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迈克尔-杰克逊两个新闻--觉知心理沙龙

标签:
迈克尔杰克逊健康教育智慧心灵佛学培训情绪心理 |
分类: 觉知心理学 |
阅读下面的关于迈克尔·杰克逊两则新闻,并讨论:
1,你有什么心理感受和想法?2,
讨论原则:
1,观点无对错,也无标准答案;就象生活一样。
2,阅读和分享观点请保持觉察,尽量不要做无意识的阅读和分享。
3,讨论这个主题不是目的,觉察自己的认知和对信息的认同才是目的。
4,我享受了他的音乐和舞蹈。再次向迈克尔·杰克逊致敬!
http://news.beelink.com.cn/20090630/2681307.shtml
1992年,已经成为“流行天王”的杰克逊与钱德勒成了好朋友。1993年8月,钱德勒告诉精神医师杰克逊与他发生了“性关系”。在父亲埃文提示下,钱德勒对杰克逊提出指控,“娈童案”爆发。警方对杰克逊的梦幻庄园展开大搜查。随后,杰克逊与男孩的家人达成庭外和解并支付了2330万美元的赔偿金。协定中,杰克逊否认自己犯有任何罪行,尽管杰克逊自始至终都坚称自己是清白的,但是外界对他的非议铺天盖地,杰克逊此后一直无法摆脱这起事件对其演艺事业造成的影响。
钱德勒说:“现在我头一次感到不敢再说谎了,杰克逊没有对我做任何事,一切都是我父亲为了摆脱贫困说的谎话。”
迈克尔杰克逊被揭穷史:女儿生日无钱买气球--穷困潦倒
http://www.gxtv.cn/news/20090629/news_1510141247801.html
http://www.gxtv.cn/uploadfile/news/soft/2009629/200960187561462136.jpg
沙龙刚开始,我简单描述了这两个新闻希望大家分享看了这两条新闻有什么感受以及判断这两个新闻的真假。有人直接提问:“为什么要讨论这条新闻,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我心理暗喜,有人首先质疑我们为什么要讨论一个看起来和我们不相关的新闻的意图何在。
2,问题:你相信迈克尔·杰克逊穷困潦倒,给孩子购买气球的钱都没有了么?
A观点:他住得起别墅,如何买不起一个气球?这个新闻是假的,至少结论是假的。
B观点:迈克尔·杰克逊多可怜呀,连气球都买不起。
C观点:也许迈克尔·杰克逊认为买气球不重要呢,他也许觉得送孩子别墅做生日礼物更好吧。
D观点:保姆说的是真话么?她是为了宣传自己吧?或者保姆自己乐于给孩子买汽球。
E观点:事实真相我不知道,无法判断。
3,问题:
A观点:我认为既然迈克尔·杰克逊已经过世,大家既然都喜欢迈克尔·杰克逊,他为了满足大家的幻想,干脆再做个否认。
B观点:十多年前我就不相信迈克尔·杰克逊侵犯了那儿童。而且迈克尔·杰克逊和解付款的时候有个声明:我虽然付钱,但我并无侵犯儿童。
C观点:这个孩子太坏了,害死迈克尔·杰克逊,从那件事情以后迈克尔·杰克逊被多次起诉打类似的官司。
D观点:究竟哪一次是撒谎,我不知道,我无法知道事实真相。
4,问题:大家觉得迈克尔·杰克逊幸福么?
A观点:我认为他幸福。他很讨厌父亲,为了和父亲划清界限可以做很多整容,他想做什么都可以实现,所以他幸福。
B观点:我认为他不幸福。他很讨厌父亲,为了和父亲划清界限做了很多整容,他哪里幸福呀?!
C观点:我认为他幸福,他获得那么多歌迷的喜欢,他是成功的,他很幸福。
D观点:我认为他有时候幸福,有时候不幸福。
E观点:幸福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对幸福的标准都不同,如何讨论迈克尔·杰克逊是否幸福?
F观点:我不知道迈克尔·杰克逊是否幸福,因为我获得信息都是从网络得来的,我没有和他亲自沟通过,问过他的真实感受,我不知道他是否幸福。
小结:
1,任何信息,任何认知,包含观察者和所观察的对象两部分。
2、我们接受信息具有选择性注意特点,无法做到全观;
3、语言、文字信息表述具有时间、空间的有效范围,无法做到全面和精准。
4、对迈克尔-杰克逊的信息更多来自记者,来自网络,来自迈克尔-杰克逊的视频表演;记者的信息来自保姆或者虐童案的主角,不是来自迈克尔-杰克逊本人;语言文字也无法全观,无完全客观之说,不同的记者写出文章带有的情绪也是记者的需要。所以我们能够确认信息的真假么?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人的真相么?我们可以讨论迈克尔-杰克逊到底是否幸福么?
5、对迈克尔-杰克逊的新闻的讨论我只想让了解我们多么容易被催眠,多么容易轻而易举的认同一个信息,多么容易为一个无法确认真假的信息发表观点,认为自己是对的,批评别人是错的;很多时候,这些讨论无关于真相,只投射出我们内心的观念和情绪感受而已。
6、对信息,选择认同、不认同,还有一个无所作为,观察就好了。
推荐阅读下武志红的这个文章:谁杀死了迈克尔·杰克逊——MJ死亡之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