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湖之现象:选择做圣洁天使的代价

(2009-05-22 19:21:44)
标签:

心理

婚姻

心灵

培训

教育

杂谈

分类: 觉知心理学

一30几岁的女友,和我诉说她很辛苦,很累,她用尽了力气付出和牺牲。6年前老公有外遇,她选择了原谅。最近她感觉老公要再次出轨。她无法完全信任他,却责备自己心理这样怀疑老公对他很不公平。她说:
“我不想伤他,即使他真做了对不起我的事,只要他健康、快乐、也行。我是一个母亲,我不会因为这些而影响到他。”

“我一直要求完美,特别是感情上。我内心一直很骄傲,可他确实给了我打击。”

“虽然我们好象感情很好,我很努力了。我从来不提,也很尽心做好自己的事。”

“在现实社会中,我一直很尽心对待每一个人,我没有苛求过任何人,尽管对自己很苛刻。”

有时候喜欢做白日梦,不怕你笑话,我喜欢看言情夫小说。”


湄表姐:我想分享一些理念给这为女朋友:


第一,对自己苛责的人是无法对别人真正宽容和付出的。苛责自己的习惯多来自童年被抚养自己的亲人主要是父母的严厉对待,父母苛责孩子,孩子内摄学会了苛责自己。孩子长大了会把这个方式投射给自己的爱人,要么苛责爱人,要么继续委屈自己苛责自己无原则的服从爱人,但内心却充满了压抑的愤怒和委屈。当然,对孩子可能也沿用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方式。这个方式心理学叫内在关系模式,所谓个人的人格。

 

第二,要求自己完美或者感情完美的人内心世界里有部分心态(称为子人格)是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孩子看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很明确的用好人或坏人的观点来看世界看人,并用童话世界来安慰自己。现实世界里是没有完美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诸行无常。每个人都有所谓优点和缺点,不如我意的地方,包括我们的父母,爱人也同样。追求完美者是拒绝长大的孩子,喜欢活在童话世界里,却拒绝睁开双眼看到真实的世界。宁愿不接受真实世界而痛苦或者愤怒。

 

第三,一个清白的天使,只付出、自我牺牲和不求回报的人会让平凡的人感到罪恶和无以报答,但人之间不平衡或者根本无法平衡的时候,另一方也许选择逃离。爱在基本保持平衡的互动才长久。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认为,一个和谐的关系,接受和付出应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我付出,你接受。这时,接收者既会感觉到被爱和快乐,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内疚,这内疚会指引着一个人反过来做付出者。并且,付出要比接受的多一些。这样以来,两个人在一个关系中会不断处于一个动态的流动中,而生命就会在这个过程中紧密相连。

 

第四,爱不是感觉,而是一种行为。真爱是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真爱也助长个体的责任感。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督促。不合理的给予和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给予者以“爱”做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回事情。我们真心去爱某个人,是因为我们需要去爱别人;我们生儿育女,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渴望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爱的爱,能够使自己更为完善。

想和这个女友说:先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宽容自己先。

声明:本人观点时效性仅限于当下写作一刻。任何理念切勿当信条理解。真理来自个人觉察和了悟。你具有认同、不认同、接纳不同的自由和权利

2008-12-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