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故居难舍的记忆

(2012-03-08 07:36:48)
标签:

儿时记忆

故居印象

老旧楼房

杂谈

                                                对故居难舍的记忆

   我在儿时曾居住过的老房子,时至今日它还依然矗立在原址的老位置上,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雨洗刷过后,暗灰色的墙皮略显有些陈旧,这座三层砖混石结构的楼基似乎比早想那会儿下沉了许多,过去的木制窗框均已被新型塑钢所取代,最大的变化之处要算是在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后,给楼房外墙上加固钢筋铁骨的水泥圈梁了,从远处看多少有些像被绳带给绑牢的点心匣子那模样。

   我家位于二楼算是南北通透的大小间格局,北边带有独立的卫生间,整套房子的面积不算大,但层高却要比现在的居室能高出许多来,而且,三七式的砖墙在当时也算是很厚的,屋里装有暖气,加之楼上和楼下有两层住户给托举与覆盖着,这房间里冬暖夏凉的收效着实不错。父母都居住在朝南的大房间里,我独自在北屋里居住,抬头向窗外望去满眼都是高大的绿柳,楼下窗根处是别人家种养的一溜夜来香,每逢夏季夜晚十分浓郁的花香气息都会飘然而至,据说是有驱赶蚊蝇的奇效。按照北方建房的传统习惯,我家这座楼房同样也是按照“坐南朝北”而建造的,朝南而开的楼门旁有两片丁香树,紫丁香花开时沁人心脾的馨香味弥漫周边,让人情不自禁地略感醉意。

   那时家里出于节点和省电的需要,按屋子大小分别装有40瓦和25瓦的白炽灯泡,卫生间里装的是15瓦的电灯泡,那会儿220伏的照明电压极不稳定,点亮灯泡发出的光都是呈橘红色并且是忽明忽暗,置身在灯光下写作业时,要把灯线放长将灯泡给挪到脑瓜子边上才能看清楚纸张和书本上的字迹,夜晚的光线招致铁纱窗上不时有飞蛾子会不请自到,跟随而至的就是行动迅速身手敏捷的壁虎,无论是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还是在密实且镂空的纱窗上,长有虎头蛇尾的壁虎牠静如止水动如脱兔般地,贪婪地捕食着窗纱上的各种昆虫,由于塞咽下过多美味佳肴的食物,壁虎那扁平的肚囊子向两侧给凸起活像个拿空气给撑起来的鱼鼓肚,我写作业时总是爱走神去琢磨这神奇的壁虎。

   每年在寒冬来临前的深秋季节,为防从窗户缝隙里钻进屋的强劲西北风,我都会帮助父母裁剪旧报纸条,用面粉掺水在炉火上熬浆糊,给木头框架的缝隙处糊严实了,在当年人们管这家家户户必做的事叫做是“溜窗户缝”,好不容易熬过了冬三月的人们,到了来年开春后还要把这些封条都给撕扯下来,用湿抹布起劲的擦拭着门窗木框,有时经常会把那绿色的油漆都给撸掉一层皮。擦拭污浊的窗玻璃更是寻常事,用墩布墩水泥地板对孩子来讲是个卖力气的活,家里有男孩的就都给包圆了,摊上女孩的人家则都是大人们给举手代劳了。

   供各家上下出入用的狭窄公共楼道,同时又是各家烧菜煮饭安放煤炉子的场所,每层楼梯的拐角处都存放着好几百块的蜂窝煤,自家门口便是火炉子的安放处,在长年累月烟熏火燎的熏蒸下,楼道里刷过粉白色的墙壁上,早已是黑乎乎模样皆非的油桶子了,好在还有楼梯扶手可以帮衬一把,不然,那挨摔的人可就是多了去了。勤快些的人家会用去污粉定期擦拭楼梯台阶,懒惰的人家竟然会在台阶上撒些炉灰渣子来起防滑作用,在那时高等院校的知识分子堆里,别看知识层次和学历都很高,有时候有些人做出的有些事,一时半会儿的还真让人难以去理解。

   故居的陋室里曾装载过太多的记忆,不但有过父母双亲的音容笑貌,还有过无尽的遐想和期盼,在小小斗室的一偶,存储着我曾经有过的欢歌笑语,甚至还有过哭喊打闹的声音,在故居的老墙上影印记录过真实的过去,就像那绝不失真的“回音壁”。人生几十年,沧海一瞬间,生平过往事犹如在昨天。我现在还时常会从老房子门前经过,而每次经过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向它张望一眼,尽管已有二三十年不曾再居住过,但望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故居时,总能引发我对儿时那会儿的许多追忆,那些对当年熟悉邻里们有过的难忘情意,它们都镶嵌在了故居一砖一瓦的旧墙里。

对故居难舍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寒(七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