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请让孩子把话说完
(2009-09-03 12:47:38)
标签:
芳草凄凄崔华芳亲子沟通让孩子把话说完育儿 |
分类: 育儿锦囊:让教育更简单 |
文/崔华芳
8岁的科杰在学校里与同学打架了,班主任老师打电话找家长。科杰的爸爸王先生一肚子怒火,心里不停地责骂儿子:这个混小子,净不干好事,回来后看我不收拾你!
不一会犯,科杰兴冲冲地回来了。见儿子一副没事的样子,坐在沙发上的王先生更是火冒三丈,劈口就骂:
“你这个混小子,整天不干好事,净干坏事!”
“你会不会干点人做的事呀?整天就知道打架!”
科杰似乎意识到什么,嘟囔着:“我、我……”他似乎想要说明打架的原因。
“我什么我,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不用解释了,打架总是不好的!”
科杰一听,委屈得流下了眼泪。
“哭什么哭,打架你还有理了?”
“装得真像,打架的时候不哭,说你几句就哭!”
王先生的话像针扎一样直刺科杰细小的心灵,他感到非常委屈,甚至有点憎恨爸爸,因为爸爸一点都不信任他,在爸爸眼里,自己是个坏孩子。
从此,科杰变得很叛逆,总是时不是地与人打架;而王先生呢?一次又一次地责骂科杰,但是一点用都没有。
实际上,孩子做得不好是成长中非常正常的现象,这就需要父母的指导与教育。如果父母只一味地采取消极的方式来责骂、殴打孩子,而不让孩子把话说完,那么,父母就无法真正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孩子也认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
在许多孩子看来,父母们总是对自己唠叨不停,父母们对自己的食言时,总能找到合适的理由;而当自己有一点点不好的时候,父母动则责骂,几乎不给自己说话的理由。因此,在许多孩子眼里,父母成了“专制”、“封建”“古板”的代名词。这可真是做父母的悲哀呀!
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引导,而引导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灵。如果你没有充分地了解孩子,你怎么能够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如果你没有听清楚孩子的话,你怎么能够妄下定论?如果你没有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你怎么能够肯定不会冤枉孩子?
让孩子把话说完也需要父母有一定的心态和技巧,具体来说,父母们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心平气和,真诚倾听。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作为父母一定要心平气和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当你允许孩子说话时,不仅表现了你的信任和民主,也让你有了一个机会来了解孩子,更全面地听懂孩子的话,这难道不是沟通中重要的原则吗?
二、善于引导,避免僵硬。
在孩子诉说事情的时候,父母不仅仅要倾听,而且要善于引导孩子把事情说清楚。比如,“是吗?怎么会有这种事情?”“真的吗?你一定很生气吧!”这种疑问式的语气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倾诉的欲望。
三、分析事情,提供方法。
如果孩子把话都说清楚了,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帮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对错,然后提供给孩子更好、更实用的方法,让孩子在以后处理相似问题中,能够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沟通的目的才真正达到。
如果科杰的爸爸王先生能够采用这种方法来处理,结果会怎样呢?让我们来看看:
放下电话,王先生心想:这孩子怎么会跟人打架呢?会不会有什么原因?一会回来的时候,我得问问他。
不一会儿,科杰兴冲冲地回来了。
见儿子一副没事的样子,王先生心想:孩子肯定没有受到欺负,难道是他欺负别人?
于是,王先生故意问儿子:“儿子,什么事这么高兴?”
“也没什么。”科杰有点不好意思。
“是吗?刚才老师还打电话来说你的事情,难道你不想跟爸爸说说吗?”爸爸一脸轻松地问科杰。
“老师是不是说跟别人打架了?”科杰一下子警觉起来。
“是吗?你跟谁打架了?老师没说呀。”爸爸故意惊讶地说,“你怎么会跟人打架的?”
科杰不好意思地说:“也不算打架,我只是教训一下那小子。他实在太讨厌了,老是欺负我的同桌。”
爸爸笑了:“哈哈,看来你还挺仗义的。”
科杰也笑了:“是呀,班上的同学都说我今天很英雄。”
“他欺负人确实不对,不过,你跟他打架好像也不太好吧?”爸爸看着科杰,提醒道。
“那倒是,后来老师也批评我了。”科杰有点泄气的样子。
“爸爸告诉你一个好办法。”王先生对儿子说,“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你可以报告老师,让老师来处理。”
“我知道了,爸爸。”科杰笑了笑。
格妈参加了“超级成长”新东方——新浪首届教育博客大赛,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您投下宝贵的一票!格妈的教育理念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做个身懒心不懒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