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 瘾

(2010-09-12 07:36:50)
标签:

独生子女

道德

礼貌

杂谈

                                               

独 <wbr>瘾


   时常可以听到人们提及有关八零后和九零后的话语,在这些褒贬不一的议论中,似乎是贬多褒少。难道这些众口一词的评语真是这两代人的形象写照吗? 这绝不是个简单的张冠李戴似是而非的问题。

   众所周知的是,这些人几乎都归属于独生子女的范例,他们在“一家只要一个好”的宣传号召下,身不由己的来到了我们这个家族的体系中,无可厚非的是;他们既是我们家业和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我们如今的同事,更是我们此生的希望所在。这些与我们一样同是善良的中国人,都是炎黄的子孙。

   独生子女从刚一来到这个世上,便能得到了来自家庭的宠爱,尽管那时一些家庭的生活境况还有些窘迫,甚至是有些拮据,但在对待和服侍他们成长上,各家都是倾其所有并且是无怨无悔的付诸在行动上。那些刚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大人们,为培育这些“独苗”的幸福成长而不遗余力,无私无悔的把一切都倾其所有给了这些孩子们。然而,对这些久而久之的哺育竟酿成了出乎人们意料的结果。真不知是对他们的期望值太高了?还是他们的实际能力太低了?总之,在客观现实中已是无情地揭示了这一无法让人们回避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包括年轻人)见到上了年岁的人能主动上前礼貌问候的寥寥无几,见到老人能主动让路让座的不多,中国古代的“孔融让梨”已成为遗忘的传说了。当然,这绝不是孩子们自身的过错!难道是错在家长们?这好像是又有些牵强了,虽然在孩子们的身上总能看到一些“唯我独尊”的光影,都已是老大不小的成人了,却还要让家长们操心补习那些为人待事的礼仪,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举止行为表现,竟然成了这些作为家长们的一块最大心病,而且,这种症状在现阶段好像是无医可寻、无药可求难以治愈。

   中国自古就有行万里路的社会教养模式,可是到了当代,却被人们给遗忘了,已经没有不相关的人敢教育别人的孩子了,直到这些问题的出现,这些责任,该由谁来承担?这个社会?还是孩子的父母?要想中国强大,只有全社会都有人会随时随地的来管教这些孩子,不管那孩子是谁的,认识不认识,孩子们做错了事时,就有人监督并纠正,就有人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到那时中国才真正的强大了!中国才会有可靠的接班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