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趣相投且意犹未尽

标签:
太极推手文化 |
随着冬去春来,天气开始逐渐回暖了。夜长昼短的自然现象也随之而改观,早起晨练的人日渐增多了起来,在园区里较为空旷的场地上,健身养生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活动着自身的四肢与躯体。运动的热潮是逐日增温,并且还是一浪高过一浪。
算是出于自己的偏爱吧,我别处不去,却总爱去观摩大众化的太极推手。看着人家成双入对的在互相切磋武功,不禁一时技痒也会上前去凑个热闹,与“高人”交手,我是屡战屡败且又屡败屡战,和那些“弱者”过招,不但是意义不大且没长进,夸张点说:纯粹是瞎耽误工夫呢!像这种高不攀和低不就的执着劲,着实让自己憋屈了好一阵子,我并不是个“挑肥拣瘦”和“见异思迁”的主,但凡事都有个讲究,无论你做何事,不认真、不行!但太认真、也不行!自己跟自己较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去了,只是作为凡夫俗子的常人,还都会具有这些难以舍弃的毛病。
太极推手多是以上肢、躯干为技击练习部位,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丢失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的体育竞技运动。练推手不但能够培养自身的内气,增长内劲和提高功力。还可以用来训练知己和知彼的功夫,不经过推手的历练,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对方的进攻,也不会知道自身在攻防转换时存在的缺陷,也就无从改进,很难再提高应有的功力和技能。推手时两人手臂相搭,按一定的程序相互推挽,周而复始,俗称打轮。在打轮过程中,双方力争牵制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趁势将对方给发放出去。推手时双方必须保持手臂沾连不脱,在互相粘随的运转中动摇对方重心。练推手一般禁用腿法,也不准使用摔跤、擒拿、击打等方式攻击对方。它是一种彼此制约、掌握平衡、刚柔相兼、别具一格的有氧对抗运动。
有些地区流行的推手,允许使用擒拿和踢撞等方法,但多数地区则是禁用的。推手的形式有很多中,可分为;单臂推手、双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散手推手等。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定步推手,又称四正推手,即采用掤、捋、挤、按四法推揉打轮。活步推手是在定步的基础上脚步移动,一进一退,直线往返,也有的两人侧身走成圆形的。大捋推手是用采、挒、肘、靠四法按顺序打轮,因其劲力多为斜向,又称四隅推手,其脚步移动成弧形 ,进者三步,退者两步 ,边走边转。散手推手是不拘形式、不固定程序打轮的推手。推手的运动特点是不丢 (不脱离) 不顶(不顶撞),以静待动,以柔克刚,与太极拳的要领保持一致的。
常在这圈子里玩的人,日久天长的就成了自来熟的朋友。经常交手过招,谁是“几斤几两”都再熟悉不过了,凡是能玩到一起的练家子都形成了长期的固定伙伴,若对方因故缺席没来,剩下这耍单的人保准会别扭好一阵子,日复一日的演练使得彼此之间都“熟能生巧”并且是乐此而不疲。常年习武的人是外练筋骨皮、而内练一口气,在强身健体的对练中则是相得益彰。使得身心和肌体都受益匪浅不说,还愉悦了不可多得的那份精神和情绪,在这看似动静舒缓与刚柔相济的过招中,让人悟道更多的是生存的法则和处世的哲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这些志趣相投的人,则是彼此间相看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