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桃姐影评原创杂谈 |
分类: 娱乐万象 |
诠释人间大爱的《桃姐》
《桃姐》是部香港电影,当年播出后曾获香港第31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剧五项大奖,可谓大满贯收官。
《桃姐》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桃姐(叶德娴饰)这位老人为少爷罗杰(刘德华饰)的家族整整工作了六十年,伺候过老少四代人。而今年逾古稀的她却突患中风,过惯饭来张口、衣着无忧日子的少爷罗杰突感迷茫,要忙于工作四处奔波的他无暇顾及,只好把桃姐送去老人院,从而演绎了一段平凡却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
桃姐终身未嫁,年轻时不乏追求者。她没有亲人,作为仆人她尽心尽责为少爷家服务胜似主人,用现在时兴的说法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看她上街买菜为了省几个小钱与摊贩讨价还价,看她大热天穿上厚厚棉衣走入小贩冷库就为了挑几个最好的蒜头……;
当少爷说想吃卤水牛舌,桃姐就默默准备;
当她在养老院康复后与少爷回家取衣服而翻出那些珍藏物件,讲述了当年少爷出生后哭足一百天,每次都是桃姐用背带背着少爷上街才会止住哭声,视如己出的深情回忆、有趣往事;
而少爷罗杰在桃姐入住养老院后,不管工作多忙,一回到香港,马上就到养老院探望桃姐,并搀扶着桃姐逛街、到小饭馆吃饭,还当着外人面直呼桃姐为干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当罗杰妈妈(内地演员王馥荔饰)从美国回到香港,带上炖好的燕窝去养老院探望桃姐,并给桃姐零花钱,桃姐不忘自己是仆人身份,执意不肯收受,最后罗杰妈又将自己脖子上的围巾给桃姐戴上;
当桃姐再次生病,只能坐着轮椅与少爷罗杰家第5代相见,主人家拍摄全家福时,毫不犹豫将桃姐推至家人中间,一起定格暖暖亲情、欢乐时光……。
当镜头推至那边厢,在养老院里,却有子女移民国外后,从未来探视过老人,让老人领政府综援金度日;还有子女就在身边,却为了谁出钱多少赡养母亲而争论不休引致不和,老人连春节都不想回女儿家过年的可悲案例,与少爷罗杰对桃姐的悉心照顾形成鲜明对比。
电影没有刻意的煽情催泪,导演许鞍华用女人独有的细腻手法,通过运用生活中N多看似不起眼的平凡细节,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位有着典型中国传统优良品格: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毫无怨言、贤娴淑德,令人无比尊敬的桃姐形象。而少爷家对桃姐的知恩图报,对桃姐生病后的无微不至、不离不弃照顾,让桃姐安祥地走向天国,主仆间几十年的情谊、人性的光辉像润物细无声的滴滴春雨温暖着观众心田,让人眼眶不自觉的充盈着感动泪水。
影片还揭示了早前香港社会一个更严峻、更普遍的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老年社会的来临,养老院的严重不足,而且多数属私人企业,为了节约成本,设施简陋,护理人员偏少、素质参差不齐,监管不到位背后衍生的猫腻,让本该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养老院成了利益链的受害者。
影片还直视了另一个不容忽视却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子女因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老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养老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意味着卸包袱。作为晚辈,就算再忙都要尽量抽时间多到养老院陪伴老人。都说人老了像小孩,除了问候,还要带上好吃的给老人解解馋,哄他们开心。做子女的千万不能以工作忙为借口常年不到养老院探视老人,这不仅有违社会公德,更对不起生养自己的父母亲。
影片里桃姐六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尽责付出,少爷家成员拥有的感恩图报传统美德,让桃姐度过了晚年的最后时光。这浓浓的主仆情,不是亲人,却视如亲人,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在倡导的正能量么?!
《桃姐》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桃姐(叶德娴 饰)这位老人为少爷罗杰(刘德华 饰)的家族整整工作了六十年,伺候过老少四代人。
而少爷罗杰在桃姐入住养老院后,不管工作多忙,一回到香港,马上就到养老院探望桃姐,并搀扶着桃姐逛街、上饭馆吃饭,还当着外人面直呼桃姐为干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电影没有刻意的煽情催泪,导演许鞍华用女人独有的细腻手法,通过运用生活中N多看似不起眼的平凡细节,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位有着典型中国传统优良品格、令人无比尊敬的桃姐形象。而少爷家对桃姐的知恩图报,对桃姐生病后的无微不至、不离不弃照顾,让桃姐安祥地走向天国,主仆间几十年的情谊、人性的光辉像润物细无声的滴滴春雨温暖着观众心田,我的眼眶也不自觉的充盈着感动泪水。
非常感谢轻博客小编楚乡悠士将花花博文推荐至轻博客文字标签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