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犯错的机会还给孩子

(2011-01-14 02:29:45)
标签:

育儿

分类: 育儿智慧:给孩子爱的语言

          把犯错的机会还给孩子

从幼儿园接豆豆出来,很习惯地蹲下来抱抱他,很自然地帮他调整一下他的小内裤。我知道,他自己上完厕所后裤子都不会穿的很整齐的,有时裤头扎在里面,有时穿斜到一边。我并不说出来他穿的不好,而是很快地完成动作,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当他自己开始穿裤子起,无论穿上多久,穿的怎么样,我都耐心地等着他,让他自己慢慢摸索,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总结出经验,这样,他穿裤子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穿反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也穿的越来越好了。孩子学习任何一样东西,都要经过这样一个不断犯错不断完善的过程。

 

犯错误是上帝交给孩子的权利,孩子的犯错分为两种,一是长辈必须立即纠正的,比如触摸电线等危险行动,乱扔垃圾,说脏话,打人等不良行为。而另一种,却是孩子能够自行纠正的,他们能在不断犯错过程中总结出经验,从而很快地学会一项技能,走向独立。

 

可是,有多少父母,剥夺了孩子犯错的机会,自己包揽一切,阻碍孩子正常生长过程。孩子学吃饭的时候,看孩子把饭洒到到处都是,马上把勺子拿过来,亲自喂,喂到孩子三四岁,孩子还不会自己动手吃饭。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刚刚指着杯子,不等孩子说出来,赶紧问:“哦,宝宝,你是要喝水啊?”,孩子说话的欲望马上被浇灭。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怕孩子摔了磕了,就抱在怀里,不放他下来。孩子开门,看他钥匙怎么也塞不进锁孔里,于是一把就过去把门给开了。孩子要求洗碗,可是担心孩子把碗摔破,跟他说,“等你长大一点才会”,于是孩子也学会了,碰到什么事情,就下意识地认为,我不会,我还没长大。

 

于是,“啃老族”这个词横空出世,各种“父母陪着上大学”,“父母陪着去面试”的新闻也层出不穷。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为她已长大的儿子操碎了心,也伤透了心,最后她不得不求教教育专家。专家问她:“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这位母亲点了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这位母亲仍然称是。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专家又说:“现在孩子长大了,不但没有上进心,并且一遇到困难就来找你,是吗?”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专家说:“您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这位母亲又问:“以后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说:“当他有麻烦的时候,你赶紧去帮他解决;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这是一个有点冷的笑话,但却足以让每一位家长沉思。

 

 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一出现困难,孩子自己还没来得及去想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父母就冲过去把事情“摆平”,那孩子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父母的这一做法,也是破坏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本来,孩子可以自行消化,处理的事情,如果父母活生生地把他们“抱过去”,不让他们去做,那他们的生命里就有了这一阶段的缺失。

 

有一个母亲对女儿万事包办,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学校附近租房,到孩子30岁了,动手能力仍然停留在6岁的水平,智商的发展也因此收到阻碍。曾经有一个13岁考入中科大的孩子,母亲对他一手包办,虽然培养出了一个“神童”,可是生活自理能力为零,学校因为顾及到年纪小,破例让其母亲陪读,结果,母亲特立独行,不仅包办生活上的事情,甚至进入教室,寸步不离,同学的取笑,加上母亲总会有对付不了的事情,孩子最后不堪忍受,与母亲决裂。

 

这就是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的孩子,没有去犯过错,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不断成长的孩子,到最后,长年累月积累而来的必须面对和及时解决的问题,会在一时间铺天盖地而来,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而那些从小父母就给与他们空间,给与他们犯错机会的孩子,早已经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成长和独立起来。就像一句话说的“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提高一倍”,到最后,犯错的机会越来也少。爱迪生在研究灯泡的时候,面对1000多次错误,他说,至少我明白有1000多种材料是不适合做灯丝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如此,不停地犯错,然后不停地否定错误,累计正确的经验。

 

豆豆刚开始自己吃饭时,我一次做足两次的分量,为了让他洒掉一半后还能吃一半,他14个月时,已经能独立吃饭,再也不让人喂。他学走路时,我放手让他走,摔倒了,我不动声色,鼓励他爬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会求助,会哭,可是后来,他已经把摔倒当成是走路的一部分,很自然地爬起来,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他学说话的时候,我从不自作聪明,把他要说的话先说出来,而是鼓励他先说,发音不准,说错,都没关系,犯错就是学习的过程。他玩积木的时候,很简单的一个动作,他用上半天也没法完成,我有时在一旁确实看的很着急,但是我不会马上去帮他,让他试一试不同的方法。他摔破了一个玻璃杯子,我说,你看,玻璃是很容易碎的,我们下次要小心,我又丢下去一个塑料杯子,说,你看,塑料的不容易摔破。他要求洗碗,我给他买了专门的围裙,让他站在椅子上和爸爸一起洗碗。他忘记收拾玩具,我不会帮他收,一次,他自己踩在一个积木上摔了一跤,我告诉他,那是因为你的房间很乱,所以容易摔跤。刚搬到新家的时候,是很高很陡可以看得见下面的楼梯,我自己走起来的时候都有点害怕,每次豆豆走时我更是担心,可是,我不能每次都拉着他手,要不然他永远也不敢自己一个人走下去,事实上,孩子其实是很谨慎的,他懂得慢慢地迈脚步,懂得用手紧紧地抓住旁边的栏杆,当我最终完全心无芥蒂地看着他下楼,也就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我总是听很多家有小学生,中学生的父母说,每天要花很多时间陪他们做作业,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孩子做作业,为什么要家长陪着呢?他们回答,如果不陪着,孩子就不好好做。我记得我小时候,父母从来没有做过作业,都是自己放学回家就主动把作业做完。我也曾经有几次忘记过作业,被老师打过手心之后,就长记性了。其实,每次犯错之后,孩子都有惭愧,准备改过的心理,他们必须经过这一个过程,才能将好的东西沉淀在心灵。无论是学习某一项技能,培养某一个习惯,还是孩子本身个性的形成,都是在好与不好,对与错中越来越熟练与优秀。

 

 我刚和老公在一起生活时,总觉得他在生活方面就是一个文盲,不会做饭,不会买菜,不会讲价,所以我事事包揽,尤其是出门买东西,我是绝对不放手让他一个人去买的,他买到的必定有三个特点:不实用,不便宜,不好。有段时间,我去上课,一个小时的课程,他就在周围带着孩子随便转转,有几次,他都主动说,我去把菜买了吧,其实这是很完美的计划,可是他马上又会说,还是不去了,我也不会买。我下了课,一家三口又出发去买菜。我这次怀孕后,一进超市闻到味道就吐,两个月没进过超市,他前前后后买了十来次菜,一次比一次买的有心得。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家务事对于老公,就像孩子学习技能培养习惯一样,如果不给予他犯错的机会,不让他去尝试,那他永远也不会,甚至对于会的事情也会习惯性的说不会。

 

总担心孩子犯错,总想为他们安排的周全,自己很辛苦,孩子也很辛苦,很不开心。孩子犯错有时更是一件好事,他在犯错中学会了自我调整,在失败中自我成长,经历过风雨的人,在以后的道路上一定会走的更加踏实和稳健。所以,何不给孩子一个犯错的空间,把犯错的机会还给孩子?

 

 

自我推荐:

 

写在岁末年终--我的2010

 

豆妈的书《宝宝独立从0岁开始》购买地址:

 

点击进入:当当  卓越  博库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