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秩序敏感期孩子的几个建议
(2009-08-25 10:21:03)
标签:
芳草凄凄崔华芳秩序敏感期秩序感孩子建议育儿 |
分类: 育儿锦囊:让教育更简单 |
我的女儿格格刚刚20个月,却已经进入了令人无奈的秩序敏感期。
吃饭的时候,格格喜欢自己吃了,不喜欢别人给她喂。如果外婆要给格格喂饭,格格紧闭嘴巴,有时候会坚决地说:“不要,不要,你走开!”然后,自己拿个勺子拼命吃。
玩耍的时候,玩具一定要按格格的想法来摆放,如果妈妈不小心动了一下,格格就会大叫起来,然后一定要把玩具放到指定的位置上。
搭积木时,格格拉着妈妈一起搭,但是,当妈妈搭了一个时,格格又不满意,一定要把妈妈搭好的推倒,自己重新搭。
有一次,格格要爬上床,妈妈见她有点吃力的样子,就把她一下托上去了。结果格格非常的生气,最后还是坚持自己再下来,然后重新费劲地爬上去。
晚上睡觉前,格格一定要打开唱机听故事,哪天妈妈忘记了,格格就会提醒妈妈。
格格在临睡一定要妈妈来陪伴入睡,如果换成爸爸,格格明显会比较烦躁,到处找妈妈。当找到妈妈后,格格会长长地松一口气,然后靠在妈妈的怀里。
如果躺在床上入睡,格格一定要盖自己的被子。有一次,格格的小被子洗掉了,还没有完全干,爸爸替她盖上了大被子,格格就大叫起来:“这不是格格的被被,是爸爸的被被,我不要,我要自己的被被!”说着,格格就大哭起来,无论妈妈怎么劝说,格格就是要盖自己的被子。最后,妈妈不得不用吹风机吹干被罩,让格格盖了自己的被子。
在公交车上时,如果有个位置没人坐,格格会指着座位一直说:“没人了,没人了!”直到公交车到站后,有人上来坐在这个位置上,格格才会满意地笑。
这样的事例还有许多,这些事例充分表明,格格目前正处于秩序敏感期。
研究发现,孩子对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的第一个月就能注意到。当孩子看到一些东西放在恰当的位置上时,他就会高兴和兴奋,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孩子对秩序的敏感表现。
孩子对秩序的热爱和成人不同。孩子对秩序的需要犹如鱼儿离不开水。孩子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就要从他们将来要支配的环境中得出适应的原则。由于孩子是由他们所在的环境塑造的,他们需要确定的规则来引导。
对于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幼儿来说,世界是以不变的程序和秩序而存在的。这种程序和秩序只要进入幼儿内心,就成为幼儿最初的内在逻辑。
令人遗憾的是,当孩子表现出秩序敏感期的行为特征时,很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而是觉而不察,以至错失了良机。有些家长以为是孩子淘气,感到不耐烦,甚至还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批评斥责,让刚刚进入秩序敏感期的幼小心灵无法充分体会成长的美好,以致变得混乱、孤僻、不再有勇气探索未知。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呢?
建议一:不要让孩子秩序错乱
秩序敏感性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一种神奇的能力,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阻碍了这种秩序敏感性的正常发展,孩子就会表现的焦躁不安、发脾气等,这需要家长多耐心观察孩子的反应,从中理解孩子的秩序感的发展。
对孩子来说,秩序会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乱发脾气。比如一个不到2岁的孩子在看到保姆拿走他常坐的小椅子时,就会大哭抗议,指导椅子回归原位。其实,对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要物品改变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孩子就会很快发现,并且要求回归原位,如果大人不理解孩子的这种敏感性,而是让孩子秩序错乱下去,那只会让孩子心理产生强烈的冲突,不利于孩子以后规则的建立。
建议二: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当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无序时,他仿佛受到了某种刺激,受到了某种指令。比如,一块肥皂躺在洗漱台上而没有放在肥皂盒里,或者一只椅子放在不恰当的地方,一个2岁的孩子会突然注意到它,并把他放回原处。正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注意到了这些最小的细节上的不协调,而大人和更大一些的孩子却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种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真正的快乐。秩序感也让孩子认识到每样东西在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能记住某件东西应放在什么地方。这也意味着,孩子能够适应环境,能够在所有的细节上支配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够感到平静和快乐。因此,当孩子乐于去做一些关于秩序的事情时,家长不妨满足他的这个需求。
建议三: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秩序的破坏会给儿童带来不安全感,儿童不得不把精力转移到对无秩序环境的抗争中,不得不浪费生命成长的时间。如果你家的宝宝突然固执地要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做事情,不允许先后秩序发生变化,对物品摆放的位置有特别的要求,不许改变等。这说明他是进入秩序敏感期了。
我们没有太多的能力把握生命内在的秩序,但我们清晰地知道,秩序的敏感期到来时,我们应保护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协助儿童、尽可能给儿童提供一个有秩序的环境。
幼儿的秩序敏感性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品的要求上,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成人未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缺少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然孩子的智能也无从建构。
因此,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摆放有序,每次使用后一定注意及时归位。孩子的东西更要注重摆放有序,家长不要随便去变化它们的位置。尽量不要对孩子居住的环境有太大的改变,尤其是作长途旅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比如频繁地为孩子更换床铺、居室、生活环境等等。既使不得已,也要给孩子一个适应期和过渡期,并且要为孩子可能的不适应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格妈参加了“超级成长”新东方——新浪首届教育博客大赛,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您投下宝贵的一票!格妈的教育理念是放手让孩子去做,做个身懒心不懒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