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贵州应尽快建立“野生华南虎栖息自然保护区”

标签:
杂谈 |
农历虎年之初,国家林业局实施“拯救华南虎行动计划” 。2月27日,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研究员冉景丞等从事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的专家向本报透露,他们正在努力争奔、积极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在贵州建立“野生华南虎栖息自然保护区域”,为拯救濒临灭绝的该物种,逐步推动其野外种群的稳定及自然发展,实现人与野生华南虎的协调共存。
当谈起虎年说虎事时,2月27日,长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工作的专家冉景丞向记者介绍了为什么要呼吁尽快在贵州建立一个“野生华南虎栖息自然保护区域”的原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野生华南虎约有4000只,其中贵州是华南虎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虎经常下山伤害人畜,沿河、石阡、绥阳、桐梓、习水、威宁、雷山、三都、惠水、毕节、铜仁、黄平、荔波等全省有30 多个县(市)都发现和捕到过野生华南虎,甚至连省城贵阳近郊的水田、羊昌、百宜和龙里等处的虎活动相当频繁,当时曾提出“打虎除害”和奖励“打虎英雄”的口号。据有关部门统计,六十年代,全省全年仍可收购虎皮近60---100张。六十年代中期以后,全省野生华南虎的数量急剧下降,分布于思南、石阡、威宁、雷山、三都、荔波等县的华南虎绝迹了。到七十年代,省内的华南虎已为数不多。
1990年,国际专家协同中国做的野生华南虎资源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当时幸存的华南虎数量已仅剩下30只左右,分布地仅残存于闽北、湘西北、赣南和黔东北等地。按照国际惯例,数量在1000只以下的物种,才会被列入濒危的范畴,而华南虎早已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中列居第一位。
1994年以来,在国家和省林业部门支持下,冉景丞担任猫科动物调查组组长,率队在全省展开调查,据调查得知,目前,华南虎在贵州可能有分布的地区还有三处:
其一是在以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的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武陵山区,总面积约为460平方千米,可能有虎活动的区域面积约350平方千米,林区的森林覆盖率约为80%,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都较丰富,应该说是华南虎较理想的生存环境,曾是华南虎主要分布地,近年来在梵净山区发现华南虎的踪迹的机会越来越少。1996年10月,印江县一农民在梵净山区发现虎的粪便及足迹。
其二是在习水县三岔、程寨、土城、赤水市石固、葫市、元厚等地及与四川省古蔺、合江以及重庆市江津交界地带,这里大部分地区人为活动较少,可供虎取食的动物种类较多,数量也较丰富,如野猪、苏门羚等大型有蹄类活动频繁,到处都可见到它们的粪便、足迹等活动痕迹。1998年10月,习水县程寨乡石坎河农民袁钟莉在林缘发现一只虎。1999年初,习水同民镇集中村两猎民(父子俩)在小鱼溪亲眼见到一成年母虎带一幼虎向四川境内走去。2000年6月5日,习水红联村村民赵成杉、赵佳海等人在凉风丫亲眼看到10米之遥处有一只7至8尺长的华南虎,并发现了7个比较明显和完整的老虎足迹。该片区华南虎的分布面积大,约有800平方千米,有虎活动的区域面积约为650平方千米。
其三是金沙县湖水、平坝、冷水河、青池与四川省古蔺交界地带,总面积(仅贵州片)约350平方千米,有虎活动范围面积约为270平方千米。它通过古蔺林带走廊与赤习水林区相通,保证了华南虎的活动范围,这里森林茂密,林区内河流、溪沟丰富,活动于其间的有蹄类动物(如野猪、赤麂等)有一定的数量,基本可以保证华南虎的食源,曾有人在该区的硝洞坡打死一只,重约50多公斤的华南虎。
通过对环境调查后估计,如今,贵州有野生华南虎最多有8—11只(其中习水片5—6只,梵净山片2—3只,金沙片1—2只)。
贵州山高林深、人口密度不高、野生动植物丰富,适合华南虎隐蔽活动,历史上贵州是华南虎最主要栖息地之一。
结合长期的调查实践,冉景丞认为,野生动物都有特定的栖息环境条件和取食对象,生存条件的改变和食物的缺乏,就会引起种群的迁移、减少,甚至灭亡。因此,保护华南虎的生存环境是华南虎保护的重要内容。
野生华南虎生境保护的最佳办法是在有华南虎活动的地区建立华南虎栖息自然保护区。在建立华南虎保护区时,还必须考虑到生境类型、猎物密度、可能致死的因素,以及虎的种群结构等,若其中任何一个因子对华南虎的生存不利,就应该考虑扩大保护区的范围。
所以,建议有我省主动牵头,携手川、渝,将赤水河流域相连区域全部划为以保护野生华南虎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统一管理或协调共同管理。在自然保护区内的一些生产用地(农业和林业)和草地,应改变林业活动,为有蹄类动物提供可靠的隐蔽和多样的食物,以改善和拓展野生华南虎及其猎物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希望让近20年未见野生华南虎再现人们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