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生活情感杂谈 |
分类: 衣食住行 |
散文:妈妈您若安好便是晴天
妈妈今年77岁。在我的记忆中,身材不算高大的她似乎是铁打的躯体,从来没生过大病。就算是爸爸逝去的那年,也没能摧垮她的柔弱之身。
自小见证着妈妈是个勤劳、能吃苦、不太善言的农家妇女。白天在生产队劳作了一天的她,晚上还要到外公家帮忙捻棉条以备纺纱用,常常是我在长凳上睡着了,妈妈背我回家。
养育5个孩子的重任落在年轻守寡的妈妈肩上,可想而知,在靠工分换粮食的年代,有多艰难。可我从来没见妈妈落泪,没见过她叹息一声,看到的只是她不停劳作、埋头苦干的高大身影。
5个孩子长大出息了,岁月的痕迹也刻满了妈妈脸庞。头发花白了,行动也略显迟缓了,可爱劳作的好习惯始终没改变。我每每回娘家,看到的不是她在店面忙碌卖油给街坊邻里,就是挑拣那些劣质花生米,或是帮着榨油,忙前忙后。虽然请了工人帮手,她还是闲不住,怎么劝说她也听不进。
结果惹祸了。就是在去年,她自己一人搬运花生米时,一不小心头上碰墙肿起个大“鸡蛋”,当时她也没告诉儿子和媳妇,只是自己拿药酒擦擦了事,事后也没什么不良反应。到今年11月,妈妈右脚走路好像用不上劲,有点拐,都几天了她也没当回事。还好邻居看见提醒她说,英姐,你的脚怎么啦,好像有点不对劲哦。这下她才引起注意,赶快告诉儿子。
我的弟弟马上带她到县人民医院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妈妈脑子左半部堆积的淤血就像一弯半弦月,压迫着神经。医生说,病人必须马上做手术,要不轻则可能导致半身瘫痪,重则窒息死亡。这时的我,简直吓呆、吓懵了。
看着入院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病情每分钟都在加重。入院时还能自己走路上厕所、自己吃饭,才过了半天呀,就算是我搀扶着还跌跌撞撞,用汤匙舀饭也送不到嘴边了。
我强忍着泪水,和弟弟及3个妹妹商量并达成共识:手术是拯救妈妈的唯一选择了。听着医生手术前的风险解读,我和弟妹们悬着心更是揪紧了几分。
11月26日下午3点,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时刻,妈妈被推进手术室做脑部微创手术。我们再次听着麻醉师的风险述说,我们脆弱的心灵再次被蹂躏。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我仿佛听见了自己紧张不已的心在嘭嘭嘭狂跳,思绪更是飘向了家乡。
自小听奶奶说过,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巾帼英雄的冼太夫人是十分灵验的,时时保佑着岭南子民们有求必应。我双手合十,面向家乡,在心里千万遍祈祷,祈祷万能的冼太夫人保佑妈妈手术顺利,我在心里默许,妈妈手术顺利成功,我一定到冼太夫人庙捐上香油钱表示谢意。
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就像过去了一世纪那么长,分分秒秒都在吞噬着我和弟妹们的心灵,分分秒秒都在考验着我和弟妹们的意志。我此刻强烈感受到妈妈的安危于我是多么重要,我始终坚信,妈妈吉人天相,一定能跨过这道坎。
主刀医生出来了,我和弟妹们蜂拥而上。看见医生捧着满满一杯抽出来的淤血并说手术相当成功时,我和弟妹们如释重负,心里压着的大石一下子落地。
又是2个小时过去,手术室的大门徐徐打开,看着躺在滑轮睡床上的妈妈已经清醒,右手已经能灵活抬起,此刻,我和弟妹们多想击掌大声欢呼,妈妈,您是最棒的!您若安好,便是晴天。
十三天的治疗,看着一瓶瓶输液流进妈妈血管,熬好的一碗碗滋补汤水送进妈妈口中,坚强的妈妈康复得非常理想。脸色红润了,身体有力气了,再次检查,脑部的淤血全部清除,吸收干净,行动自如,连主刀医生都忍不住竖起拇指称赞并大声宣布,亞婆你随时可以出院了。
妈妈,我坚强的好妈妈!是您的一直劳作练就了硬朗体魄,是您的顽强意志战胜了可恶病魔,是您的善良勤劳感动了冼太夫人保佑,是科学进步,医学昌明助您轻松度过难关,是医生的精湛医技给了您再活百年机会。
祝福您,我的好妈妈!我爱您,您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