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公告:《好父母,会游戏》(练丽丹著)新书出版!

(2011-09-21 13:35:13)
标签:

转载

分类: 亲子图书:方法总比问题多
恭喜醉梅老师新书出版,本人写的推荐序,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看看。
《好父母,会游戏》(练丽丹著)新书出版了!感谢新浪朋友们的抬爱和支持!

[转载]公告:《好父母,会游戏》(练丽丹著)新书出版!

《好父母,会游戏》(推荐序)
文/崔华芳

    游戏,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早在2004年,我就在成长论坛上“认识”了醉梅老师。当时,醉梅老师是《成长》杂志的主编。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鼓励年轻父母和教师写案例,并对每个案例进行点评和分析。这一点被我“偷学”到了。后来,我也非常注重积累生活中的案例,并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分析。不过,那时的我非常稚嫩,竟然没有勇气与醉梅老师深入交流,但醉梅老师对我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两年前,我在中华家庭教育网上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网络班的学习,和醉梅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交流。在我的心目中,醉梅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她不仅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是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老师。每次读醉梅老师的文章,我都感到受益无穷——案例是如此的鲜活,分析是如此的深刻,建议是如此的中肯。
前不久,得知醉梅老师要出版《好父母会游戏》一书,我真为年轻父母感到高兴!
    随着我对手稿的阅读,越来越觉得用“智慧”二字来概括醉梅老师再恰当不过了。我感觉她就像魔术师,随时随地都能变出让孩子喜欢玩的游戏,能引导孩子跟着她的思路走。就像她自己所说的:“只要我陪在孩子身边,我的脑海里总是会冒出很多游戏点子,或许是当时的情境激发的吧!”原来,醉梅老师一直有游戏意识,能灵活自如地驾驭游戏,轻松自在地创造游戏。
我想,如果我们父母能把这点“偷”学到,那该是多大的收获呀!可不是吗?源自她育儿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动的游戏故事,都被她归在了某个方法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方法以及提供的游戏启示来扩展和延伸游戏——我们也学当游戏魔术师!正如她所说的:“我这本书这样设计,就是想让父母们能够从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创造、变通与思考。因为学会创造是一种教育资源,学会思考是一种游戏能力。”
醉梅老师在玩中学的理念,其实与我的教育理念也不谋而合。虽然我并不提倡妈妈放弃工作全职带孩子,但非常希望妈妈在孩子生命中的前3年,能够运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多陪伴孩子。妈妈的陪伴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妈妈也是与孩子游戏的最佳人选。
    在女儿3岁前,我几乎是全职带她的,只有在育儿的间隙才写写稿子。我经常牵着女儿的小手,奔跑在公园里,寻找新奇事物,教她学会观察;走楼梯的时候,我会教她数数;洗澡的时候,我会把各种大小不同的瓶子扔给她,让女儿在舀水的过程中感知瓶子的大小;即便是在等车的时候,我也会教她观察来往的车辆……夏天,我带女儿玩沙玩水;下雪时,我带女儿去玩雪。我母亲说我把女儿“带坏”了,但我知道,这种游戏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其实非常重要。
这些做法背后的理念,我觉得是和醉梅老师相通的。但通读了醉梅老师的手稿后,依然还会遗憾:我怎么没有早点认识醉梅老师并读到她的书呢?否则,我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游戏灵感。当然,现在也不晚,有了这本倾注了心力、洋溢着热情、闪耀着教子智慧的实用游戏宝典,让我在今后的育儿路上,走得更坚定、更自信。
    现在不少父母习惯于把孩子交给早教中心或送孩子上各种亲子班,以为那样就可以提升孩子各方面的智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但我认为,游戏才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游戏伙伴;父母给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把自己变成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短暂的童年,陪孩子做游戏,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因此,我愿意向各位爸爸妈妈推荐醉梅老师的这本别具一格、有实用价值的好书,做到像醉梅老师那样:寓教于乐,寓学于玩,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崔华芳
                                                          2011年6月
(崔华芳: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家教畅销书作家,曾出版《好妈妈不妨“懒”一点》《左手“赏识”右手“挫折”》《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等20余部著作。)

-----------------------
封底推荐语:


    游戏能够滋养孩子的心灵,丰富孩子的情感,启迪孩子心智。《好父母会游戏》这本书不仅告诉父母陪孩子玩什么,更教给父母如何陪孩子玩。希望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能够享受那份亲子相处时的亲近和愉悦。

                                     ——家庭教育专家 孟迁

    本书的各种游戏是作者贴着父母的心精心设计的,活泼有趣、简单易行。书中的游戏提示、类似游戏、温馨提示、举一反三等灵活多样的版块组合,使这本书更具实用价值。这是我看到的在亲子游戏方面最适合家长和老师阅读的读物,值得一读。

                              

  ——红黄蓝旭鸿亲子园 副园长 王瑕
     再没有比这更完美的亲子游戏书了。作为一本慧心家长人手必备的亲子游戏宝典,本书的游戏设计贴心地囊括了不同年龄、性格、喜好的孩子们的各种需求,让家长从学会陪孩子玩游戏,到善于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增进亲子感情之余,保证让大人孩子都爱不释手!

                                ——《孩子》编辑部主任 麦葳
--------------
《这本书希望给你什么》
文/醉梅(练丽丹)
父母朋友们,生活中这些镜头是不是经常映入我们的眼帘:
一位老太太,一边洗衣做饭,一边背着孙儿;
一位年轻爸爸,坐在公园石凳上发呆,孩子在一旁独自玩耍;
一位年轻妈妈,推着坐童车的孩子悠闲地散步……
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吗?
老人边带孩子边做家务,两样都不误,但是孙儿被绑在奶奶身上,头左转右转,两手空空——他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手脚;年轻爸爸,尽管不限制孩子的自由,任他自由玩耍,但是孩子只会无目的地玩耍;童车里的孩子真幸福,一路观风景,但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到妈妈的脸——要知道没有什么比妈妈这道“风景”更适合孩子“欣赏”了。
每当我看到这些镜头,都不禁感到惋惜:本来可以大手牵小手,陪着孩子跑着跳着、说着笑着、感受快乐、享受亲情;本来可以给孩子以温暖的拥抱,一起耳鬓厮磨、肌肤相亲,丰富孩子的各种感官,发展孩子的心智;本来可以和孩子一起融进大自然,走进孩子的世界,通过观察、体验、引领,把随意的玩耍变成有意义的游戏……
可父母们为什么没有把“本来”变成“本能”呢?
或许是因为不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和能力;
或许是因为不知道游戏是发展能力的载体,寓教于乐对孩子而言才是最好的学习形式;
或许是因为不知道你才是孩子最好的游戏伙伴、最好的游戏引导者;
或许是因为不知道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资源库,等待你和孩子去开发;
或许是因为不知道游戏就蕴藏在我们的身边,在生活的细节里隐藏了无数游戏火花,等待你来点亮;
或许是因为不知道你才是最大的资源,运用你的智慧去设计游戏,把孩子的心智激活……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展智力游戏,是顺性而为,会事半功倍!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小时候聪慧,长大了出色。要想让孩子聪慧,就需要父母的智慧,而你能成为智慧父母吗?能!
这本书,就是要告诉父母们玩耍原来还有这么多名堂!陪孩子做游戏还有这么多学问!早期教育原来可以如此轻松!做个智慧父母并不难,你只需要:
把生活变成游戏——设计各种游戏引领孩子成长;
把自己变成孩子——拥有一颗童心才能走近孩子;
把生活变成资源——身边一景一物都是宝贵资源;
把自己变成资源——用你的智慧激活孩子的心智。

这本书有何特点
是一本指导父母陪孩子玩游戏的实操书。本书从崭新的视角,把父母引入游戏,让父母积极参与到游戏的情境中来,发挥其在游戏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在父母全身心“陪玩”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情感互动、快乐享受、提高智力的目的。
本书共分为注意力、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语言力和思维力六部分。笔者在熟悉大量游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亲历过的育儿生活游戏,总结出各种游戏方法,以游戏方法来统领全局。把各种生活游戏归类在一定的方法之下,目的是让父母每掌握一个方法,都能灵活运用,学会创造新游戏。本书以方法带游戏的方式,在每一个生活游戏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版块,如游戏启示、类似游戏、举一反三等,为父母们提供育儿知识、游戏思路和游戏创意,引导家长通过运用延伸、变化等方法,设计、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新游戏。此外,文中还穿插了小小的“花絮”,比如“小小窍门”“温馨提示”“父母须知”“做做练练”等,为父母补充一些小技巧、小提示、小知识。
 本书的特色是:
生动性——语言生动活泼,描述形象真实,富有生活气息,游戏种类多样;
实用性——具有借鉴价值,实践操作性强,解读详细具体,稍稍一学就会;
指导性——启发游戏思路,教你设计内容,引领孩子入戏,温馨提醒注意;
独创性——游戏新颖独特,编排别具一格,方法分类新鲜,处处闪现智慧;
智慧性——生活中找契机,方法中生联想,游戏中求变化,细节里创游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书就是想告诉父母们:你能从游戏案例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启示,如何来设计游戏、延伸游戏以及创造更多的游戏;希望能够让父母拥有游戏的意识、游戏的思路,引导父母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挖掘身边的游戏资源,设计各种亲子游戏。

本书作者

2011年6月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