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掌握自己命运的翅膀

标签:
文化残疾人先进个人事迹残运会原创摄影杂谈 |
插上掌握自己命运的翅膀
文/摄影/冰花花
一个个自强不息模范,一个个精彩感人拼搏故事展现。影剧院内听众时而鸦雀无声,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可听见;时而掌声雷动,被台上精彩故事感染;时而泪流满面,为他们的艰苦经历心酸。
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富明慧,别看他站在三尺讲台上流利书写、挥洒自如,带博士、搞科研、出论文,一样不少,其实他已失明十年。为了完成教学与科研任务,他通过学习掌握了电脑语音软件,多了一条信息来源渠道和工作手段;为了讲好每一堂课,他用于备课的时间是其他教师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近十年来,他指导博士生3人,硕士研究生6人,主持了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同时还参加十余项其他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为了做好盲人协会主席工作,他从学习盲文开始,到摸索钻研发明“半方盲码输入法”,并将此发明专利无偿地提供社会。
一桩桩、一件件,成功总是青睐那些追求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人。不管他残疾还是四肢健全。
广州润衡软件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辉民,自小聪颖过人,1978年初中毕业参加高考就上线,可那时大学不招残疾人,只能与大学无缘。1980年高中毕业后再次高考,尽管成绩是全校最好,超过录取线100多分,如果是健全人,北大、清华他都可以任选,然而因他必须拄着一根拐杖走路,最终连最普通的大学都进不了。
他曾沮丧、绝望,可他听从了老师规劝:“对于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上大学并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在人生道路上,条条道路通罗马,而不是自古华山一条道。”
他幡然醒悟,从此走上自学成才之路。他用1年半时间,修完3年电大微电子专业课程,提前毕业。被校长推荐,让他有机会进入国家航空计算机研究所,尽管当时是一名临时工,可他的命运从此改变。
为了打下软件研究基础,他如饥似渴学习,从18岁起就再也不睡午觉。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本10几万字的英文版《交叉汇编系统技术》别人一直都翻译不了,他只用1个月就搞掂。牛刀初试,证明了他的出色能力。
1983年,为了完成一批出口软件设计任务,他从全所1000多人中被选中成为4人课题组成员之一,为国家创汇121万港元。
一个个课题被攻克,一个个项目在完成。他心怀志远,毅然放弃稳定工作、优越待遇,下海创办自己的公司,不仅赢得人生第一桶金,还慷慨回馈社会,用自己的财力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近七年来,他个人捐赠的现金、电脑等价值超过30万元。
他说得好,残疾人最需要的不是同情与特殊照顾,而是平等的竞争机会,还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是呀,现在社会上对残疾人连起码的同情与帮助都做得不够。据我所知,在本市一些单位,连文件规定如果不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就要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都不予支持,能拖即拖。与孙辉民相比,这些单位的领导显得是何等丑陋了。
的是唤起人们对残疾人事业的足够重视和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当人生道路上遇到种种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想想这些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和他们比比,你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朋友们,插上掌握自己命运的翅膀吧,自信地翱翔在广阔蓝天上,搏击风雨,拥抱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