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拼图

(2014-01-10 19:40:43)
标签:

育儿

我从小耐疼能力就很差,一点小病小痛就像会要了我的命。所以,当那天感冒到喉痛开始作痛时,我就感觉到有块刀片在不停地割我,我迫切的需要早点摆脱,不管当时没人陪我,自己一个人去了医院。除了生两个娃,十多年来第一次自己去医院看病,第一次知道医院有个输液大厅,每个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上空挂着一个输液袋,就像是一根藤一个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天正好是跨年夜,输液大厅的人并不多,我挑了个看电视角度最好的位置坐下来。老实说,一个人看病的感觉,跟一个人去酒吧的感觉是一样的,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但总觉得别人认为这个人好可怜。我带了书,带了手机,手机里下了好多集肥皂剧,不能换台的电视里,还正好播着我十几年没看过的湖南新闻联播,偶尔冒出的乡音,突然让我觉得温暖起来。在我的生活里,能够有几个小时啥也不用干的时光,哪怕是吊水,也是值得好好享受的。

 

不久,旁边来了两个10几岁的女孩,一个看病,一个来陪。不是大学生,又像是离家在外的孩子,那应该就是在这附近读中专或是技校的吧。两个人没说什么话,一人一个手机不停的刷,拿出各种零食不停的吃。很快,又来了4个,把她们倆对面的位置都坐满了,同样是没有什么交谈,吃零食,玩手机,还有人打围巾。

 

这个年龄段的人,似乎是最不把时间当成时间的,她们总觉得,自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连我看着都为她们心疼。这么好的光阴,为什么一个人生病,需要五六个人来陪着呢!她们一定想不到,10年后的自己会如同掉入一个魔咒里,然后就怎么也停不下来。这些年,因为家里人力资源短缺,出门都是一个人走一个人回,没有接送的习惯,我们需要把另一个人的时间省下来,用在自我休息或是孩子身上。一个人成长的标志,似乎就是从悠闲过着群居生活到习惯了匆匆忙忙的独来独往。

 

而事实上,我的年轻时候,也是在蹉跎岁月中过来的。不是我故意,而是内心一片空白和茫然,然后需要和同样状态的人呆在一起,来让自己觉得不寂寞。我的青春岁月,给我的是并不美好的记忆,觉得自己的人生残缺了好几年。所以,我现在特别的不忍心看到年轻人,在最美好的岁月里,却没有去做最值得的事。然而,什么是最值得呢?人都是只有活着活着才明白。

 

这段时间在看三毛的一本书,和十多年前看是完全不一样的心情,她说了一句话: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感同身受。

 

我的左边坐着一个30多岁的女人,比我大个几岁吧,男人一直半蹲在地上,和她说话,还不时的摸摸手,摸摸脸,再深情对视。我一点也不羡慕一个人看病有5人陪的小女孩,可是,这一幕却让我心理不平衡了,我在不停在证实:这是夫妻吗?结婚这么久还能这么甜蜜吗?不可能,不可能。我一边看书,一边用余光看着他们,听他们说话,女人一脸的娇羞,说话也像个20岁的小姑娘。当时我的感觉真的就是羡慕嫉妒恨。但是一个小时后,我终于乐了,wk,不是夫妻,只是同事而已!我有点反胃。

门口又新来了一个病人,40多岁的男人,好像在校园里看到过几次,40多岁的女人,很优雅的坐在他旁边看着报纸,和谐得让人觉得那么舒服。这才是正常夫妻的状态,结婚十几年,剩下的就只是安静的陪伴,这才是一种相濡以沫,一种不需要取悦,不需要费劲,不需要任何担心和尴尬的相处。

 

9点,老公带着豆豆上完课顺路过来了,豆豆一来就若无其事的坐在我身上,兴致勃勃的看电视里正播放着长沙马王堆的女尸,嚷着回长沙了一定要去看。我还沉浸在未结束的电视剧里,继续看,老公在一旁无所事事,也开始刷手机。20分钟后,我说,你赶紧先把豆豆带回去睡了,再过来接我。然后,他们又风一样的走了。他们离开后,我扬眉吐气起来,哼,我不是可怜的一个人,我也是有老公孩子的。

 

老公再回来接我时,已经快11点了。这时,那堆小姑娘已经走了,换了几对男男女女在等着一个女孩,一起去跨年。20多岁的年纪,刚毕业不久,谈着恋爱,开始体验生活的艰辛,却有着为梦想和爱情奋不顾身的勇气和精神。我和老公一起走出医院,街上繁花似锦,抗生素的强大作用让我如同脱胎换骨了一般,我们各自说笑了几句,说要去找个地方跨年,然后又不由自主的开往回家的方向,家里还有孩子,身体也已经疲惫不堪。

 

生活,如同一幅拼图,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或许,在很长的时间你都找不到一点线索,但往往在最乱的时候,偶尔出现的一块,会让你柳暗花明,看到希望,并带来一串的好运。当新年的礼花在零点的夜空响起,我是多么庆幸,在每一年的开始与结束,在每一个晨曦与夜晚,我们都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鸟的葬礼
后一篇:让孩子当老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