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评《科幻世界》2009年第五期《鼠年》(09.04.27)
(2012-03-06 21:54: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SF评论 |
应香水同学的邀请,先写《鼠年》的评论。这篇文是本期最大亮点,值得我大赞,所以评论会很长。我想了想要不要剧透。如果不剧透的话,实在不能说清楚感受。这样,我就先不剧透的泛谈一下,然后再进入剧透环节。
说老实话,我既不是个文青背景,无法写什么“陈楸帆《鼠年》的现实主义和人文惯性分析”;我又不是个技术控,没办法探讨老鼠基因调制的可行性是否是硬伤之类问题。俺看小说向来跟高中小读者分别不大,着眼的就是两个东西——故事和余味。故事大家都知道,所谓情节设计、人物塑造、文学手法等等首先一条都是为讲故事服务的。不管你用什么写作手法,不管你是现代派、后现代派、表现派、苹果菠萝草莓派,一篇小说你得把故事讲清楚、讲圆和,至少在读者眼里必须清楚圆和。死文青们最喜欢的就是不好好讲故事,玩弄文字和意象,高高在上把读者当猴耍(参见最近出的美国年选里D姐翻译的那篇《净化》)。一般我遇到这种文,恨不得直接写个批语——“转中文系XX教授研究用”。此外,故事还得合情合理,用英文就是make
sense。我并不是疯狂的合理控,但我觉得任何突兀不合理的设定、剧情、人物、对话等等都会妨碍读者去进入这个故事。最后,故事光清楚合理还不够,还得“好看”。至于怎么定义好看,就一千个读者一千种口味了。大致上好看的故事都有一些“公式”——如何设置曲折情节、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安排什么样的人物、怎么设置对话,等等。有了清晰、合理和“好看”的故事,这篇小说就算成功了。
一篇小说可以像一块糖。有的像入口既化的糖,吃起来很甜,很快吃完然后就忘了,基本咂摸不出什么回味。最近看的盖曼大叔的《穿梭异界》,小p孩拯救世界的故事,看的时候很来劲很爽,爽完了就扔在一边,你也不想再拿起来再读一遍了,连跟人讨论的欲望也乏。还有的小说好比可多次咀嚼的口香糖,嚼一遍爽了,你还可以再嚼几遍,也许每次都能咂摸出好味道来。这种小说可以称之为有“余味”。余味可以是各式各样的,从人的感情,到各式各样的人生感悟,再到高层次的哲学思辨。文以载道,这个“道”就是余味的源泉。相比较而言,我个人更喜欢科幻而不是奇幻。就是因为好的科幻小说可以给你带来对于科技、社会、人类等等方面思辨性的“余味”。当然好的奇幻小说也可以给读者带来其他方面的余味,比如《魔戒》之友情、热血、勇敢等善恶人性。但我这样的死理科生还是偏科幻口味的。
对于科幻小说而言,它的“余味”基本在于它所谓的科幻内核。盖曼大叔说过,是三个问题引领着我们去写科幻。一个是WHAT
IF,第二个是IF ONLY,第三个是IF IT GOES
ON。一篇好的科幻小说必然是能回答好某个问题,并能让读者掩卷思索,回味其“余味”的。比如上一期SFW迟卉的《古曼人》那篇调查报告式的小说,并没有多少故事情节,但却是能让我等读者读完后继续思考——人类是否会像这样下去。
Sorry。废话罗嗦这么多,还没进入主题。简而言之,香水这篇《鼠年》在故事和余味两方面都做的很不错,明显体现出他的进步。
首先,这篇的主人公是香水以及很多读者异常熟悉的“死大学生”模板,所以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先天的优势。香水强悍的语言功力把这个“死大学生”主角表现得很到位,很容易就能让读者以“镜像神经元”,用这个主角的视角,去进入这个故事。配角豌豆和黑炮也塑造的非常鲜活成功,基本就是俺们身边的典型同学。还有教官也能让大家找到军训教官的影子。不得不说痞文青的文字功力强啊,时而青春搞笑,时而痞气,时而又深沉感伤。虽然有哪些搞笑段子,但文字内里基本的色调是灰色的,跟文章所要表达主旨也是吻合的。
情节上,不同时间线、双线推进的手法也是运用的很纯熟,很有长篇的范儿。香水以前的有些文属于炫技,玩弄形式,结果以形害意,妨碍了读者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篇绝对不是如此。在类似于闪回的“前”时间线中,读者了解背景、人物,铺垫情节和情绪;在“后”时间线短暂而又紧张的情节进展中,主角遭遇冲突和揭开真相。两条线的交织也毫不突兀。虽然这种双线手法现在几乎人人在用,但做的好的并不多,香水这篇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范例。
下面要谈到故事本身了,所以不得不剧透了,列位慎看。先来个不剧透的一句话述评:这篇文的故事基本make
sense,也能让读者有所回味,但“余味”不是那么足。
********************剧透慎入*******************************
简言之,这是个死大学生应征入伍去打老鼠的故事,结果发现:一,老鼠有智力进化、二,自己只是个棋子。很多读者说看不懂最后老鼠为什么要去自杀。其实这要怪两个方面,一是香水本身犯了极简主义的毛病,克扣了信息的放送(他自己也承认了);二是如果放出很多信息,真理部也许会封杀这些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文。故事的大背景脉络其实是:某国政府因为和西联的贸易战导致经济下滑,就业困难,于是刻意安排经过改造的基因新鼠出现,让不能就业的大学生应征入伍前去灭鼠,算是以工待赈;等到和西联谈判结束,“新鼠”这块抹布用完,再启动早埋伏在新鼠体内的自杀倾向基因,让老鼠自己去跳海自杀。在灭鼠过程中,主角发现了新鼠的智力进化趋势和产生致人幻觉的能力。
说起来,这篇文是两个内核——老鼠的智力进化vs人类的捕杀,以及国家大布局下个人的微不足道。双核中,第一个“智慧内核”更强劲一点,因为对于老鼠智力的发现是穿插在故事当中的:发现产房、发现宗教崇拜、发现利他主义的社会结构。每次香水都写得让人惊悚又不得不思索。另外有两个细节与智慧无关——雌雄比例不协调导致雄性怀孕,还有新鼠进化出能致人幻觉的能力。第一个无关紧要,第二个纯粹为了推动情节而设置。所以感觉上与“智慧内核”的主旨不吻合,有些突兀。
第二个“棋子内核”玩儿的是隐晦。每次都是隐约透露点信息,欲言又止。比如美女的话,教官的话。你不回头看一遍,还真就错过了。要说这个核是有些讽刺当前时政,算是搭一点边吧,但也并不是那么犀利。因为隐晦的表达,这个核很容易就被忽略,读者也就对前面的铺垫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双核的结合也是较为松散。如果我是香水,我会想办法把双核再捏合在一起点。比如让国家的力量也参与老鼠智力的进化这一事件的发现和操作,等等,具体没想好。其实,就这双核而言,分别都有“余味”,都能引发读者的思索回味。但每一个都分量不足,都浅了点。一加一也没能等于或者大于二。
************剧透结束******************************
我才开始看到《鼠年》就很喜欢,当时我还没看到什么科幻内核呢。为啥?因为香水的语言着实吸引了我。这篇文读了两遍下来,让我更回味的不是智慧和棋子两个科幻内核,而是主角(跟《球闪》一样,主角叫啥都没说)和豌豆的兄弟情(当然基人非要说基情也没办法啊),以及他对智慧生命的那种敬畏之情。这也确实是另一种小说的“余味”吧。
花絮:
香水在文中有一句——“去你妈的母系氏族”。不知道这是不是对最近一两年内幻想类作家集体参与的“XXXX年的母系氏族”系列的一种致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