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博物馆感受羊城交通设施巨变(图)

标签:
旅游广州越秀山原创摄影杂谈 |

在广州博物馆感受羊城交通设施巨变
早春时节,花花在周末徜徉越秀公园,无意中邂逅广州博物馆,亦即镇海层楼所在地,好奇心使然,很想再次进去看看。虽然在外面都能看见镇海层楼正搭架维修不能登高望远,俯览广州美景,但一问还是被告知要买门票。
10元的门票不能算贵,但上去后看到的只是些昔日御外敌的大炮筒横陈。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的侵蚀,似在诉说昔日辉煌战事。没有只言片语的介绍,只能拍几张pp权当记录了。
不甘心就这样走开的我,忽而发现有一门口可以进去,结果让我看到了广州的公共交通史料展。
环顾四周,展厅很小,展出的实物模型也不多,而且只有我一个观众独享,啦啦啦。
展出在这里的交通工具,从最早的人力车,一步步发展到后来的公共汽车、有轨、无轨电车,超长汽车、双层巴士和在今年正投放使用、颇受市民追捧的敞篷观光双层巴士。扬手即停的的士,已四通八达、安全舒适快捷的广州地铁,水上轮渡。突飞猛进、日臻完善的广州公共交通设施,不仅给本地市民提供了越来越便捷的出行条件,让市民的休闲消遣活动半径越来越大,还让外地来广州公干或探亲访友增进感情,登高赏景放松心情的游客变得越来越容易了。
除了交通工具的实物模型展出,还有用于各个时期的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纸质车票;用于印制这些票据的模具;还有不同年代司乘人员穿着的工作服和图片展示。
我虽然不是广州市民,但因女儿在广州工作并落户广州,我到广州探望女儿也常常能体验到广州先进交通工具的便捷。当我要出外游玩时,女儿给我一张羊城通卡,无论是乘坐公共汽车、打的是,还是坐地铁,羊城通卡一伸,“滴”一声就完成交费,既不用带零钱找续,又快捷方便安全。
80年代在广州读书,看见每辆公共汽车都要配备至少1个收费员甚至更多,负责逐个催收乘客的车费,报上落站,既累坏工作人员,还可能引发矛盾冲突。看现在的公共汽车,已完全不用乘务人员,就一个司机搞掂,既监督乘客投币、读卡,又行驶司机职责,提醒乘客上落站已完全电子化。最新投入使用的敞篷观光双层巴士,不仅一时成为社会的聚焦点,更是当地市民、外地游客争相搭乘观光赏美景的最新体验。还有穿行在珠江河面上的轮渡船,以及夜幕降临、华灯绽放后的珠江夜游,当你站在慢慢前移宽阔游轮的顶层上,两岸高大、鳞次栉比建筑物的灿烂灯火一定迷惑住了你的双眼,南国夏日习习凉风将会撞开你的快乐胸怀。
再说说舒适安全的地铁交通,成广州市民上下班、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宽敞、全天候空调开启的候车室,冬暖夏凉,上落扶手电梯快捷省时省力。5分钟一班次的密度,想去那里就那里,方便极了,连我都爱上了坐地铁。这不,上次游览完越秀山在中山纪念堂站坐地铁回黄花岗站,其实只有2站路,结果因为人生地不熟,未听清楚工作人员的指点,坐了十几个站跑到火车站去了,免费游了一回地铁车河,回头想想都觉得好笑。
社会总在向前发展,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民生大事,特别是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州,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交通设施的配备也是最新最棒的。
参观广州博物馆,感受广州城市交通设施巨变,也切实体验了一把搭乘广州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无穷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