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对待问题孩子三个原则儿童技能教育法问题儿童孩子问题育儿 |
分类: 教育咨询:太阳花教育指导 |
5岁的龙龙在幼儿园上中班。在他上幼儿园之前,他就喜欢到处玩耍,喜欢攀爬家里的家具。后来,妈妈看他这么做会有弄伤自己的可能,并且还会毁坏家具,就把他拉到外面去玩。龙龙在外面喜欢疯跑,妈妈觉得龙龙精力充沛,是好事情。
后来进了幼儿园,龙龙还是喜欢爬上爬下,爱恶作剧,不听指挥。不过,让妈妈最头痛的是,龙龙在玩耍时有爱推人的毛病。
一开始,妈妈觉得他是因为好玩,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时,因为别人推他,他摔在地下哈哈大笑,于是他也推别人。直到幼儿园老师向妈妈反映这个问题,妈妈才觉得问题的严重,必须得纠正龙龙的这个毛病。
可是,妈妈道理也讲过,打也打过,龙龙总是记不住,当时保证得好好的,可一旦和孩子玩的高兴,他又会犯毛病。这可愁坏了妈妈。
孩子一天天成长,每天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妈妈们也会为此烦恼。比如有的孩子在某一段时间特别喜欢骂人,而且专用某个词来骂人;有的孩子在某一时间喜欢推人等等。孩子们这种“嗜好”或来自所处的环境、或模仿他周围某一个人的举止。事实上,孩子的这些问题只是孩子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更加礼貌地对人,这只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只要家长引导正确,很快就会过去的。
如果家长们一定要把这些看成是孩子的问题,并不断地向孩子强调他所具有的问题,孩子反而会在家长的这种消极暗示下变得越来越难以改变。
一旦孩子被贴上“问题”,那么,这个孩子将全身都有问题。因此,明智的家长应该明白,而且也应该让孩子明白,他只是没有掌握相关的技能,如果孩子能够主动去学习,是完成可以掌握这个技能的。怎样让孩子明白自己没有问题,而是没有学会某个技能呢?
建议一:明确表示孩子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有些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特别精力充沛,他们喜欢推挤别人,与别人摔跤,在地上打滚。他们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有意冒犯别人,而仅仅是一种玩乐,但是,承受这些行为的小孩子却会感到不安。
如果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与小朋友一块时推搡别人,一定要及时而明确地告诉孩子,他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别的小朋友不喜欢这种粗鲁的玩法。如果孩子能够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感受别人的想法,尽量用友好的方式与小朋友一起玩,那么,将会有更多的小朋友喜欢与自己玩。
比如,前面那个案例中,妈妈观察龙龙一段时间发现,在玩的时候,龙龙一旦玩得高兴了,玩疯了,就不知道怎么回事顺手就推一把,然后跑开。后来,龙龙就发展成故意推别人一下,让别人来追他玩。
妈妈终于明白,龙龙推别人,并不是有意冒犯,而是一种玩法。客观的说,孩子有这种情况没有什么问题,可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都是爸妈的宝贝,龙龙老是这么做,其他孩子接受不了,而且,万一弄出危险怎么办?
于是,妈妈先告诉龙龙推别人的行为是一种粗鲁、不好的行为,如果老是这样做,以后会没有小朋友跟自己玩。而且,当龙龙在玩的时候再推别人,不管是什么原因,妈妈都要批评龙龙。当龙龙能够友好地与小朋友一起玩时,妈妈就会奖励龙龙喜欢的东西。慢慢地,龙龙推人的次数少了,和小朋友玩时的合作能力加强了。
建议二: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一旦孩子发生不正确的行为,家长不要忙着发火或者训斥孩子,而是要先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比如,家长发现孩子喜欢推搡别人,先找找原因,看看孩子近段时间都和哪些小朋友在一起玩;近段时间给孩子讲了哪些他喜欢听、喜欢看的故事,故事中有没有类似的小情节,让孩子有攻击行为;想想周围有没有大人的不好行为让孩子模仿了等。
找到原因后,家长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如果是某个小朋友行为具有攻击性,可以让孩子暂时远离这个孩子,不要和他在一起玩耍;如是故事里某个角色有攻击性的行为,可以不要再让孩子看这类故事,并且家长要反复告诫孩子,故事中那个角色的行为家长不赞同,别人也不会喜欢有这样行为的孩子;如果是大人觉得好玩,逗孩子这样,家长可以与大人多沟通,让孩子远离这种行为,一旦孩子没有了这样的行为刺激,孩子慢慢就会忘掉。
建议三:给孩子示范正确的方法
不管孩子有什么问题,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家长必须给孩子示范一下正确的方法。只有孩子亲眼看到家长怎样正确去处理,孩子才能够学会掌握这个技能。
比如,当孩子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抢跑后,孩子会跑过来找妈妈帮忙,而有时候他也会为抢别人的玩具而咬人或者打架。这时,在旁边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应心平气和地向其他小朋友说:“请把东西还给我!”“请把你的玩具给我玩会好吗?”这类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不是用武力去解决问题。
孩子只有亲眼看到家长是是如何正确地去处理这种情况,他才能学会在相似的情况下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