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硬心肠”的家长
(2009-08-28 06:34:37)
标签:
育儿心肠肚肚小脸欣欣缠绵 |
分类: 女儿的成长日记 |
做一个“硬心肠”的家长
前几年,任贤齐唱的流行歌曲《心太软》,很多人都能随口哼上几句:“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其实把这首歌用于家庭教育,对人也很有启发。
女儿生下不久,来探望的亲戚朋友这个抱抱,那个看看。慢慢地,我发现,只要一放回小床,孩子就会哇哇大哭,小脸都憋得通红,可一抱起来,立刻就“雨过天晴”了。原来,这响亮的哭声是在呼唤我们:“抱抱,抱抱……”母亲却被这旋律牢牢牵引着,总是忍不住伸手想抱。每次我都及时把母亲拦住,说:“不用管,让她哭,哭够了就好了。”听着这“哭泣进行曲”,母亲心疼地走里走外,埋怨我说:“不就一次,有那么要紧吗?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那么丁点个孩子,你就忍心让她哭?”可我知道,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慢慢地,孩子会发现,哭是她达到目的的最好武器。所以,每次我都顶住母亲的不满,毫不退让。果然,一段时间后,女儿又像刚出生时那样,不再吵着要抱了,一个人躺在小床上,含着手指,咿咿呀呀,玩得饶有兴味。
孩子刚学走路时,磕磕绊绊的,总希望大人抱抱。一次,我带她上街散步,走了没几步,她又摔倒了,仰起小脸,张开双臂,趴在地上,扯开嗓子哇啦哇啦哭起来。我退后几步,蹲下来,也张开双臂,说:“欣欣勇敢,自己爬起来,到妈妈这儿来。”女儿可不吃这一套,反而挥舞着双手,双脚使劲乱蹬着,向我示威似的,哭得更凶了。站在一旁的一位大妈似乎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劝我说:“孩子那么小,摔倒了,大人要扶她一把,等她大了会走好的。别把孩子哭坏了,瞧她哭得多可怜呀!”但我知道:路是要她自己走的,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起来。如果这次我扶起她,以后她总会等着大人扶助,可谁也跟不了孩子一辈子。所以我只是微笑着鼓励她:“起来,到妈妈这儿来,自己起来!”僵持了一会儿,女儿终于不情愿地爬起来,跌跌撞撞走过来。泪水和着灰尘,女儿白净的小脸已经变得“脏不忍睹”,旁边的人都啧着嘴说:“这个当妈的,心真狠。”我一边擦拭女儿弄脏的手和脸,一边鼓励她:“欣欣真棒,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欣欣长大了!”女儿也很高兴。通过这次的经历,相信她也懂得了:遇到困难,要自己去克服,而不是仅仅依靠父母的肩膀。
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后,女儿放声大哭,双手紧紧扣在我的脖子上,怎么也不肯让我走。连哄带劝,我和老师费了好长时间,她只是哭。见此情况,我硬下心肠,一点一点,掰开那双紧扣在一起的小手,将孩子交给老师后,转身就离开了。走出老远,那响亮的哭声仍清晰可闻。中午接回来时,孩子的嗓子都哑了。显然,她哭了整整一上午。母亲一见,眼圈立刻红了。到中午再去送时,孩子躲在沙发后,双手紧紧揪着沙发,大哭着,怎么也不肯出来。母亲也心疼地说:“今天就不去了吧,别把孩子哭坏了。”有了姥姥帮腔,女儿闹得更凶了。我告诉女儿:“到点了,该上幼儿园啦!”女儿求救似地看着姥姥。母亲生气了:“才多大个孩子,你就不怕哭出病来?不就去幼儿吗?不去能怎么样?”女儿看看我紧板的脸,她是知道我的脾气的,终于不情愿地从沙发后转出来,抽抽答答来到我面前。我拍拍她的小肩膀:“对啦!爸爸妈妈每天要去上班,邻居的大哥哥每天要去上学,欣欣长大了,应该每天去幼儿园了。不能不高兴就不去了。”母亲又气又疼,在背后直埋怨我:“我没见过这么狠心的妈!”虽然女儿哭哑的嗓子很长时间才恢复,但她也没哭出点什么毛病。现在,一到点,不用我叫,女儿总是蹦蹦跳跳来到我面前,用她那脆生生的童音催我:“妈妈,该上幼儿园啦!”
在我的“狠心”教育之下,四岁的女儿吃饭、穿衣、洗手洗脸、叠小被子,样样能干,有时还帮我做一些家务。现在,女儿每天都快乐地拿碗筷、收拾碗筷,帮我抹桌子、收拾小凳子什么的。在幼儿园里,还主动帮老师收拾餐具。有一次,我肚子疼,她居然像小大人似的给我揉肚子,又安慰我:“我给你揉揉肚肚,肚肚就不疼了,妈妈要勇敢。”见我神色依旧痛苦,又自己打开柜子,拿了杯子,从饮水机倒了水来让我吃药。
看着独立、懂事的女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父母不能心太软,要做一个“硬心肠”的父母。高尔基说:爱孩子,是很容易的,就连母鸡也会爱自己的孩子。有时,我也忍不住想和其他父母一样,让她像小公主般倍受呵护,倍受宠爱。但爱是阳光,严是风暴。仅仅是阳光雨露而缺少风暴的孩子,只能是被爱烤松的面包。对于孩子的缺点,父母不能被缠绵的爱揉碎了自己的心。正如歌中所唱: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结果他能给你满分吗?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爱,要爱得深沉,爱得高远。做父母的,不能心太软,要硬起心肠,收藏起一半的爱,让孩子自己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