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武汉黄鹤楼原创摄影杂谈 |

感谢博乐孙鹏将花花博文推荐至草根名博首页衣食住行栏目
登高黄鹤楼感受天下第一风采
春日的江城早晚还颇觉寒意,看姐们们穿着厚厚衣服出行就知道了。晚上住在离黄鹤楼不远的旅馆里,目的就是为了第二天节省时间方便游玩吧。
黄鹤楼,还在孩提读书时就从书本上云游了。对黄鹤楼的初始印象,特别深刻的要算大诗人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绝句里描述的壮观雄伟了。
晚上,站在高高的旅馆房间从窗外眺望,只见万千彩灯把黄鹤楼雄姿勾画得清晰如同白昼,金碧辉煌,照亮了半个城市夜空,就像近在咫尺,瑰丽夺目,不愧是历朝历代江城地标性建筑之一,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脍炙人口诗篇的抒情之处。
沿着黄鹤楼石雕牌坊群行走,座座器宇轩昂、风格各异、凸显中国精湛传统建筑文化的牌坊高高耸立,映入眼帘。细看用青灰石料砌成,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的四座牌坊上,每块正背两面各镌刻了一句描绘黄鹤楼四季景色的四言诗句,方知道是示意黄鹤楼春夏秋冬四时风景的四季牌坊。
公园石牌坊中最高大宏伟的一座是“岳飞功德石雕牌坊”,位于黄鹤楼公园中岳飞景区的最前端。
只见三重牌楼,楼顶屋脊两端门饰鸥吻咬脊,檐角微翘,檐下有捅梁龙头。牌坊选用白色大理石精雕而成。主楼檐下匾额上正背两面分别阴刻“精忠报国”与“功业千秋”八个绿色大字。正间匾额下的大花板和两侧次间的花板上浮雕“九龙壁画”、“二龙戏珠”、“石雕麒麟图”气势恢宏、生动形象,趣意盎然。四根立柱的下部,正背两面均嵌有4个造工细腻、威武雄壮、栩栩如生、相对而视的石狮子,整座牌坊造型素雅庄重,气宇轩昂,肃穆威武,令人肃然起敬。
不远处,向往已久的黄鹤楼雄姿已出现在视线内,我加紧了前行脚步。
站在高高的蛇山峰顶上,江城一览无余。薄雾轻罩,眼前景物若隐若现,让人有飘飘欲仙感觉。晨风倘漾,丝丝寒意吹拂旅途疲惫。一路观赏,一路听导游介绍,黄鹤楼的兴衰故事已深深烙进脑海里。
抬头仰望,重建于1981年的五层高黄鹤楼,烟褐色外观,更显厚重、壮观、雄伟。琉璃金瓦、斗檐高企,风铃轻摇,叮当声不绝于耳、蔓延开去,似在诉说久远年代故事。
沿着楼道内拾级而上,只见每层楼内壁镶嵌着精美木雕黄鹤图。个个黄鹤修长的脖子,舒展的双翼,舞动的翅膀、在祥云间高飞的美态,令人百看不厌。
楼内展示的《历代黄鹤楼图》红木巨屏,重达2.6吨,熠熠发光、一股淡淡红木清香扑鼻而来。巨屏整体结构采用明式榫卯,历时三年,由六十多位能工巧匠,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技法,按我国界画大师游新民先生所供线描作品,以及紫龙阁制图资料精雕而成。
屏内雕刻的是历代黄鹤楼的兴废,浓缩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史。集中展示了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楼宇的壮观雄姿,据说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红木巨屏呢。
站在黄鹤楼上俯视,江城栋栋高楼林立,城市发展一日千里,道路车水马龙繁忙景象,尽收眼底。向东眺望,浩荡长江奔腾不息、滚滚向前,在三楚腹地与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伟姿。
黄鹤楼,之所以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楼”,不仅是因为其建筑年代久远与兴衰传承,还得益于历代文人墨客精彩诗句烘托。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使黄鹤楼名声大噪。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美誉奠定了基础。
登高黄鹤楼,走进时光隧道,吟诵重温先人诗句,感受“天下第一楼”风采,美哉。
只见三重牌楼,楼顶屋脊两端门饰鸥吻咬脊,檐角微翘,檐下有捅梁龙头。牌坊选用白色大理石精雕而成。主楼檐下匾额上正背两面分别阴刻“精忠报国”与“功业千秋”八个绿色大字。正间匾额下的大花板和两侧次间的花板上浮雕“九龙壁画”、“二龙戏珠”、“石雕麒麟图”气势恢宏、生动形象,趣意盎然。四根立柱的下部,正背两面均嵌有4个造工细腻、威武雄壮、栩栩如生、相对而视的石狮子,整座牌坊造型素雅庄重,气宇轩昂,肃穆威武,令人肃然起敬。
抬头仰望,重建于1981年的五层高黄鹤楼,烟褐色外观,更显厚重、壮观、雄伟。琉璃金瓦、斗檐高企,风铃轻摇,叮当声不绝于耳、蔓延开去,似在诉说久远年代故事。
古铜鼎,清光绪十年,黄鹤楼遭受火劫焚毁,仅剩此物。很珍贵呢。
楼内展示的《历代黄鹤楼图》红木巨屏,重达2.6吨。熠熠发光、一股淡淡红木清香扑鼻而来。巨屏整体结构采用明式榫卯,历时三年,由六十多位能工巧匠,运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技法,按我国界画大师游新民先生所供线描作品,以及紫龙阁制图资料精雕而成。
沿着楼道内拾级而上,只见每层楼内壁镶嵌着幅幅形态各异、精美木雕黄鹤图。个个黄鹤修长的脖子,舒展的双翼,舞动的翅膀、在祥云间高飞的美态,令人百看不厌。


站在黄鹤楼上俯视,江城栋栋高楼林立,城市发展一日千里,道路车水马龙繁忙景象,尽收眼底。向东眺望,浩荡长江奔腾不息、滚滚向前,在三楚腹地与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伟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