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襁褓青年”将来能成器吗?

(2013-02-26 07:29:27)
标签:

人生旅途

文化

                                               “襁褓青年”将来能成器吗?

   孩子在父母亲的眼中,似乎永远都是长不大的。既便是那些出类拔萃可算得上是天之骄子的精英,做父母的对其身上的弱项则是知晓的一清二楚,再成熟和趋于完美的孩子,也同样是让父母始终牵挂的对象。

   如今的孩子们,虽说各自成家的不少,但真正能立业的却不多见。这并非是长者对青年人的苛求,或是给予的期望值太高了。而是基于这些青年人对待工作认知态度让人放心不下,或许这也是道难以解开当今社会的谜题吧?在“拼爹”的年代里,薪酬低的工作,没人爱去做。高薪且有轻省的事由又不好找到,于是“家蹲”者和“啃老”族便日渐增多了起来。反哺和倒贴的现象在这些“新贵”族的人群里逐日扩大。“襁褓”中养尊处优的青年过着至少是衣食无忧的生活,甚至每个月的花销都要远高于普通工薪阶层的人员,尽管如此,那些经济上手头宽绰的父母们,却常因想多给子女们接济的钱而着急和郁闷呢!

   有些还肯干点事的青年人出于种种原因所需,总是在“收大于支”中不知不觉中当上了所谓的“月光族”,为父的每月都会按时划拨“赞助”款,其母也会在私底下给予无偿的额外补贴,让子女们生活好于自己则是天底下做父母们的最大心愿。房子、车子、票子不早晚都要归于法定的继承人吗?在有些做父母的人心里认为;既然是早给和晚给、都是给,何不在青年人最需要的时候慷慨赠与呢?曾经吃过苦的长辈们都不愿意见到孩子们再去吃苦和受那二茬罪,有条件的家庭都极尽所能地在经济上贴补年轻的孩子们,尤其是对隔代的新生晚辈更是宠爱有加,甚至到了不遗余力地忘我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用钱能够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而问题则是;用钱也不能去解决掉的问题,才算是莫大的问题所在。

   对家长来讲:溺爱自家的孩子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请,尽管父母对孩子身上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也抱有微词和不满之处,但挥之不去的舔犊之情却是让人难以割舍的情缘。现在青年人居家过日子会做饭菜的是少之又少,别看都已自立门户很多年了,一到饭点,就近到老家来蹭吃蹭喝的现象司空见惯。若是迟到还不够做老家的父母们着急的呢!规矩大的人家为了能聚齐开饭,父母则会一等再等,饭菜被热了一遍又一遍,催促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打个没完。凡是子女们爱吃的家常菜,无论要耗费多大功夫,做家长的老人们都会不遗余力地给倾心置办好。

   在襁褓青年里也有许多赋有极强个性的人,别看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但对父母所给的钱和物都从会不轻易去接受,老家早早就给买好的水果、牛奶、面包,甚至是老字号的熟肉制品虽说是应有尽有,却就爱较劲赌气不肯拿,把当老家的给气得则是着急上火的没处去抓挠。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主动放弃了就业的工作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龄大多都在二三十岁之间,虽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这些得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上称之为是“新失业群体”。

   按说人生都要有个历练和成长的过程,笔者认为;时代的熏陶或早或迟都要显现出来,这些细微的印痕将会左右着地球的未来。从襁褓的裹缚中走出来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更何况铸就这些现状成因的过错并不都在这些涉世未深的青年人身上,愿他们能大器晚成!


“襁褓青年”将来能成器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