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发于 《婚姻与家庭》2012 10上
从小,我们就教豆豆一个道理:哭是没有用的。
当他想通过哭来达到一个要求时,我们跟他说,当你不哭了,再来跟爸爸妈妈说。他调整情绪片刻,还带着些许哭腔:我不哭了。
我们跟他好好说话,很多时候,都会答应他,让他明白,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哭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但并非每个要求都会答应,跟他说明不行的原因,有时他会哭上几个来回。我们耐心等待,让他自己把事情想明白。
最后,他会无奈的说一声:好吧。就像大人一般,明白了生活的不容易。
慢慢的,他长大了。4岁的他,相对于两岁,三岁时,其实并不叛逆。只不过他懂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自信与独立,越来越爱证明与表现自己,而形成了一种反抗意识。
从家到幼儿园,还是从幼儿园回家,他一定会问我:妈妈,你知道路吗?我说,我知道啊。他说:妈妈,我想让你不知道。我说,我不知道,怎么走啊。他于是热情高涨地走在前面,一栋栋楼房数过去,告诉我我们在那一栋,哪一号。如果某个环节不小心出错,比如我提前说出来了,我没经过他同意,自己按门铃了,错过了他表现自己的机会,那就像一盆冷水泼向了他,他急的哭起来。
跟他一起玩数数,认东西,游戏时,有时他真的错了,但一定要坚持己见。如果我们也坚持,双方你一句我一句。他说,是真的是这样的,我本来就知道是这样(他以前知道的就是这样)。他的内心早有了正确答案,可是那时是错的,但他当时认为就是对的。这是对他的自信的一种摧毁。所以,他干脆哭起来。
他自己做一件事情,如果插手帮他完成,他会退到最开始一步,重新来过。有时,也会哭起来,因为他觉得怀疑了他的能力,打断了他的独立空间。
他不是爱哭鬼,他的哭不会超过1分钟,他的哭,是来自内心的一种反抗,因为他需要遵循他内心的秩序,要被肯定他的能力,要给予他足够的空间来证明他的独立。
这时,我们问他,豆豆,你说哭有用吗?哭能解决问题吗?他停下哭,哽咽着说,没有用。等他情绪稳定,我们会跟他说对不起,有些情况下,是我们操之过急,比如,按门铃,我们可以先让着他,可以问过他,可以等几秒钟让他回答。但是,他一定要时光倒流,再按一次没有用,一定要第一次按。
然而,他明白,哭是没有用的,时间不能倒过去,没有按到也只能作罢。同时,也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真想做某件事情,可以提前说,或者在问他的时候,迅速的回答。
他也开始明白,他的生活里确实存在一些无奈,需要自己去妥协。比如大人有时的“不合作”“不懂事”“不适时宜”---我们告诉他,爸爸妈妈也不是完美的,有时也会做错事情。你要原谅爸爸妈妈。
我们也告诉他,爸爸妈妈可以让你自己按门铃,走在最前面。但是如果,有其他人在后面等着,你就不能磨磨蹭蹭,因为我们是很多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大社会里,要顾及到他人。
我们还告诉他,人不能永远都是第一名,也不一定什么都要争第一。你只要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就可以了,就算有时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我们还有很多其他机会。
哭是最不能解决问题的。你想想,哪一次的哭起作用了吗?
他回答:没有。妈妈,以后我不哭了。
我说:如果你真的不开心,你可以哭,但是,你要明白,哭是没有用的。
最后,我们总要擦干眼泪,解决问题,面对生活。
4岁的孩子,他能听懂我的话吗?
或许,没法懂得全部,但4岁的孩子,已经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在日后的生活里,一定可以看到现在的影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