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用文字来赞美花鸟鱼虫的写作高手是大有人在,其精美文字更是读者如痴如醉般的赞叹不已!在古往今来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传承中,撰写有关寒鸦的篇章还真不多见。
有些一知半解的人,总是爱把寒鸦与乌鸦混为一谈,更有甚者竟然将喜鹊也给编排到寒鸦家族的旁系中了。本着不知者不怪罪的信条,多少年以来这似是而非的懵懂就这么承袭了下来。好在是人有人言、鸟有鸟语,都在各不相干中是老死而不相往来。寒鸦不同于其它种类的候鸟,大雁南飞,燕子南归,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飞禽越冬都向南飞,唯独这寒鸦不畏寒冷,总爱成群结队飞向高纬度的北方去过冬。
至今,我还依稀记得在几十年前上小学那会儿,每当冬季到来时都能看见成群结伴的寒鸦飞越头顶时的情形。那时,也不知是谁领头发明和传教对寒鸦呼喊“关城门啦”的惊扰方式,上下学途中的孩子们见此状都会扯着嗓子跟着齐声高喊,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喊声还真能把那漫天飞行的寒鸦给喊蒙懵了,顶风奋力飞行的寒鸦也随即会发出那“呀呀”的叫声,开始在空中盘旋打转,似乎不知所措要飞往何处了?这看似孩子们极其幼稚的举止,每每试来却很是灵验。
寒鸦在飞禽中算是杂食家,田地里遗留下的稻谷是寒鸦的最爱,昆虫和草籽也是寒鸦佐餐充饥的食物,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北飞的寒鸦到底要图个啥?万里冰封的北国大地上白雪覆盖,又能有什么美食盛宴在等待远方来客寒鸦的光顾呢?置身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逆势而上,这难道就是寒鸦与生俱来的天性,做客地球的寒鸦也许改变不了生存的环境,务实的飞禽便主动去适应那自然环境,用人类的语言来说适者生存的命运在寒鸦身上得到了充足的体现。
鉴于长久以来人们对乌鸦形成的某种偏见,致使寒鸦也遭受了不白之冤,人们宁愿相信喜鹊会送来福音,也不愿去听寒鸦的申辩,呀呀的叫喊声总被误认为是不安分的寒鸦在作乱。如今的空中已很少见到那些成群寒鸦的身影了,作为寒鸦可以使自己去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却难以调整自己来适应世人的偏见,独到的与众不同,将导致世间寒鸦和其它物种以及习性的改变,行将关闭的城门要等旭日东升时才会重新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