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影评韩国电影原创杂谈 |
分类: 娱乐万象 |
看《幸福不是顺从》反思望子成龙心态
看韩国电影《幸福不是顺从》,开始我未看剧情介绍,光看影片名就主观的认为应该是部情感片,结果该片讲述的是,在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里,不仅成年人生活紧张,读高三即将面临考大学的孩子们更承受着重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渴望能摆脱重压,于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抵抗大人的高压政策,甚至还有芸熙用极端的跳楼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生命来抗衡唯成绩论英雄的惨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显赫门庭,不光是中国父母的几千年情结,其实是全世界父母梦想延续的使然。
故事中的女主角李芸熙(李美妍饰)是个文静的乖乖女,不仅学习成绩好,人也长得漂亮,班主任喜欢,更是班里不少男生在暗地里追逐的对象。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期中考试取得班中第一名,学校全级排第六名的乖乖女,当拿着成绩单回到家中,不仅得不到妈妈半句肯定赞扬的说话,还板着脸要求女儿下次考试的成绩一定要再有所提高。
在芸熙妈妈眼里,孩子只能是学习的工具,一切她认为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芸熙都不可以拥有。音乐不能听,玩耍不可以,与同学交往更不能,甚至要她连喜怒哀乐的人之常情都不能拥有,这些都被妈妈苛刻的认为是在浪费时间。
每天芸熙就是从学校到家里,家里到学校的两点一线式机械生活。不是在学校学,就是回到家里再挑灯夜读,一天到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芸熙要顺从的喝下妈妈为她熬制的解除疲劳的中药汤;要顺从的被妈妈开车送到校门口而不能自己走上一段路放松、放松;会顺从遵守妈妈告诉她不能做的所谓一切……。可正是基于妈妈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严格呵护,芸熙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进步,反而从全级排名第6跌到32名。
看到公布成绩的此刻,芸熙的心里一定是怕极了,尽管她已经尽力、紧张到流鼻血。她怕老师同学投来讥笑嘲讽的眼光,怕妈妈严苛的眼神与犀利的批评及无尽的升级要求。她的双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沉重,久久徘徊,不敢也不想回家。夜幕低垂,内心几经挣扎折磨的她终于鼓起勇气摁响家的门铃,可迎接她的不是妈妈安慰鼓励的熨贴心声,而是劈头盖脑的责骂。
同学们的压力不仅来自父母,更来自老师。班主任看到全班平均成绩在全级排名最后,一声声“要死啦、痛心啦,又是倒数第一”的哀叹,一句句“比上次成绩下滑的同学,你们要转告家长,请他们一定要来学校!”的责备,令同学们无形中百上加斤,压力山大。
看到这熟识的场景,让我想起儿女读高中的时光。我何曾不是芸熙妈妈的翻版,心里想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眼里盯着的也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孩子,我可以放弃不看电视,为了孩子我可以不顾白天上班的疲劳陪读到凌晨。每时每刻都恨不得孩子有三头六臂,龙马精神,恨不得孩子能战胜所有同学,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可我们做家长的,很多时候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是一厢情愿的把自己望子成龙的希望、寄托转介到孩子身上。
剧中的芸熙同学终于崩溃了,她走上楼顶,看着眼前与自己毫无关联的多彩缤纷世界,她不再留恋,她终身一跃,用结束自己短暂而年轻的生命来逃避这个被她称为可怕的世界。
家长们,请看看芸熙在遗言中发自心底的最后呐喊:
我不要做第一,也不想做那种只会念书的学生,我有自己的梦想……
我是人,我不是机器人,也不是模型,更不是没有感情的石头。
只有读书才能幸福吗?只有读书才有出息吗?
不过妈妈,因为成绩,子女会讨厌爸妈,因为成绩,朋友之间会彼此防备、排斥,这样还认为我会得到幸福吗?
上帝,为什么创造了这可怕的世界,老师,为什么要我们接受这可怕世界,幸福毕竟不是成绩所能左右的……。
孩子的呐喊,彷如还在风中呜咽回旋,现实中的家长、教育工作者们能从故事中得到哪些警醒、启迪?
望子成龙没错,但家长、老师们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教育方式、教育目的能否转变?我想,电影的宗旨,也是希望芸熙的悲剧在现实生活中不再重演,是希望孩子们的幸福不再被家长绑架,是希望孩子们不单是做顺从家长意愿的那个“听话”机器人。
每天芸熙就是从学校到家里,家里到学校的两点一线式机械生活。不是在学校学,就是回到家里再挑灯夜读,一天到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剧中的芸熙同学终于崩溃了,她走上楼顶,看着眼前与自己毫无关联的多彩缤纷世界,她不再留恋,她终身一跃,用结束自己短暂而年轻的生命来逃避这个被她称为可怕的世界。
老师们看着楼下载着芸熙的灵车从眼前走过,多少惋惜,多少反思凝固在窗前。
不知道是韩国电影之故,还是什么的,这部电影连张海报也没有,我只能在视频中截图,因而不太清晰。请亲们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