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四季分明北方生活的我,照理说是应该对这里的气候以及物产最为熟悉不过了。但世上从来都会是人无完人的,谁都会有因一时疏忽而出现顾此失彼的落空时候。这不!在近日在闲暇时我猛然想起,自己好像是有些年头没有吃过脆枣和京白梨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不可原谅的遗憾,至少也是不可迁就与姑息的错误。
旱枣涝梨从字面上让人并不难理解,赶上干旱的年头,对于喜沙耐旱的枣树结枣挂果来说:可谓是并无大碍,反而是因势利导落个正合适的结果。品尝青红色的脆皮红枣,那叫一个甜,里外都给人一个透着甜到极致的感觉来。你要是吃到嘴里不介意的话,尤其是自身上带有虫眼的枣,论其甜度,毫不夸张的说:你若是能亲口品尝过后,就算没白到这世上来过一趟。而作为涝梨,顾名思义是指在雨水大的年头里,梨树上挂满硕果累累的丰收产物。京郊门头沟区产的京白梨就算是颇具特色的上佳果品了,形似棒球大小的梨子,这个顶个的都是薄皮嫩肉、汁多爽滑、且甜酸适度,只是因产量有限,不便被大众所品尝。
再说这撼枣落梨,其实是指收果时采摘的方式。过去,有枣树的人家都知道,用杆子打下来的枣成熟的程度都会有所不同,而撼动树身摇晃或是被风吹下来的那些枣,则都是自然成熟的,论起枣肉的甜度和口感,便可想而知了。汁多味美含水量充足的梨子就不能用打枣的方式来收获,只能借助梯子登高去逐个采摘,让体型硕大外观饱满的梨子轻轻落地,拿捏搬运时都像是在倒腾生鸡蛋一样精心才行。在口对口相传的农谚里,不但充满了许多人生智慧,还富含着极其深奥的哲理,看似普普通通的一句话里,都包容着许多耐人寻味的知识和学问。
众所周知,枣是用来补气养血的上佳食品,同时还物美价廉,经常吃些适量的红枣,可以促使达到人体养生保健的功效。难怪人们在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来补养身体,红枣无论是生吃或是熟食,还是煲汤和熬粥都具有补充营养的作用,也是上苍赐给我们的绝佳食物。此外,产于门头沟军庄孟悟村的京白梨,早在清代曾作为上等果品进贡朝廷,解放后,多次被选为国宴用品,享誉海内外。京白梨每年立春开花,处暑摘果。果肉中含大量葡萄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消暑,解渴,润肺,健胃之功效,是老少皆宜的保健佳品。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但梨属性寒凉,一次不要吃得过多。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吃生梨,可把梨切块煮水后再食用为宜。
知识的获得,不在于多少,而重在实用性。年轻时为获取知识的人都在拼命努力地学习,常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与学问,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便会发现自己有时知道的事情太少了,甚至是不够用,人生需要活到老且学到老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