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育儿感悟:拥有孩子多少年 |
南京某“名校”初一学生的家长会上,老师亮出了“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等三项雷人雷到发笑的规定。因为,“湖南卫视,少儿不宜”,人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又一黑色幽默,娱乐媒体鼓噪另类、瞎掰时尚、光怪陆离、打情骂俏,宣扬拜金思潮、热衷插科打诨,凡此种种,都是少儿不宜的!可是事实上,不完善的教育体质,让多少儿童在做着经历着承受着不属于他们哪个年龄的事情,中国有多少“少儿不宜”?
另一个朋友,她的孩子上了2年的奥数,她说,现在她的孩子换上了“奥数后遗症”。孩子看到题目,总是想方设法,找些技巧或特殊情况去解题,却忘记了从题目自身属性去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到最后,连最基本的题目都不会做或不敢动笔了。
尽管如此,家长们对奥数班还是趋之若鹜,奥数班依然炙手可热。因为不管是是小升中,还是考大学,奥数获奖证书是一块重重的敲门砖。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是一位后悔得痛心疾首的妈妈,因为她轻信全市五大名校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在小升初招生中,绝不以竞赛证书作为初中新生录取依据。”一直主张素质教育的她,就坚定地没有让孩子上奥数班,而是经常带着孩子玩,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可是,等真正升初中的时候,所有的学校,都要求孩子有拿过奥数的奖项。而她的孩子没参加过任何奥数竞赛,这让他根本没有资格去挑选名校,最后只能选择了一所二流初中。所以说,尽管奥数班疯狂摧残着孩子,大量的偏怪难题夺去了他们的睡眠,玩乐时间和自信,高昂的收费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家长对奥数班恨之入骨,但又不得不逼着孩子去上奥班,
当下有句特别时尚的话,叫“不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在哪里?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而外国学者更是把这个年龄提前了四年:“三岁决定孩子一生”。所以,从孩子一出生,甚至还尚在腹中,他们就已经在起跑线上了!“早教”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孩子越小,越有潜能可发掘,对孩子进行“早教”,本是一个很重大的研究发现,我本人也非常赞成,在孩子尚小时,帮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但是,很多人走进了早教的误区。
有意义的早教,是孩子能乐在其中,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孩子的独立性,想象力,记忆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可是,很多家长喜欢用“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诗”“会数几个数”来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父母的这种“功利”心理,无视孩子的情绪与喜好,并有意识的去催促孩子,给孩子压力,使早教称为一种手段,学龄前的教育,层层加码,步步提高,一岁辨识千字,两岁背诵长诗,三岁弹钢琴学象棋。。。甚至,干脆让孩子参加所谓的“哈佛课程”,想因此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
等到孩子上了小学,更是全方位的填鸭式教育,除了学校正规的课程,和需要用几小时才能做完的家庭作业,还有各种培优课程。双休日的两天,孩子的日程安排得比国家领导还满。很多人都发出感慨,这个社会,最忙最累的就是孩子,长期超负荷运转,体力消耗,心理压力都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这本该是属于他们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失去童年的快乐,没有了童年的天真,做着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所该做的事情,幼小的身体是一颗成人般沧桑的心。
孩子,就应该让他做孩子。可是,很多无奈的事情,不得不让孩子站在一个不属于他们的位置,做着本不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该做的事情,而丧失本该属于他们的自由,快乐,天真和那些灵动的思想。这才是最大的“少儿不宜”啊!
- 全部博文(310)
- 育儿感悟:拥有孩子多少年(17) <--点击进入相关内容
- 育儿智慧:给孩子爱的语言(15)
- 育儿话题:育儿问题面面观(31)
- 育儿碰撞:东西方育儿差异(15)
- 育儿禁忌:父母不该做的事(4)
- 育儿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34)
- 成长月报:豆豆的成长记录(28)
- 快乐童年:陪着你一起长大(17)
- 宝宝美食:每周食谱大分享(49)
- 海外生活:看透东西方风景(25)
- 幸福婚姻:不要轻易说放弃(18)
- 欢喜冤家:让我欢喜让我烦(14)
- 豆爸来也:总是难得来一回(10)
- 铿锵心情:善感却不会多愁(18)
- 小说连载:已经成了烂尾楼(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