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2010-07-24 07:43:26)
标签:

天气

数伏

热量

节气

蒸屉

杂谈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在这高温的“桑拿”天里,人人脸上都挂着像、好像是刚从蒸屉里出锅的“熟食”那样柔软浮囊,汗流夹背和阴湿的衣衫使人狼狈不堪。对我这个尤其怕热的人来说:这阵子可真是把我给苦坏了!离开有空调的办公大楼,就立即感觉好像是走进了热蒸笼里,湿热滚烫的空气吸进口鼻却难以下咽,全身的五脏六腑都像是被挂在了“全聚德”的果木烤箱里。热血快接近到沸腾的临界点了,面对这种焖炉蒸烤似地的滋味心里真是惶恐之极啊。

   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而三伏天中最热的通常是在“大暑”节气。据专家分析,今年“大暑”的准确时间为7月23日6时21分。大暑节气,是一年之中最热的节气,古书《二十四节气解》中说:“大暑,乃炎热之极也”。这足以说明了这个节气的炎热程度。“大暑”期间之所以炎热至极,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中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放的热量,热量不断积累,到大暑期间,所积累的热量达到了顶峰,所以大暑最为炎热。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头伏、二伏,横跨大暑,一般为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时虽已立秋,但天气仍然炎热,因而又有“秋老虎”之称。因一伏、二伏、三伏天都很热,所以称“热在三伏”。每年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这“头伏的饺子”算是吃完了,“二伏的面”还没有到时候呢,能不能抗过这“数伏”天心里可是没底?平时过日子是按天来算计,在这数伏的日子里可是熬着论小时过呢,一大早刚睁开眼就立即盼晚上天黑,心里头巴不得能从夜间借点低温凉爽来缓口气,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世界究竟是怎么了?好好的日子非要变得让人如此难受,咱多少也算是个“逆来顺受”惯了的人,不知是为何要过得是如此艰难?地球的升温到底是谁在做乱?生活中的困惑为什么总是接连不断?我却对此只能是无言。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水两相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