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先,每逢炎热的夏季来临时都要做好三件事来加以应对,那时凉席、蚊帐和大蒲扇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度夏用的必备物件。凉席有草席和竹席之分,蚊帐有单人和双人的区别,大蒲扇又称之为是芭蕉扇、葵扇、蒲葵扇。这种扇子用起来轻便且风大,每把售价低廉也很耐用,从古至今人们都很喜欢使用它。
现在由于电风扇和空调机的使用普及,有很多年轻人对此都已不知是何物了,这老三样也已经成为了昔日历史的陈迹。记得我小时候总要协助家里的大人去爬高,到壁橱顶柜里把用报纸裹成卷的凉席给拖下来,除去包覆后再用清水毛巾擦拭干净,连同那配套的枕席给铺好在床上。虽说凉席着身让人感觉有些硬,却毕竟要比那布料的床单凉快许多。躺在床上睡久了,刚起来的人在脸上和身上皮肤处都会印有编织草席那不同程度的压痕。由于天热导致人体皮肤出汗多,光滑的草席上会变得有些发黏,为凉爽和驱蚊的效果,每晚临睡前都要用熏着花露水的湿毛巾进行擦拭,虽然有些繁琐累人,但为此而能睡个安稳觉也是值得的。
对儿时的我来讲:要把那薄如细纱的大蚊帐给绷平挂好,可算得是上是件技术含量难度很高的活计,细长而又笔直的竹竿是势必不可少的支撑物,借助床腿用绳子绑牢靠很是不易,更别说要往那坚实的砖墙上钉钉子了,竖直墙面上灰浆的质地看似牢靠却不吃钉子,硬砖头和水泥墙面又钉不进去,钉了半天的墙皮上弄得都是窟窿眼却一事无成。挂上去的蚊帐总是意外地掉下来。为防止蚊子钻进来咬人,蚊帐的周边都要在床帮四周给掖好。每晚临睡前都要用大蒲扇把蚊子给驱赶出来,若是疏忽了把蚊子给罩在蚊帐里面,那身上被叮咬出的痒包能折腾你一夜都睡不好觉。
再说那大蒲扇各家各户都拿它视为宝物,摇晃着它扇出的风会很大,给人以喘息中的些许凉爽。炎热的中午父母都回家吃饭,由于我吃得快便总是让我给他们扇风纳凉,每到晚上则是他们给我扇着风入睡。多年使用的蒲扇开裂了,人们都会用橡皮膏给粘住后继续使用,有的老人会用布头包边并用针线给缝住,十分在意地细心保护。有些邋遢的人倒很是随意,拿着把都快掉光扇面的破蒲扇照样晃悠,别看紧着忙着一通呼扇,却让人感觉不到有风袭来,这都要归结于心理作用吧。
对这些老物件,现在回想起来依旧会有深厚的情感。很难猜想出它们将来的身影和命运会究竟如何?只是怀恋它们曾经陪伴着我渡过真实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