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郑渊洁道歉并学习他的三个品质

(2009-12-02 14:21:26)
标签:

郑渊洁

道歉

学习

三个品质

娱乐

向郑渊洁道歉并学习他的三个品质

 郑渊洁,著名作家。从事童话创作二十余年,被媒体誉为“童话大王”。累计创作了两千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其著作销量超过1.2亿册。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影响了至少两代中国人。由郑渊洁独自撰稿的《童话大王》半月刊,创办25年,至今畅销不衰。

12月1日,《成都商报》发表了吴怀尧采写的郑渊洁专访,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很愧疚。这是源于我曾发表过《郑渊洁,你最好离开中国作协》的博文,愈发觉得对郑渊洁离开北京作协的“炮轰”有所“偏位”,没有机缘发现郑渊洁本色的一面。

在此,郑重向郑渊洁先生道歉。

今年6月末,郑渊洁痛斥北京作协花纳税人的钱不作为,并坚持认为作家领工资是耻辱的事,愤而“绝缘”北京作协,引起了包括本博在内的若干非议。

而今,郑渊洁登上富豪作家榜顶。《成都商报》发表郑渊洁专访,让我及时发现了郑渊洁值得我们学习的文人品质。

于是,在这个时候向郑渊洁道歉就更有真诚意义。

这当然不是献媚郑渊洁成中国过作家新首富,从世界到中国,“穷文富武”永远是个定律,郑渊洁等富裕作家只不过是相对于绝大多数穷作家甚至靠“写字”都难以糊口的文人而言,有钱人的榜单上你是见不到作家的影子的;也更不是耿耿于郑渊洁的“皮皮鲁”——郑渊洁比安徒生还差里至少一截。

那么文人应学习郑渊洁什么呢?

我们不妨摘录一下《成都商报》对郑渊洁的专访——

 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郑渊洁捐得最多,还得了个“中华慈善奖”

“我当时有一个感觉:领这个奖感觉非常好。我觉得一个人要想真正获得幸福,只有一个渠道,就是通过帮助别人才能获得幸福。你住着别墅,开着宝马,你也不幸福,这是我的体会。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公众人物在国难的时候沽名钓誉的话,就是十恶不赦。”

二、对自己的《皮皮鲁总动员》近两年的畅销坦率客观原因。

“我觉得可能和两个原因有关,一个是经济危机,一个是甲流―――很多孩子周末和暑假原本是要出去玩的,包括我的孩子,后来都取消了。不出去以后,很多家长就去书店买书,我估计可能跟这个有关系。”“书要卖100年以上才涉嫌经典。任何作家活着的时候认为自己的书是经典,都属于童话里的情节。”

三、除了认真跟出版社谈价还价,重拳打击盗版书籍,维护作家的切身利益和尊严,最难得的是耿直仗义,为了不亵渎儿童的心灵,宁可多讲课少售书。甚至指名得罪某“舞弊签名售书“的儿童作家。

“因为我是那种有话就想说、就要说出来的人。这个事情实际上是这样的,国家教委规定任何人不可以到学校去推销商品的。但是有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书畅销是一个什么过程呢?就是开始是不行的,然后忽然发现了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某个作家到学校去卖书。学校想请作家而请不到,书店和出版社都想在学校卖书,然后出版社说我们能把这个作家请到学校,但条件是学校必须包销多少本书,而且是在作家来之前卖完,卖完以后作家来讲课,讲完课以后给学生签名。有的作家据说半个月都不回家,就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跑,一天能跑三四个,销量一下就上来了。”

2005年至今,郑渊洁到全国三百多所学校讲学,却总不借机推销自己的书籍。为“不及时售书”经常和书店学校别扭。

“我要做的事是拉长讲课时间,不给书店卖书的时间。去学校两个小时,我都是讲一个小时四十分钟,书店气得要死,给我递纸条:“停止吧,没有卖书的时间了”―――我就把纸条的内容当众念出来。这次去南通签售的时候,书店的人在旁边说你这样的作家不多了,我还挺美。他说像你这样亲自给孩子签名的作家不多。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有些学生想让某女作家在书上签名,该女作家就让工作人员将书收走,拿到宾馆,然后由工作人员模仿她的笔迹在书上签名。我说谁,他说谁,我当时把笔就撅折了,我说这是什么人,如此亵渎小读者的儿童文学作家,我们除了说其品行低劣、为人虚伪外,还能说什么?做人要有底线。从那以后我给自己立了规矩,到学校只讲课,不卖书。我还为此给教育部长写了信。教育部说将严查作家到中小学校卖书。”

 

 

 

【附】郑渊洁,你最好退出中国作协。

    于小航发表于6月25日新浪博客

 

这两天中国文学界出了两件“大事”较受关注。一件是“武林盟主”查良镛将“入编”中国作协,一件是“童话大王”郑渊洁郑重宣布退出北京作协。是“进亦忧”还是“退亦喜”咱说不好。

 

郑渊洁先生退出北京作协的理由是,北京作协故意不通知代表作家开会,即使在网络不发达的2003年,居然网上通知他,花纳税人的钱不作为,作协的领导有的没什么作品居然还官居高位,他本人受到排挤。

 

看来郑渊洁真的应该退出北京作协,可为什么选择北京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即将开幕炮轰“娘家”并与之“断绝关系”?

 

郑渊洁退出北京作协了,但他没有放弃中国作协。作为中国作协的会员,郑渊洁觉得中国作协的高洪波等人还给他打打电话,邮寄会刊什么的,让他感到了温暖。我看也不尽然,即使高洪波等人那天不打电话不寄会刊给他了,他也未必能退。这就像一个拿着大学文凭的人丢了高中文凭一样,有什么关系?毕竟中国作协比北京作协高一级。“芝麻”丢了不打紧,“西瓜”还是要抱住的。看来郑渊洁的“作协情节”一时半会儿不能割舍。或许当初郑渊洁混个北京作协的主席副主席什么的干干,他就不会轻易退出了,也就不会放言领工资的作家耻辱了。

 

我觉得如果郑渊洁眼里作协那么多“不是”,最好连中国作协也退出。理由很简单,中国作协更花纳税人的钱,也未必很作为,也未必不挤兑人,文人成堆的地方就是文人相轻的地方,莫非“通话大王”郑渊洁童话写多了,看不到悟不出这个中国几千年来浅显的道理?再说有名望有市场的作家虽然不比富商大贾,收入还是颇丰的,何必还得向作协缴纳会费留名“清单”?

 

作协又不是“官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