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太阳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孩子咬人心理分析原因育儿 |
分类: 教育咨询:太阳花教育指导 |
文/崔华芳
【案例】
一位妈妈问我:“孩子虽然才2周岁多一点,但身体状况和自理能力一直不错。但是秋季入园后,总是咬其他小朋友。我们教育也教育了,打也打了,可是一点效果也没有。每次看到被咬的小朋友,我们也觉得非常不好意思。怎么对待喜欢咬人的孩子呢?”
我问:“你是怎么教育的?”
妈妈说:“就是告诉孩子,咬人是不对的,咬人其他小朋友也会疼的,总是咬小朋友,就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了。”
我问她:“那你的孩子知道了这个道理了吗?”
妈妈说:“孩子应该是知道的,每次我刚要教育,他就主动说‘妈妈,我下次不会了!’可是,下次还是会咬人。”
我再问她:“那你有没有分析过孩子咬人的原因?”
妈妈说:“原因?我想孩子主要是觉得好玩吧,平时在家有时也会咬我们的,但不至于咬得很重,进入幼儿园后,好像咬人更加频繁了。因为是咬小朋友,不知道他会不会伤着别人。有几次看到别的孩子手上的咬痕,估计咬得挺重的。”
我明白了,这位妈妈其实更多的关注到了孩子咬人的结果及危险,还没有深刻地分析过孩子为什么会咬人,所以,教育也教育了,打了打了,效果总是没有。
【分析】
孩子咬人,原因其实很多。
长牙发痒:2岁左右的孩子处于长牙期,由于牙龈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牙痒痒的现象,孩子喜欢通过咬东西来缓解不适感。如果家长没有及时提供孩子可以咬的物品,孩子就有可能发展到咬人。
语言贫乏:有些孩子因为语言发展迟缓,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明明想亲亲他人,却掌握不了度变成了咬人;明明是想拒绝他人,却在情急之下使用了咬人的方式。
情绪发泄:很多咬人的孩子,是安全感出了问题,由于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通过咬人来获得心理满足感。比如,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经常拒绝孩子的合理需求;有些孩子在入园后,感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关注,就通过咬人来获得关注。再比如,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如果当时的长者作了不太公平的决策,孩子可能会通过咬人来反抗。
模仿他人:有些孩子是模仿性强,仅仅是模仿他人。比如,她看到周围其他小朋友用这种咬人的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批评,她就会去模仿。如果,咬人后,孩子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从而会强化孩子继续咬人。
【支招】
1、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满足咬的替代品
如果孩子处于长牙期,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满足咬的替代品,比如牙胶、磨牙棒、饼干、毛巾等物品,缓解孩子的特殊需要。
2、引导孩子多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意
如果孩子是因为语言贫乏造成交往中喜欢以肢体语言来表达的话,就要加强交往训练和交往时的语言训练,引导孩子多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意。
比如,如果孩子想表达好感,引导孩子说:“你好!”并鼓励孩子通过握手的方式来表示友好。如果孩子想拒绝他人,引导孩子说:“不要!”“你不可以这样!”“我现在不想和你玩!”“你是姐姐,你应该让让我!”“如果你再这样我告诉老师了!”一旦孩子掌握了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咬人就没有存在的需求了。
3、多关注咬人的孩子的内心
如果孩子咬人是因为遭遇了某些特殊的事件而产生了心理压力,或者为了缓解不良情绪而出现的,父母更要多关注孩子。比如,增加亲子游戏的时间,多用语言告诉孩子“不管怎样,妈妈都是爱你的!”多使用肢体语言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比如拥抱孩子,抚摸孩子,亲亲孩子的脸等。
4、多用正面引导
对于咬人的孩子,不要过于责骂,以免产生强化效果。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尽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平静的家庭环境,多使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引导咬人的孩子。比如,让孩子扮演被咬的孩子,家长扮演咬人的孩子,每次咬人后,家长要主动向对方道歉。在角色扮演过程当中,孩子更能够体会他人的心情,从而慢慢减少咬人的行为。当然,孩子从思想转化为行为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父母要有宽容的心理。
一般来说,两三岁孩子的咬人基本上属于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四岁后孩子如果继续咬人的话,可能就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或者道德是否出现了问题,必要的话还要请儿科医生看一下,是否情绪过于不稳定,需要药物来改善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