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独立从0岁开始》精彩书评

(2011-01-04 07:13:39)
标签:

育儿

分类: 铿锵心情:善感却不会多愁

在新浪开通博客一年多以来,认识了很多育儿和婚姻类杂志的编辑,明翠是和我邮件往来最多的一位,她每个月都会给我一个选题,每个月都要邮件往来两三次,2011年到来的时候,给她发了一封邮件,感慨时间又过去了一年,这一年来,我们从编辑和作者,成了朋友。请她写书评的时候,是她最忙的时候,还是从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我写了这篇精彩的书评,虽然看得我很脸红,但更多的是感动。

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收获绝对不是看得见的物质,而是那些一想起就让人觉得温暖的友情。

 

【精彩书评一】:

分享育儿智慧,成就完美妈妈

文/《家庭育儿》编辑 吴明翠

 

一年多前,在浏览某网站育儿频道的时候,眼球被一篇博文的标题吸引。立即点击进入,就这样幸运地闯入了丹丹的育儿博客。那天下午,我一直坐在电脑前,将丹丹的博文一篇篇地读下来,直到下班。她的很多育儿思考和智慧让我十分佩服,她珍惜并真心享受与宝宝在一起的每分每秒,又让我万分感动。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她不但对育儿理念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还像个会变魔术的妈妈,拿起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抓一点灵感的调料,迅速将各种食材变成简单易做、又能吸引宝宝胃口的美食盛宴……点点滴滴,都让人感受到她是个快乐、勤奋、聪颖而又充满温暖和爱心的妈妈。

我给她博客留言,她很快回应,从此我们俩开始了频繁的邮件往来,讨论杂志选题、谈论育儿感受。

丹丹是个很认真、用心的人,她在照顾宝宝之余,还忙着在美国大学里选修教育学课程。每次交给她的选题,当收到她写好的文章后,总能带给我超出预想的惊喜,我也利用职业之便成为这些文章的第一个受益人。她的文章没有理论的费劲和枯燥,读起来让人感觉轻松、愉悦,就像一个相识多年的好朋友在午后的阳光里与你一同分享育儿的智慧和体验,但是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轻飘,更不会觉得浅显。看得出她是做了更充足的功课,才能写出真正适合妈妈们读的育儿文章。因为堆砌、盲从所谓的理论,那是一种不经过消化或者消化不彻底的“偷懒”做法。只有一个内心充满爱的妈妈,才能写出这些饱含爱、理解和尊重的文字;只有一个有灵性、有思想的妈妈,才能化繁琐的理论为简介的育儿智慧和实用的指导;只有一个生活积极、快乐的妈妈,才能有这么多魔术般的奇思妙想,带给宝宝无穷的乐趣。

丹丹的新书即将出版,届时将会有更多的爸妈妈妈分享到她的文字、她的育儿智慧。这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这本书,贯彻了她一贯以来的风格,文字清新自然,情感自然流露,观点独到鲜明,读完她的文章,就像她的广大读者群常发的感慨一样:我也隐约这么觉得,但是不知该如何表达,经她一说,只觉得内心有强大的认同感,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我看《我们能用有孩子多少年》时,忍不住泪流满面,我们知道孩子有一天种会离开我们,但是没想到,我们拥有孩子的日子那么少,看丹丹的文章,总让我多一份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丹丹是个爱讲故事的人,这本书中,无论是她讲述儿子豆豆的成长故事,还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讲述简单易懂的育儿道理,都让人觉得那么轻松和恰到好处。这本书中,有她总结出的育儿话题面面观,像这种说教会比较多的文章,经一个个小故事一穿梭,也显得那么生动活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用性很强,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心,细心和爱心。对于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宝宝半夜哭闹,性子太急,遭遇嘲笑,感到害怕时怎么办?如何应对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宝宝的“江湖恩怨”,如何面对宝宝的不足,培养宝宝的自信,以及要不要上早教,要不要尽早便盆训练,等等,都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

丹丹一直生活在海外,从瑞典到美国,育儿路上,领略了东西方风景,她也是一个细腻和爱思考的人,总能从一些小事中引申出教育意义。比如,她看待吃饭问题,很多中国父母每天花半小时喂孩子吃饭,结果孩子到三岁了还在喂,而国外的父母,很早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刚开始时或许会花上1个小时去打扫,清理,还要经受孩子饭没吃好的心理折磨,但是孩子一岁多后,父母就可以完全放手了。谁是偷懒的父母,不是放手不管的父母,而是勤快喂饭的父母,因为这样的勤快,是不愿意面对困难,不愿意将放远目光,采取另一种方式偷懒。所以,本书中对于西方育儿理念,她不是简单的做介绍,而是将她自己的经验,见解,领悟,思考融会其中,提炼出东西方育儿理念的精华,推荐给大家。

而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她对“爱”的理解。天底下每一个父母,都恨不得给孩子所有的爱。但是,这“爱”要怎么给?丹丹在《孩子是父母手中的箭》这篇中说到,当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为了离开。怎样才能让孩子以最好的姿态飞出父母的怀抱,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父母给孩子怎样的爱至关重要。本书中,她写了,给孩子“交换的爱”,让孩子学会爱的回报;给孩子“狠心的爱”,让孩子在爱中独立;每天给孩子“爱的语言”,让爱在孩子身边细水长流,她更提倡,做快乐的父母,给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这才是对爱的最基本。而这些,都是为了两个字:独立。爱是让孩子独立的前提。

《宝宝独立从0岁开始》,一本好书,值得大家一起分享。

 

【精彩书评二】:

怎样的爱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

文/ 何帆

“听话!这都是为了你好……”这是很多中国家长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我看来,中国孩子比美国孩子聪明,学习上更有天份。但是在自立、自信与创新意识上却不如人家。中国教育总是以“听话”为第一要素,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学校里秩序井然,孩子们不敢也不善于表现自己。

刘墉曾说过:中国孩子没有美国孩子会笑。确实如此。

中国孩子从一出生起就背负了太多,人口太多,社会竞争太激烈,而经济条件又相对没那么好。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能够生存下去,没有一技之长是不行的。

许多父母恨不得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天才,等发现不是天才的时候,立刻又开始忧心忡忡,担心他将来没本事,强迫他学这学那;担心他长不高,强迫他吃饭;担心他不学好,强迫他不准跟某某“坏孩子”玩,等等等等。

父母最常挂在嘴里的口头禅是:“多吃一点、多学一点,不准玩、不准看电视……”

最后,再加上一句:“这都是为了你好!”

什么才是为了孩子好?

父母管得再多,孩子终归有一天是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只有让孩子学会独立才是真正为了孩子好。

整天在父母“做这、做那、不准这、不准那”的呵令下长大的孩子,甚至没有机会为自己决定一件小事,将来又如何能够放心让他独立生活?

管得越多则忧心越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何不放手让他独立成长?

给他足够的食物,让他自己吃饭,用勺子也好,用手抓也好,只要送到嘴里就是成功。把身上、地上弄脏了又如何?不过就是洗衣拖地的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总有一天他能学会干干净净地把自己喂饱。天天端着碗在后边追着喂,并且喂还不吃,这才是令人头疼的大事。

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思考,让他自己动手,让他自己决定自己的事,父母只起到示范、疏导和矫正的作用。国家需要民主,家庭一样需要民主。自由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孩子独立从0岁开始”,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是整体教育意识的转变。推荐父母和幼儿教师们都看看这本书,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写在岁末年终--我的2010

新书《宝宝独立从0岁开始》购买地址:

点击进入:当当  卓越  博库书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