脑常常得不到开发一样,智商得不到提升。

 

孩子的专注力,与他的个性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的结果。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下结论:不爱看书,喜欢东摸西摸,坐不住......那他就是专注力不强。这显然是片面的,每个孩子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有的好静,有的好动,有的对书感兴趣,有的喜欢玩益智游戏,有的更喜欢户外活动。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是孩子以不同方式探索这个世界的表现。一般的孩子,会在两岁半左右突然“安静”下来,可他真正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不过几分钟而已。

 

心理学上,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孩子的专注力,其实就是把他的注意力,通过意志努力,保持下来,这与孩子本身的情绪状态,需要,兴趣以及过去的经验等有关。所以,如果想通过某一件事情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那需要在一个安静和不被打扰的环境下,这件事情的难度,要既富有挑战性,又容易满足他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情是孩子感兴趣,或者能满足他某种需要的。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一开始对买回来的玩具不感兴趣,但过段时间再拿给他,他就喜欢得不得了,这是因为,他的年龄增长,让他能掌握这个玩具的难度,他的成长经历,酝酿了对这个玩具的某些兴趣。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在孩子正聚精会神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去打断他。很多时候,孩子专注力的破坏,其实是由父母的一些不好习惯造成的:比如不给孩子独立玩耍的机会,喜欢打断正在玩耍中的孩子,孩子没有固定的“个人时间”,尤其是像看书,画画,玩积木等这样的“安静时间”。当孩子在一件事情上遇到困难时,习惯简单包办或任其放弃。。。事实上,像这些生活中常发生的小事,如果做好了,就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打扰不单指人为的打断,还有选择过多的分心。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不缺营养,相反,营养过剩,反而是当今孩子的一个通病。这个营养过剩,也包括信息过剩,选择过剩。很多时候,孩子处于一个玩具过多,选择过多的家庭环境里,他搞不定这个玩具,那脚边还有另外一个,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就放弃了。他的积木箱里,有几百个积木,他眼花缭乱,不知道从哪开始好。但是,当颜色只剩下两三种,他的世界就一下子简单很多,用这两三种颜色,来发现更多的玩法,让他保持兴趣,专注力就是这样训练而来。

 

优秀是一种习惯,当孩子能专注于某件事情,那他的专注力也能延伸到其他方面。细节决定成败,父母做事情的方式影响着孩子。专注力强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专注力的培养,还需要父母尊重孩子,给予孩子独立发展的空间,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籍,玩具,游戏,课外活动等,在这些过程中,给予孩子积极的关注,适时的帮助他度过厌倦期和难以逾越期,保持他的兴趣,并长期坚持。

 

 

我的公众微信号,扫一扫添加:

培养有专注力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会后悔的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